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过去300年雄安新区涝灾年表重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县志和相关期刊中雄县、安新、容城(合称"雄安新区")洪涝灾害记录的摘录整理,并与降水观测数据比对,确定了反映雄安新区1715~2016年洪涝灾害程度的年表,分析了过去300年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为:1715~2016年间雄安新区发生洪涝灾害共计139次,平均2~3 a发生1次;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特大洪涝灾害(文中定义为4级)发生在1738,1801,1892和1954年,3级大涝、2级偏涝、1级轻涝发生的年份数分别为14,35和86.1796~1827,1886~1898和1948~1965年3个时期,雄安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严重;空间上,偏涝年份,区域内滨临河湖、地势低洼地段容易被淹没,占全区面积的20%~30%,而特大洪涝年份,除了容城地势较高之处,雄安新区约80%面积被淹没.鉴于历史时期本区水患频发,未来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水灾频率及空间发生特征.  相似文献   

2.
关于基本粒子物理,由于它在当代物理学中所占的显而易见的重要性,本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包括实验与理论两个方面.但如何生动而又通俗地来向读者系统介绍这一学科,一直是本刊的一个心愿.黄克孙教授去年在我国讲学期间应本刊要求撰写了这篇《粒子物理新貌》.黄克孙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粒子理论物理学家,相信由他来撰写的这篇文章是很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田森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任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席,著述甚多并经常在海内外讲学,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学者。80年代他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大量论述现代人观念的文章。现应本刊之邀从9期起陆续发表他就社会热点等问题所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田森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任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席,著述甚多并经常在海内外讲学,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学者。80年代他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大量论述现代人观念的文章。现应本刊之邀从9期起陆续发表他就社会热点等问题所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华北的暴雨     
入夏以来。我国出现南方“水深”北方“火热”的天气。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但是,在历史上,华北地区所发生的特大暴雨,丝毫也不逊于我国雨量丰沛的南方。华北地区所发生的许多强降水指标和过程雨量,都居我国大陆降水之冠.有些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纪录。同时,特大暴雨也引发了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非常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9,(8):1-1
最近,读者袁禾蔚给本刊来信,针对在本刊2006年以来发表的几篇有关火山爆发的文章中,对火山爆发时间记述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质疑,希望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7.
自1983年本刊开展关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的讨论以来,发表了一些很有影响的文章,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但改革是一个艰巨漫长的历史进程,需要发扬韧的精神继续去探索,继续去开拓.本期发表了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谢定裕先生从海外寄来的文章,他“本着从小处着手的意思’,表达了对高教与科研的一些思索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常接到一些大学生和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询问有关如何从事科学研究,怎样学会利用资料,以及培养好的素质等问题,希望本刊加以介绍。赵永新同志去年随我国学习小组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修班学习,这是他们访问著名水稻专家张德慈博士的记录稿,值得一读。张德慈教授于1979年曾来我国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和讲学,本刊发表过他在上海的一次报告内容。借此向张德慈博士表示谢意。另一篇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化学工程教授E.L.Cusslev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颇有参考价值,以上一并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11,56(31):2628-2628
包头医学院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秦文斌教授, 经过30 年的研究, 发现了“血红蛋白A2 现象”, 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其发生机制. 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1981 年中文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报》. 有关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 分别发表在1991 年《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和2010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在此基础上他又发现了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电泳“再释放”, 证明它更具显著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文章发表在2009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他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1 年第8 期发表的“活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电泳释放”全面报道了上述一系列发现, 为后人血红蛋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病态科学     
Lang.  I 赵乐静 《世界科学》1991,13(6):49-55
“病态科学”一文发表在1989年美国物理学会的刊物《今日物理》第10期上.本刊特将此文翻译摘登,以飨国内的读者.该文自发表后,已引起不少反响,不少人认为朗缪提出了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且还联系了当前科学研究中的实际,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影响科学上不同学派之间的正常争论.我们认为,必须将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病态科学区分开来.不能将一切错误都归结为病态科学.但另一方面,从大量科学史中的例子,包括我国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事例来看,病态科学提出的确是一类真实的并且产生影响的社会现象.正视它,研究它,并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正是为了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而引起国内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正是编者发表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提起束家鑫的名字,上海人可能不会太陌生,作为上海市气象局的总工程师,每逢上海地区有异常天气,时有记者前往请教,因而他的名字时有见诸报端;他也经常在报刊著文,阐述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见解.今年夏季,我国江淮和太湖流域等地区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抗灾救灾,共和国上下紧急动员起来.作为气象学家的束总他此刻在考虑什么?对此次水灾及今后的预防问题,他和他的同事们有何见解?带着这些热门问题,我于8月初前往上海市气象局采访了束总.  相似文献   

