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可能最大暴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什么叫做可能最大暴雨我国位于副热带和北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区.西有青藏高原,东南濒太平洋,地形复杂,海陆影响显著.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风,水汽丰沛,是一个多暴雨国家,尤多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过或接近1000毫米的暴雨,不仅在沿海地区,而且在内陆,甚至在半干早地区也发生过.1975年8月,我国河南省林庄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三天最大雨量达1605毫米,暴雨所及,洪水泛滥,决堤毁屋,人畜溺毙,灾害极为严重.为了整治江河、兴修水利、防洪保坝、合理开发水利资源、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人们必须研究解决下列问题,即在工程运用期间,设计流域内一定历时的最大降水量究竟有多大?如何估算?其发生的可能性又怎样?归纳起来说,也就是如何估算可能最大降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1981年的四川特大洪灾,给我们造成了很大损失,也为我们认识洪灾自然规律和人为活动影响,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就有关地面因素中的森林植被问题,作一粗略分析。一、四川特大洪灾是“天”“地”“人”三个因素的综合反映;森林植被稀少是滞洪能力削弱、灾害程度加剧的重要原因。这次洪灾的直接起因,是大气环流形成的,暴雨笼罩面积很大,而且过程雨量集中,使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人类因灾损失惨重。美国和欧洲奇热干旱,严重的旱灾让澳大利亚的很多河流干涸;中国南方先旱后涝.暴雨连连,凶猛的泥石流将整座县城掩埋:南亚更是遭遇特大洪水,上千万人受灾;莫斯科的气温高速40摄氏度,引发森林火灾导致半个俄国烟雾弥漫.连重要的军事设施也难逃火患肆虐。造成了无法公开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再谈厄尔尼诺与我国严重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心 《世界科学》1992,(1):35-35
1989年第5期本刊发表了一心同志的论文《厄尔尼诺与我国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时过两年,证明他的论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即我国的特大洪涝灾害与西太平洋有升温现象有正相关性。发生1991年6~7月的我国特大洪涝灾害,也发现这一现象。本刊再发表一心的文章,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他在文章中列举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月,以为感兴趣的读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特大暴雨的夜间多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说,由于热对流作用,夏季降水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可是,本文用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证明,造成重大灾害性的特大暴雨却在夜间到清晨最容易发生.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自然现象. 日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流,每年都可能给我国许多地方的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带来严重损失.目前,这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还不十分清  相似文献   

6.
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及较小范围特大暴雨,是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都有严重威胁。但至今我们对暴雨成因的认识还很粗浅,暴雨预报准确率还很低,是天气预报的一大难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暴雨预报问题,中央气象局委托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华南前汛期暴雨成因及预报综合实验”。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确定三个多暴雨区(桂北、粤中、闽西南)为重点实验区,布设较稠密  相似文献   

7.
1981年四川暴雨泥石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年四川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不仅造成了特大洪灾,也造成了严重的暴雨泥石流灾害,使国家,集体和人民蒙受重大损失。本文试对1981年四川暴雨泥石流作一初步分析。一、泥石流的分布及灾害(一)泥石流的分布1981年夏季,四川境内多次出现特大暴雨,由暴雨引起的泥石流遍及川西山地和盆地西部、北部边缘山区。从行政区划上来看,主要分布在凉山、甘孜,阿坝、渡口、雅安、温  相似文献   

8.
CMIP5模式对21世纪末中国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活泼 《科学通报》2013,58(8):743-752
利用CMIP5耦合模式结果对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中国降水和东亚大气环流未来演变特征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到了21世纪末,中国年降水量将显著增加.其中,中雨、大雨和暴雨发生频次都明显增加,强度增强,而毛毛雨发生频次在全国范围内明显减少.中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小雨增加的结果;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雨的增加对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南方地区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雨和暴雨显著增加的结果,而小雨表现为负贡献.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变化的分析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增强,而且大气层结不稳定性也在增加,这些都为中国降水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提供有利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9.
凝结潜热对大尺度流场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清 《科学通报》1986,31(14):1090-1090
由于暴雨雨量集中,对流性强,在降水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凝结潜热势必对大气运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些学者研究过它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如低涡)发生的作用,也有人强调它是低空急流的一个成因。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先有暴雨后有急流的少量个例中有可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将近一月的持续性强降水,重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济南"7.18"特大暴雨,云南强降雨,新疆暴雨成灾……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会闭幕仅一个半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余音未散,在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便发生了令人震惊的“11·15”特大火灾事故.58条鲜活的生命转瞬消失。15名重伤员入院急救。还有日前在北京发生的交通大阻塞.数十万辆汽车梗堵在并非狭窄的环线上.四五个小时后方得缓解.  相似文献   

