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控制核心部分,对其在网络中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并作为新的技术融合和替代PSTN的网络,其规模和容量非常大。如果软交换和信令网关这样重要的信令处理节点一旦瘫痪,对网络的影响面甚广。容灾技术是保证软交换网络可靠运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容灾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软交换中容灾系统的关键技术灾难检测和数据同步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成海 《科技信息》2011,(14):208-208
本文提出了软交换出现的背景以及软交换技术相关的协议。以面向对象的方法在Cisco的VOCAL软交换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企业级应用的软交换模型,系统是按照下一代网络(NGN)以及软交换的思想和技术路线来设计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胡晓洁 《广东科技》2013,(24):81-82
软交换技术可以对PSTN向分组网络的过渡提供无缝连接,在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和继电保护等系统中都有较为广泛用途。阐述了软交换技术概念及其优势,同时对软交换技术的优势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介绍了软交换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讲述对下一代网络技术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主要介绍了软交换概念及其网络结构、软交换的主要协议、软交换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重要技术,不但实现了传统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在传统校园网对新的、大量的多媒体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提出了将软交换系统应用到校园网上.根据校园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TEKELEC T6000软交换系统,并给出了TEKELEC T6000系统接入到校园网的具体解决方案和配置实例.最后对软交换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QOS实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重要技术,不但实现了传统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在传统校园网对新的、大量的多媒体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提出了将软交换系统应用到校园网上.根据校园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TEKELEC T6000软交换系统,并给出了TEKELEC T6000系统接入到校园网的具体解决方案和配置实例.最后对软交换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QOS实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景廉 《甘肃科技》2008,24(8):31-33
作为当今国际上最热点、最尖端的新技术,软交换将传统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了起来。VoIP是PSTN与IP相融合的产物,随着软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VoIP必将在软交换网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网络,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VoIP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多智能体系统的同步问题在机器人网络、传感器网络、电力网络、社交网络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首先,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和多智能体同步问题的相关背景。随后,对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和多智能体同步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多智能体的状态同步和输出同步及其研究现状。从多智能体自身特性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性出发,列举了自适应控制,事件触发控制等常见的同步控制器。最后,对多智能体同步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以通信作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而通信网络控制核心正向着软交换的方向发展,对其在网络中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文章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中相关基础内容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讨论了承载网组网相关的内容,重点对建立在QoS保证基础之上的软交换承载网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承载网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焦点之一,是近年来电信业讨论的热点话题。软交换技术实现了网络和技术的融合,具有充分的优越性。高校通信实验室开展软交换实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素质方面效果显著。文中介绍云南大学通信实验室软交换系统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并且给出一个鉴权配置的综合实验。  相似文献   

11.
NGN新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采用开放、标准化体系结构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种媒体业务服务的下一代网络[4].NGN是电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通过优化网络结构,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使得分组交换网络能够继承原有电路交换网络中已有的业务功能,同时还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快速提供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型业务功能.它的出现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基于IP技术,分析了电信网络的演进趋势,提出了以IP交换机组成的骨干数据网作为新一代通信网的方案。研究了控制和业务相分离的新型软交换体系,讨论软交换在现有交换网中的应用方案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软交换的发展方向,得出了对于以IP为基础的网络应该是朝主动网络的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负荷不断增大,人们对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然而作为软交换技术的核心协议H.248,在现代通信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直是当今研究的难点,在分析H.248协议基础上,研究了它在NGN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重构是配电系统运行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改变线路开关的状态来变换网络结构.为实现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采用模糊优化的方法实现网络重构.在供需平衡的前提下,满足容量和电压等约束,实现了减少网络的运行损耗.且通过一个32节点网络系统算例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量子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开关的量子交换器,它是量子通信网络的节点.该量子交换器主要由交换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组成.它在量子通信网络的发信者与收信者之间建立光子链路,为通信双方提供量子信道,用于传输量子信息.搭建了量子交换器平台,并用微弱光源对该量子交换器平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量子交换器具备了量子通信网络中节点的功能,能够成功实现量子通信网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移动软交换技术是当前移动核心网建设的最佳选择。介绍移动软交换的定义、结构及其功能,并从三个方面详细讨论移动软交换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学校中,为了更好地培养IT专业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大多数学校都在寻找适合自身实验室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实验设备,而以太网交换机实践教学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着这种需求.为了满足某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对以太网交换机的市场需求,设计了一款多种以太网交换机仿真教学系统.综合考虑以太网交换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可行性后,采用了硬件层、驱动层和软件应用层三级体系结构,使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实现.使用Realtek公司的以太网控制器RTL8309SC和德州仪器TI公司的MSP430F149单片机成功搭建了一个具有标准接口的硬件支持平台,实现了系统的硬件层和驱动层.该硬件支持平台可以为使用者搭建一个性价比较高的真实网络环境,由于是自主研发,所以可以更灵活地实现以太网交换机硬件相关实验,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融合的3个层次,介绍了IMS的主要功能,将IMS与软交换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的中国电信网络融合的策略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朱思峰 《河南科学》2006,24(1):84-87
目前,交换机在企业网络中扮]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网络管理人员却很少考虑到交换机的安全性,针对交换机的攻击不断发生.本文探讨了交换机的安全性、交换机在网络设计的作用,并详细分析了针对交换机的攻击原理,以及相应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