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山区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山区城市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周边复杂环境,区间隧道布置受到限制,左右线隧道水平距离较近。与单线隧道施工比较,双线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沉降更为复杂。左右线隧道的水平距离对下穿既有铁路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影响规律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依托山地城市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铁路路基沉降特点,研究不同水平间距双线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减小,沉降槽范围增大,铁路路基最大沉降值逐渐增大。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增加,铁路路基沉降最大值位置由隧道中心线对应路基向左线隧道、右线隧道中心线相对应的路基位置转移,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U型-W型变化。当隧道水平间距小于15 m时,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应加强支护措施,减小后行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产生的叠加效应,将铁路路基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敏 《科技资讯》2013,(30):43-44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建铁路隧道施工下穿既有铁路对既有铁路所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计算出了隧道施工下穿不同等级铁路时的轨道允许倾斜率,然后通过工况模拟的方法探究出了最大沉降量、弹性模量、最大等效应力、隧道埋深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某市轨道交通5号线和平公园站至红钢城站区间隧道下穿武九铁路为依托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施工引起的轨面沉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既有铁路线轨面的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武九铁路线轨面最大竖向位移为1.94mm,穿越隧道范围铁路线纵向沉降差最大值为0.62mm,武九铁路的变形值满足相关保护标准的要求,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不会影响既有武九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地铁3号线铁东路站~北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盾构施工穿越既有铁路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场实测数据表明:沿隧道轴线方向不同位置的地表位移变化较大,对于双线隧道施工,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的土体扰动影响较大。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及各项施工参数设置,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纵向和横向地表沉降规律,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云  龚伦 《科技咨询导报》2009,(22):64-64,66
结合某公路隧道下穿某既有铁路隧道的工程实际,采用现场测试对既有铁路隧道受下穿公路隧道施工产生的振动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公路隧道在铁路隧道正下方爆破施工时,爆破施工所采用的重大段装药量不得大于2.7kg。通过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爆破振动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及时的监测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爆破参数进行调整,确定了该工程关键段落的安全施工。该技术可为此类地下近接工程成功修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田世雄  李德武  梁庆国  王众 《甘肃科技》2009,25(16):102-104
应用DH5938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对既有隧道衬砌表面迎爆侧动应变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动应变与振速的关系;探讨了以动应变来衡量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影响的可能性,研究了邻近铁路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兰渝铁路范家坪隧道进口桥隧相连,隧道洞口、桥台及桥隧间路基靠近滑坡边界的侧边缘,铁路右侧上跨既有国道、且紧邻白龙江桥工程设置复杂。滑坡对铁路隧道、桥梁、既有国道及白龙江造成极大的安全影响,通过补勘情况、变形及原因分析,提出滑坡体整治方案,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兰渝铁路龙凤泄水隧道同时下穿3条既有铁路隧道,且下穿段围岩级别设计均为Ⅴ级围岩,施工难度大,泄水隧道和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控制和爆破振动速率控制对铁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针对这些难点,现场在下穿前多次进行试验段试验并总结了隧道沉降控制、爆破控制方面的一些重要施工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确定的采用电子雷管错相减震爆破进行降振的技术方案及隧道沉降控制技术标准,对正式下穿段施工安全顺利的完成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襄渝二线羊子岭隧道进口下穿既有襄渝铁路,文中介绍了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时的施工方法,重点介绍D24便梁在加固既有线方面的施工技术,确保在既有线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0.
新建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线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深圳彩田路北延段工程新彩隧道北口段(拟建)近距离上跨厦深铁路梅林隧道两条隧道叠置的工程设计实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模型数值分析,对比明挖暗埋法和暗挖法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对既有隧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挖方案与暗挖方案从技术安全角度皆可行,经过综合比较,推荐明挖隧道方案.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提出了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中隔岩体的加固措施、临时边坡开挖时锚喷网的设计方案及施工过程中新建隧道及既有隧道的监控量测方案.  相似文献   

11.
