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证清代学者吴烺(1719-1771?)的生平,分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对清代学术的影响.方法 文献资料考证.结果 根据史料记载,修正了以前关于吴烺生平考证的疏漏,考察了吴烺学术思想的渊源.结论 吴烺的治学观点受到了当时清代学术思潮的影响,他的工作对推动清代经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史 ,注重揭示各种学术思潮和学派兴衰的内在因果关系 ;治学主张中西文化结合 ,并且对清代学者治学精神与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撰写了《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相似文献   

6.
清代经学主要以考据学为特征,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专家。戴震治诗主要通过博考百家,识断精审,从而取得同位同声通义、假借等开创性的音韵成就,启发引导了后人的研究。戴震的学术追求成为一代学术思潮,同时他的治学方式也影响了清代学术走向。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史,注重揭示各种学术思潮和学派兴衰的内在因果关系;治学主张中西文化结合,并且对清代学者治学精神与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撰写了《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相似文献   

8.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博取群籍,论诗以取材博者为尚。他资书为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史等学术入诗;二是用典用事广博而僻奥;三是选词用字讲求来历。朱彝尊倡导了浙诗派乃至整个清代宗宋诗派资书以为诗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宋、清两代积累的丰富的出土文献成果,为清代《说文》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而以王筠为首的清代学者之所以能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除基于他们扎实的"小学"功底和敢于利用民俗材料、敢于利用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等学术创新因素外,亦与他们敢于将前人之出土文献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说文》研究领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翼文史兼擅、博通古今,其治史,既不同于吴派之整辑排比、参互检讨,也不同于皖派的字斟句酌、讲求古义,而多以史为鉴,裨益于当今之治理。其为学,每每能体现出一种理性的自觉,更多关注的是有用于世、有益于人,选择了一务既做学问、又不使学问流于空虚无用的独特治学路径。其为文,所思考的也是以文字“补时阙”。即便考据之学,也少枯涩,而使之带有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的大众化色彩。赵翼学风的涵养,与清代学术发展及地域文化关系密切,研讨其治学特点,可管窥清代学术内涵的一个侧面,亦有补于今世。  相似文献   

11.
鐜嬫爲姘戜互鑰冭瘉涓哄熀纭€,瀵规竻浠e鏈彶鐨勮澶氶棶棰樻彁鍑轰簡鐙埌鐨勮瑙?浠栫紪鏍℃暣鐞嗕簡涓€浜涙竻浠e鑰呯殑鏂囬泦,鎾板啓浜嗗绡囨湁鍏虫竻浠e鑰呭鏈€濇兂鐮旂┒鐨勮鏂?姝ゅ,鐜嬫爲姘戠旱璁烘竻浠e鏈彂灞曚箣澶у娍,浠栬涓烘竻浠e鏈槸浠ョ粡瀛︿负涓昏€屼互鍙插涓轰粠鐨勭粡鍙蹭箣瀛?鑲畾浜嗕咕鍢夊鑰呯殑鐮旂┒鏂规硶.鐜嬫爲姘戣繕瀹炰簨姹傛槸鍦拌瘎浠蜂簡鏅氭竻浠婃枃瀛︽淳鍦ㄦ斂娌汇€佸鏈柟闈㈢殑褰卞搷.  相似文献   

12.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儒家经典成为当时和此后的稀缺文化资源。魏晋时期,王肃为了推翻郑学,开始制造伪经。《孔子家语》及《孔丛子》就是他的伪作,并且在学术界流行很长时间;两宋之际,吴棫首先对《古文尚书》辨疑,到清初,阎若璩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撰成《尚书古文疏证》,系统地考辨了《古文尚书》之伪。  相似文献   

13.
王崧是正史列传的白族学子,是清嘉庆、道光时期的儒学大师,其思想体现了当时白族文化精英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在完成《王崧诗文选注》过程中,在标点和注释王崧的《乐山集》、《说纬》等古文著作和散存在各种典籍中的王崧遗诗的基础上,产生了对王崧思想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认为王崧的哲学观、道德观、历史观都是服从于他的“启德教化”以“安民达治”的政治观的。  相似文献   

14.
汉初经学以藩国为盛。为经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不但有藩王、藩臣,还有布衣之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汉初轻视儒生,不重视《诗》、《书》;另外,某些藩国所在区域历史上就有浓厚的治经氛围。经学以文学为载体,文学也记录了经学发展的情况。汉初经学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赋、文上。  相似文献   

15.
李绂是清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他主要通过编纂学术史的方式,以《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来奠定他的道统史观。同时,他还在一些散论中对其道统论进行了重要补充,建立了一个上起唐虞,下至王阳明的甚至包括程朱的庞大而复杂的道统体系。他将整个儒学史视为一部心学史,对于陆王心学的道统论作了最后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唐末五代一百多年的世乱道丧之后,宋初学人以重修道统谱系为契机.掀开了儒学复兴的序幕.他们将萄卿、扬雄、王通及韩愈四人尊为"圣贤"而补人"统系"的做法,既出于儒学自身创新求变的学术探索,也意味着部分学者以儒道精神关照现实、救治"时弊"的文化自觉;此举不仅拉近了儒教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更拓展了宋初儒学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佛老猖獗和"师教"缺失等客观因素,为重修"统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庆历新政"以后,随着这些问题的基本解决,新"统系"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随着传统儒学向"宋学"的推移和发展,荀、杨、王、韩等人的"圣贤"地位也受到质疑,而宋初新建"统系"的影响遂宣告结束.新"统系"学术生命的获得与消失,既有政治文化传承与变革的复杂背景,又体现着传统儒学向"宋学"演进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7.
胡瑗在将儒家"内圣外王之学"升华为"实体达用之学"方面有卓越的表现,不仅首先自觉倡导"体用并重"的学风,并将之普及于社会,而且博通儒家五经,长于易学,继承了中唐以来的疑经惑古思潮,体现了宋学疑经、改经的学风。胡瑗在易学中表述了中庸之道与中庸之德的主张,将儒家的仁、礼与中庸对应起来,表达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胡瑗在将儒家“内圣外王之学”升华为“实体达用之学”方面有卓越的表现,不仅首先自觉倡导“体用并重”的学风,并将之普及于社会,而且博通儒家五经,长于易学,继承了中唐以来的疑经惑古思潮,体现了宋学疑经、改经的学风。胡瑗在易学中表述了中庸之道与中庸之德的主张。将儒家的仁、礼与中庸对应起来,表达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洛阳太学的发展沿革、东汉太学对古代主流文化的代表儒家经典的传播争发展,着重研究了经学在太学传播的对象、方式、内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