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彦博 《甘肃科技》2012,28(6):121-122,142
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特点和不同破坏类型,讨论了木结构的不同破坏症状,并从中国古建筑加固和维护的重要性和原则性出发,介绍了木结构古建筑加固的方法;最后关于中国古建筑加固维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某古建筑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古建筑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并考虑榫卯连接为燕尾榫形式,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构架的基频及阻尼比;通过输入不同峰值的El-Centro波,获得了构架的动力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由于木结构古建筑其本身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其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其结构力学性能对现阶段的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更具重要意义。本文对木结构的材性及结构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加固维修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时木材材料强度取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建筑木结构由于木材自身的缺陷以及自然与人为的破坏,都急待修缮加固.木材材料强度的大小是制定修缮加固方案、确定更换构件与否的基础,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古建筑木材材料性能退化,分析了古旧木材历经年限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和横向裂纹对木材抗弯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时木材材料强度的取值方法,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传统木构修缮技术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需求,而现代技术尚不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技术体系不足.对此,借鉴国内外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最新的实践探索,从理念、工作流程、技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在理念上,应满足建筑遗产价值保护需求,并考虑中国建筑文化、审美特点;在流程体系上,应综合多学科的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系统严谨的流程体系;技术上,应在传承和探索传统技术基础上积极引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弥补传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我国大疆南北广泛分布,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对于保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常见的古建筑有木构建筑、砖石建筑、砖木混合建筑等,这些建筑经历百千年风雨,现存古建筑大多保存状况较差.贵德县玉皇阁为土木混合建筑,现西侧墙体外包砖出现较多裂缝,外包砖外倾,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现象.通过现场探坑调查及地基土含水率试验,发现玉皇阁台明下3.9m处含水率高于土体塑限,是引起墙体外倾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加固措施,为我国该类古建筑勘察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勘察,分析了大云寺古塔倾斜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根据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客观要求,提出了纠偏和永久性加固相协调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常红星  李雨阁  张新中 《甘肃科技》2007,23(8):134-137,113
文章在总结分析基础隔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中运用基础隔震技术,来提高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并且提出在建筑物整体移位过程中运用基础隔震技术的施工技术,来提高移位后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可为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和古建筑保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古建筑资源丰富,古建筑凝集了人类智慧和历史文明,成为一种可以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古建筑开发必须注重它的文化性.在开发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好古建筑.目前,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古建筑受毁的原因,除了古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破坏的原因外,古建筑的住户的素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与古建筑的存在产生矛盾,此外,古建筑的保护缺少资金和相应严明的法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保护古建筑必须尽量减少拆迁,保护好周围建筑聚落或者街区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利用民间捐助或投资保护古建筑.  相似文献   

10.
郭婷婷  马晴晴 《科技信息》2007,(31):123-123,7
本文通过对旧城改造必要性认识入手,提出旧城改造中应注重古建筑的保护。着重介绍了旧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种措施,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简述我国对于古建筑保护所作的工作,以此论证在旧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异地保护是实现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衢州市龙游县古建筑资源丰富,通过使用传统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主体结构测量,水准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距离和角度测量时采用等外级标准;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壁画、纹理和层面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测绘,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品测绘,实现龙游古民居的异地保护.通过对龙游古建筑的水准测量、控制测量和建筑物内部的碎部测量,获得大量真实数据,通过数据误差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还原古建筑的施工图,为古建筑的异地保护提供工程参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北川县城曲山小学地震前后的遗址概况,基于"保护先行,展示并重"的设计理念,借鉴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结合整体以结构抗倒塌为主、局部修复为辅的设计原则,参考古建筑文物以及近代地震遗址保护性加固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曲山小学遗址保护性加固原则和要求以及针对结构整体及局部的加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加固结果和展示效果,保证了遗存本体的完整性和遗址风貌特征,对近现代地震遗址的保护具有参考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逐渐全面开展的广州139个城中村大范围改造过程中,城中村内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一道严峻的命题。本文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论及广州城中村古建筑的存在价值与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对目前改造实例中以城中村祠堂为主的传统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古建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古建筑的环境、结构、布局特点以及古建筑火灾发生起因为切人点,借鉴消防物联网的先进理念和运行模式,不仅探讨了单体、群体古建筑的消防保护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的实例分析,试图构建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消防安全评估、防火保护体系.重点从消防物联网技术组成以及对适合应用古建筑消防的各系统、面向管理创新应用、辅助决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意在提高古建筑消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木构古建筑消防保护涵盖了"消防安全"和"木构古建筑保护"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消防安全的现状,提出了构建现代消防技术在木构古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以浙江临海文物古建筑为例来研究占建筑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方法,力求为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的编制总结出一套系统、规范和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海东市某清真寺古建筑八字影壁墙由于建造时工艺所限、黄土湿陷性和年代失修等因素,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倾斜;根据该工程《地勘报告》和古建筑现状及病害成因,对墙体地基设计了加固方案,采用坑式静压桩、石灰桩和基础托换相结合法进行了纠偏和地基处理,阐述了地基加固及基础托换技术;经过为期一年的沉降变形观测,地基加固后上部墙体未出现沉降和倾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古建筑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与材料劣化、地基沉降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以开封玉皇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开裂特征及病害机理进行现场勘察,结合历次维修的实际状况,得出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形成的根本原因,最终给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玉皇阁墙体向北倾斜角度为向西倾斜的1.8倍.在对玉皇阁保护过程中,应控制基础夯土层的含水情况,及时做好防水和排水等工作.根据裂缝成因和残损程度可采取地基注浆加固、碳纤维片材加固、压力灌浆及加筋加固、勾缝加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为玉皇阁砌体结构进行科学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运用实例论证,提出了几点有关古建筑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悠久,古建筑、古村落分布广泛,多为木质结构和土木结构,火是其最大的威胁。构成古建筑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历史,每一块构件的损毁都是无法弥合的损失,保护古建筑的行动无异于一场迫切而持久的战争。充分认识古建筑及古村寨的价值,增强保护意识,改善人防物防技防手段,既是保护看得见的有形建筑,更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该文针对云南的古建筑、连片古村寨提出火灾预防和扑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