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菊香  张乐 《江西科学》2021,39(3):441-447,494
农地流转是实现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是缓解当前农村地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阐明这一问题,分析了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农户的生计状况.结果表明:1)在2012—2014年间,农地流转面积和涉及农地流转的村、户数量均有所增加,但不涉及农地流转的农户在2014年所占比例仍高达60.7%;2)农户间的农地流转大多是便于调整的短期行为,仅有2.7%的农户经营农地规模超过1 hm2,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3)农地净转出户、无农地流转户和农地净转入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都是非农就业,但农地净转出户比不涉及农地流转户和农地净转入户更富裕,后两者富裕程度相当;4)这3类农户非农就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差别,但农地净转出户从事非农就业的时间最长,尤其是中老年家庭成员从事非农就业的比例最高,这是他们收入水平高于其他2类农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是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从农户这一微观主体角度出发,选取了工业区周边农户作为典型代表,分析了工业区周边农户农地流转现状及特点,发现农户流转意愿主要受家庭人口素质、经济因素及社会保障制度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渝城乡统筹区512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禀赋、农户认知水平和农地流转特征3个角度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比重、流转价格以及政府参与度等6个因素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户主年龄、耕地破碎度、对土地的感情对转出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其中耕地破碎度、流转价格和政府参与度在影响农户自身认知和规范流转过程方面显著性更高.因此为促进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应加大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的联动力度,建立合理的转出价格"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4.
农户根据决策行为不同可分为转入农户和转出农户,本文基于农户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尝试构建数理模型,对农户转入或转出的条件进行探讨,并对其经济学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决策行为是有限理性的,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着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高农户理性预期,只要外部环境能够使农户满意,农户就会选择转入或转出农地。  相似文献   

5.
按照农地流转主体与贡献力量的差异,将现有的农地流转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与农户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并就两种农地流转模式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农地流转收益、流转成本、流转合同的稳定性以及农地流转的困难程度对两种流转模式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农户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的流转效率。因此,为了推动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要防止政府对农地流转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6.
农户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创新是深化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大幅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镇化稳步发展重要途径。以安徽省为例,就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潜力及其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前农户宅基地流转现状及其局限性;结合目前国内农户宅基地流转主要方式,对不同类型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方式进行研究设计,并提出相应策略措施。认为不同地市应从自身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际出发,分别采取政府主导、集体推动和农户自发等宅基地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对湖北省随州市苏家寺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惠农政策的实施状况及其对农户农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惠农政策总体实施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惠农政策的实施对年龄较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影响较大,对较高文化程度和中年劳动力影响较小;农户农地投入物质成本增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惠农政策在短期内对解决农地撂荒问题较为有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和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耕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1]。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构建耕地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和加入农户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结合农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将两次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加入农户行为之后,研究区内耕地大部分上升了一个等级,并发现加入农户行为之后的一等地与该地粮食高产区域一致。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农户行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分析,揭示农户行为在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决策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联主体间协同发展是农地流转的应有之义,农民利益受侵蚀是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行为偏好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利益博弈模型,对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利益失衡问题的形成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予以说明,随后从收益、成本与心理三方面提出促进农地流转三方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制度的缺失以及非正式制度失灵,通过作用于主体行为偏好,诱发了农地流转的利益失衡问题;应减少利益侵蚀收益,增加利益侵蚀成本,重塑互惠互信的社会心理偏好,实现基层管理者、农民、转入方三方互惠协作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讨论农业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契约问题对促进农地长期性投资和解决农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有重要意义。以农地流转期限为例,从农地流转行为嵌入正式制度和以村庄社会为承载主体的非正式制度出发,研究在村规民约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村干部身份会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期限。使用Logit模型、CMP估计方法等方法和第三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村干部身份与农地流转期限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村干部身份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与没有村干部的家庭相比,有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的农户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显著提高。