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次平 《科学通报》1994,39(20):1862-1862
自Vogel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以来,有关染料在卤化银照像中的应用和光谱增感理论均取得了长足进展.Gilman和Kuhn等提出了光谱增感中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理论.随着现代谱学手段的出现,为人们了解光谱增感的初级过程提供了条件.如Tani在光照吸附了菁染料的卤化银粉末(或乳剂)时,观测到ESR单峰,认为这是起源染料与卤化银价带正空穴作用产生的染料正空穴自由基.Honda等根据光照吸附eosine的ZnO粉末时测出的ESR单峰,推断它是电子从~1eosine~*注入到ZnO之导带尔后再转移至O_2所形  相似文献   

2.
彭必先 《科学通报》1985,30(12):919-919
众所周知,碘在制备高感感光乳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改变卤化银微晶的颗粒分布,增加卤化银微晶的晶格缺陷,促进卤化银微晶中的潜影的生成和起正空穴陷阱的作用。一些作者利用介电损耗法考查了溴碘化银乳剂中碘的含量对卤化银微晶的离子电导率和表面空间电荷层的性质的影响。但直到目前对于在一给定碘含量的多分散乳剂中,碘  相似文献   

3.
加和增效效应(synergestic effect)表现为两种物质加和之后性能的相互叠加,可通俗地表达为“1+1>2”。加和增效效应已被应用于染料、颜料、表面活性剂、医药及感光材料等许多领域。例如荧光增白剂的加和增效,可提高其鲜艳度,超增感剂与增感染料的加和,可大大改善卤化银感光体系的光谱敏感范围和感光度。然而,尽管目前已成功地利用了加  相似文献   

4.
贺军辉 《科学通报》1995,40(17):1571-1571
近年来,由于激光技术和光固化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吸收光谱位于可见光区的光敏引发体系发展迅速.其中离子对内电子转移型染料光敏引发体系倍受重视.这一方面由于染料品种丰富,各种染料的吸收光谱范围几乎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因而用作光敏组分,有广范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由于阴、阳离子通过库伦力相互吸引,使光敏组分和引发组分预先组合,提高了二者的反应几率,同时克服了双分子能量或电子转移中反应速度受分子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21,66(18):2276-2287
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关于分子运动的研究由来已久,然而它们大多数只能在分子的孤立态、气相或溶液态下开展.分子在聚集态下的运动往往由于分子间的位阻效应很难实现.本文介绍了通过调控分子内运动方式(包括分子内基团转动、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和分子内键伸缩振动)和分子聚集态行为等可有效实现分子在聚集态下的运动,为分子聚集态科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与此同时,这种强劲的聚集态分子内运动可实现有效的光热转化,在光声成像、热红外成像和光热治疗等生物纳米应用方面有显著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非卤化银感光体系作为一类新型的信息贮存和影象显示材料,有了显著的进展.究其原因,除消极的节约用银外,在积极方面有以下几点:(1)由于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如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激光和全息技术的问世,都给信息贮存和影象显示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与大规模集成电路密切相关的微电子加工技术要蚀刻出小于1微米的线条,就要求发展有高度解象力的电子束阻蚀材料,又如,作为电子计算机显示设备中的显示材料,应具有实时显示的能力,这就要求新的显示材料能具备快速加工(显、定影)的本领.这些从实际需要而提出的问题,给予非卤化银感光体系以巨大的动力,推动了它的迅速发展.(2)非卤化银感光体系的感光度,到目前为止,虽还未能赶上银盐体系,但是它的高解象力(甚  相似文献   

7.
唐克光 《科学通报》1982,27(7):417-417
本文初次报道用聚(戊烯-2-砜)加入敏化剂涂布成片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电子束实时显示声频记录材料,海洋声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为了获得更多更复杂的海水中的声频信息,使用传统的卤化银体系感光胶或一般的光刻胶,以及热塑材料、液晶等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作者了解到聚烯烃砜受电子束辐射时能实时分解气化,其气化速度随烯烃结构不同而不同;它还与  相似文献   