12.
1981年暴雨期四川盆地区岩质滑坡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年7至9月,四川省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使全省十八个地、市、州的九十多个县区发生了约六万处滑坡,其中规模较大的达四万七千多处。特别是在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和中部丘陵区分布尤为密集,它们中断了交通,破坏了灌溉渠系、耕地和山林,毁坏房屋七万四千余间,使六万人无家可归。滑坡数量之多、发生时间的集中和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本文根据对龙泉山和川中丘陵区规模较大的四十个滑坡的现场调研资料,对此次暴雨期间盆地区岩质滑坡的主要特征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借助加密观测资料、雷达组网拼图资料、雷达风场反演资料以及模式模拟资料等,采用综合诊断方法集中研究2008年6月5~7日发生在广东和广西的特大暴雨.目的是探寻暴雨中尺度特征与发生机理,并将较高时空密度的非常规观测资料用于综合诊断研究中,以有效构建暴雨发生物理模型的可行性探索.(1)此次暴雨是在独特的南支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耦合背景下,由涡旋及其东南象限频繁出现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共同导致;(2)不同于常见的影响华南的中纬度涡旋,此次涡旋来自低纬季风槽中,季风涌携带涡度、水汽、能量不断侵入涡旋东南侧并增强这里的西南风,致使此处汇集有利的物理要素并成为MCS频发的关键区,以水平散度项为主的动力因子对涡旋的形成及初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以潜热为主的热力因子则促使了涡旋向强盛期发展,涡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正反馈;(3)MCS体内存在西南气流与偏东气流,两支气流辐合并构成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对流云团,云团内部具有更细致的非对称流场结构,流场决定MCS呈现非对称的动热力结构特征、并导致强降雨发生于要素极值区;(4)MCS内强劲的?中尺度西南风速核促使不断积聚的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最终得到释放,对流降雨由此爆发,频繁生成于带状云团东北侧的更小尺度对流单体直接造成了暴雨中心的雨量峰值;(5)综合诊断方法可以在探索暴雨精细结构特征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熊毅 《科学通报》1958,3(14):428-428
从1953年开始,我们在华北地区进行土壤工作,特别是这几年来,集中力量搞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了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和看法,但是还需要实践来证明。我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土壤勘查,黄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土壤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合作进行的,有关各省也派干部参加,前后参加工作的同志有400多人,这是一个大规模的集体科学工作。一什么是限制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华北平原属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温度15℃左右,年平均雨量500毫米左右,主要是以暴雨的形式集中在6、7、8月降下,蒸发量很大,往往超过降水量好几倍。华北平原是由大陆下沉逐渐为冲积物填充而成,  相似文献   

15.
方正三 《科学通报》1957,2(10):306-306
一暴雨暴雨的强度与历时的关系一般说来是,历时愈长,平均强度则愈小。在黄土高原地区现在仅天水一地有较长期的自记雨量记录。根据天水雨量记录可导得经验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自进入梅雨季节以来,南方不少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多地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湖北告急,防汛形势相当严峻;河北告急,邢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受灾程度十分严重。气象部门预测,新一轮强降雨将自西向东推进,先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地,上述地区累计雨量可达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因此无论哪个地区,都不能对防汛工作掉以轻心。唐朝诗人徐夤写道:"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也就是说,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华北地区有句家喻户晓的农谚:“春雨贵如油”。因为华北春雨很少,在自然情况下,主要作物冬小麦的产量几乎和降雨量成正比:“下雨就是下粮食!”这是另一句农谚。  相似文献   

18.
“棚屋”和“骑楼” 我国南方有很多地处热带、亚热带的乡村,早年建造的老屋门口都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棚屋”,它是连着朝南的正屋搭建而成的。一个以木条、芦席、茅草为主要材料搭成的简易屋顶,从正屋的檐下伸展出来,它由若干根柱子支撑着。说它是“棚屋”.还不如说是“凉亭”,它除一面紧挨正屋外.其他三面都没有墙。  相似文献   

19.
齐琳琳  赵思雄 《科学通报》2003,48(Z1):17-24
利用国家"973"项目获取的特殊加密观测资料, 包括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风廓线仪资料、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GMS5卫星云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 采用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2001年8月5~6日上海城区出现的1949年以来最强一次降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与模拟研究. 目的是了解造成此次城市暴雨灾害的热带气旋内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和将较高时空密度的非常规观测资料用于高分辨率MM5中尺度数值模式, 对于有效地预报城市灾害性暴雨的可行性、必要性. 研究揭示出 (1)此次暴雨是由登陆热带低压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中尺度对流云团所致, 具有时空尺度小的特征; (2)热带低压在入海前的重新加强为这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3)热带低压与其内中尺度云团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4)及时、准确地充分运用各种观测资料对于有效地监测、预测出此类城市暴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5)局地风速的增强和风向的转变是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机制, 而充沛的水汽输送、聚集的对流有效位能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吴家睿 《科学》2005,57(4):25-27
古人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而且在科学上更为重要,因为科学的理解和交流都建立在正确地使用科学术语基础上。对中国的研究人员来说,由于近现代自然科学主要来自西方.如何准确地翻译外来科学术语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为此.我国专门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科技术语的审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