第二,村干部身份影响农地流转期限的路径有两条,主要是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第三,村干部身份对农地流转期限的影响在不同关系文化区域存在异质性,村干部身份在高关系文化区域对农地长期转出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低关系文化区域。第四,村干部的农地流转行为具有外溢性,当村干部家庭选择农地长期转出时,会带动周围自发流转的农户长期转出农地。需突出村干部及村民自治组织的代理人角色,充分发挥村干部“领头羊”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观经济主体农户行为决策受多因素影响。土地要素是表征农户投资与收入行为的重要因子。农户满意度行为分析可反映农户有限理性种植决策选择机制。两者结合,可表征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优化农地景观格局。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姜兴庄村为例,通过建立土地要素投资收入实证模型、农户效益模型和满意度Probit模型,利用2009—2012年地块与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结论为:1土地碎化程度(-0.279)和土地质量整体状况(0.272)对农户流动资金投入影响强度高;土地灌溉条件(0.165)和土地质量整体状况(0.154)对农户农业收入影响显著。2模型模拟与实测最优对比结果:7.5%,10.6%,20%,轮种混种比例明显占优,体现了农户的满意度偏好决策方式。Probit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农户决策行为态度。其中农业活动收入、耕地面积、政策虚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出租还是入股:农地转出户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出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化模式的选择对区域农地流转规模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农地流转出租和入股模式,以四川省广汉市转出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出农户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年务工人数、农地转出规模、农地流转组织、农地流转约束年限以及农地流转价格等5个因素对转出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负向影响;常年务农人数和农地流转成本等2个因素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认为,健全保障农户生计机制,规范农地流转基层组织运行,引入农地流转价格市场调控机制,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育,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保障农地转出农户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成功,对区域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在旅游影响下西江苗寨农户经济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因农户能力差异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提出优化农户经济行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原村210个农户的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文化教育服务投资、兼业程度、信贷发育程度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区,农产品商品率对农户经济收入的贡献呈负面影响,且程度较弱.指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行为有重要影响;加强农村市场化信息建设、扩大就业范围、合理引导农户投资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起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确定家庭收支、农村社会保障等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促进重庆市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在此背景下,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经营投资对农户经营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经营投资起着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出土地投资,对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转出土地投资起着不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入土地投资,对农户规模经营收入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中介作用并不明显.将农地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一方农户是更有效率的,要充分释放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建立我国农户土地投资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重点领域.本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分析了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户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利用实验经济学的MPL方法量化了农户的风险偏好特征,并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感知到了气候变化及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并采取了多种适应行为,农户的风险偏好、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感知以及耕种年限等对其气候变化适应决策的采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郊区受到城市的影响,土地用途转换频繁,农地流转较为活跃。研究大城市郊区土地流转对于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西安市秦岭北麓4县(区)为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共选取19个乡村,并根据距离西安市中心城区距离分为近郊村和远郊村,通过实地问卷调研684个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结果表明,与远郊区相比,近郊农地流转具有以下特征:(1)土地流转率高,农户流转意愿强烈;(2)流转价格高,年期长;(3)流转规模小,流转后土地用途多样化,既包括农用地也包括建设用地;(4)流转行为规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郊乡村土地流转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与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最主要因素,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单位务农劳动力的耕作面积、家庭参保比例及距离城市中心距离对土地流转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开展技能培训、丰富信息接受渠道、增强农村社会保障系统、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20.
乔家君  赵威 《河南科学》2006,24(1):143-148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山地农户投资行为,山地农户投资规模较小,且仍呈现出减少态势;农户投资的年际变化较大,强经济实力区波动更为明显;弱经济实力区波动呈加速态势.山地区,农户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且较为稳定;投资方式多以直接投资为主,强经济实力区增长更为明显;投资形态多以现金支出为主,实物投资呈锐减态势;非生产性投资是山地农户投资的主体部分,且有增强趋势;山地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外流,使农户纯收入有一定程度下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山地村,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山地农户投资效率尚有下降态势.根据山地农户投资特点,提出相应的引导方案:(1)提高山地农户专业化经营;(2)引导农户改善投资结构;(3)积极培育农户专业合作组织;(4)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5)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