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经营城市理念及方法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城市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经济下,树立正确的经营城市理念,用经营企业的办法建设城市,是加快提升城市化水平,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对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排名并划分为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中等、较低和很低四个城市等级。并对加快江西省城市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洁 《甘肃科技》2006,22(11):36-38
城市化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但现阶段甘肃省的城市化水平仍很低,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布局不平衡,功能不协调,城市自身实力不强。我们应致力于改善交通条件,解决水资源贫乏问题,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编制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并加快配套制度改革,以促进甘肃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转型的有效保障.河南省城市化建设的特征是: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牵动辐射力弱,首位城市作用小.人口基数庞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是其基本制约因素.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背号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实施分域引导等策略可有效提高河南省城市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也大幅度扩张,普遍出现城市土地粗放利用、无序扩张现象.为了深入研究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发展之间是否相适应协调,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01-2015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并分别计算城市用地规模扩张速率与城市化发展速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5年,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发展间耦合协调程度并不高,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为促进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保障城市用地高效、集约利用,仅以扩大规模的城市增长方式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选取社会、经济、人口、土地等多个城市化发展相关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定模型,分析比较四平市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吉林省平均综合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与钱纳里标准型式比较,四平市城市化综合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制约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作为省域边缘城市,在区域合作背景下,其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渐落后于吉林省平均城市化综合水平,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滞后会进一步削弱城市在区域合作发展中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摆脱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而以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城市产业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目前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科技进步加快城市产业调整步伐,实现经济一元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潮流.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的集聚,同时也加快了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在对淄博市中心城区内部居住环境质量因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淄博市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共分为4级,并对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进行了空间分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要素.本文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环境保护城市化四个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进行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经过指标选取、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分值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厦门,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层次,福州和温州,城市化水平较高;第三层次,泉州、丽水、衢州、龙岩、三明和汕头,城市化水平中等;第四层次,漳州、梅州、南平、潮州、鹰潭、莆田和宁德,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五层次,赣州、揭阳、上饶和抚州,城市化水平最低.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10)》为依据,对海西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开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兴力量.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却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以杭州市下沙为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探讨改善其学习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主题,备受关注.不论是城镇化发展还是产业结构优化都与劳动力的转移密不可分,因此两者密切相关.基于此认识,笔者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从产值构成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找出与城镇化水平关联最强的产业结构因子,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并进一步运用回归分析法量化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强度.同时,笔者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相关数据,进行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作用路径分析,并以发展中的问题为切人点,提出我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以期能为促进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比较分析了1995—2010年吉林省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城市化水平关系,从人口、产业结构和就业共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平市综合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1)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15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值偏低;(2)四平市城市化人口主要为市内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这是四平市呈现“虚城市化”的主要原因;(3)四平地区工业发展的较好大环境和资源基础对综合城市化水平贡献较大,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4)四平市就业结构为“一、三、二”模式,就业结构较落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GDP的增长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等主要经济因素对新余城市化进程有不同的影响,要加快新余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二、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旨在揭示现阶段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提供的数据分析后认为,1989—2006年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城镇居民比重均为1(2)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比重是一阶协整关系,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足正相关.但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第二二产业的发展不显著地影响城镇居民比重的增长,城镇居民比重的增长也不显著地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结果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滞后的.指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略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特殊的区位结构,产业结构,地理特征的影响,甘肃省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同产业结构之间的偏差也愈来愈大,只有采取合理的调控手段,才能逐步缩小这种偏差,实现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提升、合理布局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带和经济区等的不断涌现,使得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研究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应分解,研究199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的分解表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差异是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产业效应的分解显示,集中效应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重组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认为大连、营口、盘锦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与大连、丹东黄海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高位运行是山西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剖析了山西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同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指出资源型工业结构的不合理、低质量的城镇化等是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只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摆脱资源型工业的单一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真正释放城镇化潜能,实现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先导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4—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逐步回归法,筛选出最优的解释变量,建立了识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双对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 2011~2016 年中国京津冀经济圈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影响因素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医院床位数以及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对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客运量、货运量、中小学数量、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对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没有形成显著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医疗协同发展和教育协同推进来加快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相互作用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关中地区为例,采用回归分析和钱纳里模型,分析了1949—2009年间关中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的时序关系、相关关系和协调关系。结果关中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时序关系,可划分为快速起步、缓慢发展、稳步上升和快速发展4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产业与城市化的相关关系不同;并且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不协调程度在加剧。结论低工业化水平和低劳动吸纳力是导致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的根本原因。因此,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