12.
本期封面照片的提供者王明伟博士是我国留学英国剑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的论文被许多国家授奖,并应邀去许多国家和地区讲学。王博士早年在国内时,既是本刊的读者,又是本刊的作者,迄今一直与本刊保持着联系,本期发表的《避孕性抗孕酮单克隆抗体在小鼠子宫组织的定位》及照片,即是他的工作成果之一。我们在此预祝王博士今后在科研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祖国争光,为人类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用综合系数法作超长期洪涝灾害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天文学、地学、水文学、灾害学和易学的基本原理,选用公元前230年至1994年有关突发性暴雨、短历时大暴雨、飓风、气旋、特大洪水等所造成的446场各种严重灾害,并通过对15万组数据及描述其各组特征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列表、绘图等方式设计出一套综合系数,求取了形成我国洪涝灾害的危险指数:谷值是7,9,11;峰值是18,24;上升段是14;下降段是18,校核历史上洪涝灾害,拟合率为70%左右。最后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综合系数法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有文字记载的各种灾害资料,还能根据危险指数的大小及其特性预测出超长期洪涝灾害程度及其洪灾发生地点、时间等6大优点,又以近两年作业预报为实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11,(5):1-1
徐永煊先生最近给本刊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就本刊今年第1期文章《值得我们称幸的10个宇宙事件》谈了他的看法。徐先生是紫金山天文台的副研究员,他长期以来非常关心本刊,并为本刊撰写了大量的天文学方面的科普文章.深受读者喜欢。下面部分节录这封来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唐家山堰塞湖告急及其抢险过程的持续报道,作为此次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表次生灾害,堰塞湖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震引发的地表次生灾害给我们造成了哪些危害?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类次生灾害?针对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联系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鹏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气功筆谈     
自本刊1978年5月创刊号发表了顾涵森,林厚省《探测气功“运气疗法”物质基础的初步实验结果》一文,后又陆续刊登了其他同志的有关气功、经络研究的文章以来,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其中有科研人员、气功师及一般读者,他们都对这一新兴的研究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为了进一步交流情况,推动气功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约请了有关方面的同志,举办了这次《气功笔谈》。  相似文献   

18.
芒福德的技术观:破除机器的神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去年始,本刊曾陆续发表了有关技术哲学内容方面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多次提到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为了让读者了解芒福德技术哲学的主要观点,现将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吴晓江副研究员与北大科技哲学博士生韩连庆的对话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唐家山堰塞湖告急及其抢险过程的持续报道,作为此次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表次生灾害,堰塞湖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震引发的地表次生灾害给我们造成了哪些危害?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类次生灾害?针对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联系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鹏研究员。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四川省特大洪灾已经过去两年了。去年,本刊第一辑刊登了《四川省特大洪灾科学总结论文专辑》,现在又发表了熊达成教授谈城市防洪规划的这篇文章.熊达成教授正在主办训练班,培训全川各市县城市防洪人材。他在给本刊的信中说:“防洪工作继1981、1982两年之后,今年仍有隐忧,我越是多接触地方,越感到担心。因为能拨下去的钱与实际需要相差很多,等于撒了一些花椒、胡椒面。并且各县都没有一个规划,对防洪措施举棋不定,或存侥幸等待之心,或采取蛮干办法,万一遇上大水,就难免被动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希望把防洪事业推动一下,文内提出的‘保冲不保淹’,现在是一个低标准,我希望地方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但是不管目前财力如何,应该从长远着眼,把规划抓起来。经过两期教学,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我的想法也更实际了。但愿这篇文章的发表,能对我们所追求的事业有所促进。”作者所表达的愿望,也是编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