8.
杨俊林 《科学通报》1997,42(10):1070-1073
菁染料作为增感染料是一类有效的光敏剂,不仅在感光材料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其光物理及光化学过程涉及菁染料激发态的辐射和非辐射跃迁,及与其它分子或卤化银等半导体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转移或电子转移.尽管人们对其辐射跃迁和电子转移给予了重视,但对其非辐射跃迁的直接测定尚未见报道.本文用稳态荧光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脉冲激光光声微量量热等方法,对两种典型菁染料激发态的辐射和非辐射跃迁及其与稳定氮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1 实验菁染料为3,3’-二磺酸丙基-5,5’-二苯基-9-乙基(口恶)碳菁(简称B114-3)及1,1’-二乙基-3,3’-二磺酸丁基-5,5’-二氰基咪碳菁(简称55026)为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产品,其结构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杨小震 《科学通报》1991,36(13):1038-1038
碟形液晶分子是比较新的一类具有柱状液晶相的热致性液晶。液晶的有序度描述液晶分子聚集态结构的性质,其随温度的不连续的变化,反映了分子进入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相态。液晶体系中,单个分子结构的畸变或无序化是分子聚集态结构性质的函数。作者近期的研究已证明红外光谱谱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七甲川菁染料的超薄膜, 利用原子力显微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膜的形貌和线性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表征, 结果表明染料在薄膜中形成了有序而稳定的H-聚集体. 前向简并四波混频技术研究表明由于分子的聚集作用引起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增大, 利用集体谐振子模型初步分析和讨论了产生非线性效应增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七甲川菁染料的超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膜的形貌和线性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表明染料在薄膜中形成了有序而稳定的H-聚集体.前向简并四波混频技术研究表明由于分子的聚集作用引起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增大,利用集体谐振子模型初步分析和讨论了产生非线性效应增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PNBA 分子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表面增强Raman散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极难溶于水的对硝基苯甲酸分子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以及银镜表面的吸附取向。研究表明,在银胶/乙醇的混合体系中,由于银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位和水分子的协同作用导致PNBA分子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宝芳 《科学通报》1993,38(9):859-859
利用不带长烷基链的染料和长链脂肪酸混合,以制备染料的LB膜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许多不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亦能形成LB膜,在分子构筑术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混合单分子膜在不同表面压下的结构是不清楚。最近,法国和德国先后报道了以偏振激光为光源,CCD摄像机作为图像接收器的显微技  相似文献   

14.
聚四亚甲基醚对苯二甲酸酯与苯的激基复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凤莲 《科学通报》1982,27(7):409-409
生色团的激发态在溶液中与苯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激基复合物;同样,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以下简称DMTP)分子的激发态也能在溶液中与苯分子形成激基复合物。图1中(a)(b)分别为DMTP和PTMGT的乙酸溶液加入不同量的苯后的荧光光谱图  相似文献   

15.
周金渭 《科学通报》1990,35(24):1869-1869
我们研究了室温下,外加盐反离子在一种阴离子菁J-聚集体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在J-聚集态,反离子按电价关系束缚于染料离子堆叠体邻近。结合人们对聚电解质引起带相反电荷离子菁生成J-聚集体的效应的认识,我们想到:离子菁J-聚集体中,染料离子堆叠体可以起类似于聚电解质的作用,引起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离子菁生成J-聚集体。两种J-聚集体以电性相互作用相束缚而形成一种“总体”结构。这样一种“总体”的形成,结合对光谱增感能  相似文献   

16.
彭必先 《科学通报》1985,30(15):1157-1157
明胶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扁平颗粒,由于具有表面/体积比值高,受光有效面积大,侧向散射少,染料吸附量多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Trevelli和Smith详细研究了三角形和六角形扁平颗粒的制备条件。盐沢猛公研究了扁平颗粒的显影银的晶体结构。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已经利用这种扁平颗粒,加上其它技术,制备了从低感到高感的VR系列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染料在有机光受体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必先  林童 《科学通报》1999,44(13):1355-1368
在光电子学领域,功能性染料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作为电荷生成材料用于光导光受体器件。通过光诱导电荷分离和电场诱导载流子迁移,形成静电潜影,所有染料中以酞菁、Bei酰胺、方酸染料和偶氮染料的研究报道异常活跃,就近年来这此染料在光受体方面的发展情况,从结构、聚集态相貌和能级等方面与光导性的相互关系做一详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一维有机-无机异质结纳米材料因自身具有突出的光学和电学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在这种异质结材料内部,有机和无机的组分相互作用形成多个功能界面.这种新材料不仅保留了原来单组分的本征特性,还会通过界面强的作用产生新的特性,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性能.认识和解释分子自组装的控调规律;通过分子结构的裁剪和作用力的调控实现小尺度低维分子聚集态异质结构的大面积、高有序组装;理解分子聚集态尺度下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驱动机制和通过杂化/异质自组装优化原有功能,获得新结构的分子低维聚集态结构并在分子自组装体水平上研究结构变化导向的特殊性质,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了制备异质结纳米材料的方法以及这些材料在电子和光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江云宝 《科学通报》1990,35(18):1392-1392
含有荧光团的分子在溶液中簇集时,荧光团的局部浓度增大,互相间产生合适的几何关系,在荧光光谱上出现激基缔合物(excimer)或激基复合物(exciplex)荧光峰。这已显示出在研究溶液中分子的簇集时的重要作用。吴世康等曾报道在亲油基团中含有芳基的表面活性物质溶液在胶束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激基缔合物荧光,由此作为胶束形成的标志。最近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沉积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薄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景志  杨新国  汪茫 《科学通报》2005,50(14):1450-1453
酸性介质中质子化的卟啉单元形成可电泳的物种, 利用该性质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的固体薄膜. 吸收光谱证明吸附的酸能够在薄膜形成后可逆地排除, AFM测试结果表明得到了均匀的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薄膜. 这项工作为解决大型分子阵列因溶解度低而不能溶液加工成膜、因升华温度太高而不能通过真空气相沉积制备薄膜的难题开辟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