阳书燕 《科技资讯》2013,(5):52-52,54
随着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的实施及隧道修建技术的进步,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的隧道和铁路将会投资修建,黄土地区的铁路隧道施工因特殊的土质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在高桥隧道下穿南同蒲既有铁路的施工中,施工人员根据黄土特性又花了施工方案,综合性的利用多种施工方法解决了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构筑物施工中安全施工和保证进度的问题,有效的控制了洞外和洞内的沉降变形,保证了下穿隧道的快速施工和铁路的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伯龙 《甘肃科技》2012,28(12):100-102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繁忙干线铁路,如何保证施工安全及既有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营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施工时位移、应力变化规律,为同类型施工、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紧临既有铁路的隧道掘进中进行水压爆破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爆破震动,保证周边紧临既有铁路隧道的安全;还可以防毒降烟降尘,保护作业环境,减少爆炸能量损耗,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同时改善了爆破效果,使破碎围岩较为均匀,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破坏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既有铁路隧道铺底病害严重的现状, 采用弹性支承法, 对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 计算中对不同的隧道铺底结构、不同的围岩抗力条件以及铺底与基岩之间不同接触条件下隧道铺底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讨论, 对作用于隧道铺底结构顶面的荷载分别考虑均匀分布和实测条件2种工况. 计算结果验证了现场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实际破坏形态. 根据计算结果, 对隧道铺底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以及铺底结构破坏的原因等进行分析, 并提出在进行隧道铺底病害整治时, 应大力提高铺底结构的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建了多条客运专线,在增建第二线铁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临近既有铁路施工,如何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是一个探讨较少的课题。本文主要对在铁路隧道的施工中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引水隧洞下穿既有铁路隧道的实际工程,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地质雷达物探法、激光断面仪法等无损检测方法,对预测的既有铁路隧道受下穿引水隧洞施工影响段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1.7MPa,大于设计强度(C20);混凝土厚度均大于设计值,且衬砌背后无明显缺陷;净空断面均大于设计净空断面;衬砌表面存在裂缝及渗漏水情况,部分裂缝长度达到5m,但缝宽均小于3mm。采用劣化度的方法来判定隧道结构物的功能状态,该段技术状况能满足运营要求。将该段铁路隧道健康状况评定为C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中川机场进出口公路立交改造工程主匝道桥上跨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机场隧道工程为背景,分别从前期桩基施工扰动及后期车辆荷载扰动两方面分析了上跨公路主匝道桥对既有城际铁路隧道的影响,得出桥梁与城际铁路隧道交叉段落的桩基中,距离隧道最近为3m的桩基对隧道影响最大,但隧道周边土体最大位移为0.76 mm,桩周最大塑性区半径为1.42 m且塑性区未与隧道周边土体贯通,隧道衬砌主应力及安全系数有小幅波动,均在规范要求值范围内,因此主匝道桥距离隧道净距大于3m施工时,不会对城际铁路隧道正常运营造成影响,最后强调施工时应注意严禁在隧道上方堆载,加强监控量测,设置隧道两侧截排水设施及桥梁水集中引排设施,以此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靳树海 《海峡科学》2015,(3):26-27,30
该文以宁德天池山一号隧道工程下穿既有杭深铁路客运专线天池山隧道为例,对下穿隧道施工进行研究,通过采用各种安全和技术手段,成功完成隧道的下穿施工,确保了既有线运营和结构物的安全。此技术的成功运用,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地铁不断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难题,新建铁路隧道近接下穿既有结构施工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本文以佛山市东平1号隧道近接下穿岭南大道既有综合管廊工程为工程背景,针对本工程跨度大、线间距小、埋深浅的特点,选取了开挖方式为浅埋暗挖法中的"CRD"法(交叉中隔壁法),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GTS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管廊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20.
双线盾构顺序下穿铁路箱涵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对该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先后盾构掘进两条平行隧道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及顺序盾构掘进对既有铁路箱涵沉降的影响;结合现场实测结果,获得了双线盾构顺序穿越铁路箱涵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顺序掘进两条平行隧道时,地表沉降量最大值出现在两条隧道中心线偏向后行隧道约D/2的位置;后掘进隧道盾尾建筑空隙产生的沉降比小于先行掘进隧道;双线隧道顺序下穿铁路箱涵使箱涵本身的沉降曲线出现两次较为明显的沉降段和稳定段;实例分析证明,数值模拟方法和控制措施合理有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