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守利 《科技信息》2010,(21):J0062-J0062
供暖补水在供暖系统中的是一个重要环节,其补水质量是影响供暖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普通供暖补水在供暖系统中存在压力不稳,供暖质量差等情况;而采用变频恒压供水,达到了节能、高效的运行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保定市白洋淀自然地理状况、生态状况、补水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白洋淀补水建议。  相似文献   

3.
焦春红  陈成志 《科技信息》2009,(16):188-188,190
伴随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籍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笔者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三大误区》一文中,就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主要误区,包括思想认识误区、管理行为误区和信息技术误区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误区产生的原因进行专门研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供热系统中各种补水方式中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论证了采用一网除氧软化水作为热用户补水的可行性并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多次生态补水使白洋淀摆脱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针对流域特点,通过对历次白洋淀生态补水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后续补水工程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宁夏饱和黄土的冻胀融沉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合宁夏当地气候和黄土的区域特点,以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为因素,研究了宁夏饱和黄土在不同补水条件下的冻胀和融沉特性,分析作用规律和机理,建立了冻胀率、融陷系数与冻融循环次数和初始干密度的关系模型,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冻害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宁夏饱和黄土的冻胀性大,有外界补水时冻胀率高达14.0%;无外界补水时冻胀率也在4.0%以上。冻胀率随初始干密度变化的规律与补水条件和冻融循环次数有关;有外界补水时,试样的融沉系数大,但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小,融沉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与初始干密度有关。冻融变形达到稳定时的冻融循环次数多,有外界补水时更多;建立的冻胀率、融沉系数关系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7.
经济伦理的研究在近二十年来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和研究误区。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经济伦理的认识误区进行了纠正,即理论误区、逻辑误区和应用误区,目的是使经济伦理的研究能更好地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服务,使之步入健康研究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生态补水对盐沼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围坝、实施“引淡压咸”淡水补给工程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潮汐区天然盐沼湿地土壤为参照,使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对比研究0~30 cm土层中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等)在2类湿地中的分布特征,同时区别不同植被条件下(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和裸滩)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PLFA总量在4.25~32.71nmol.g-1之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均以细菌为主,表征4种微生物类群的PLF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8.47±4.66) nmol.g-1)、真菌((1.28±2.21 )nmol.g-1)、放线菌((0.98±0.68) nmol.g-1)、丛枝菌根真菌((0.29±0.27) nmol.g-1)。表征4种微生物类群的PLFA的含量均表现为生态补水区高于天然盐沼区,其中细菌平均高出39.63% ,真菌平均高出63.56% ,放线菌平均高出65.14% ,丛枝菌根真菌平均高出69.22% ,这可能是由补水引起的土壤pH减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导致的;从3种植被条件的对比来看,土壤PLF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芦苇群落(7.43~32.71 nmol.g-1)、盐地碱蓬群落(4.87~16.58 nmol.g-1)、裸滩(4.25~7.54 nmol.g-1)。6种样地土壤PLFA总量排序为:补水区芦苇群落(17.70~32.71 nmol.g-1)、补水区盐地碱蓬群落(10.71~15.44 nmol.g-1)、潮汐区芦苇群落(7.43~12.23 nmol.g-1)、补水区裸滩(5.93~7.54 nmol.g-1)、潮汐区盐地碱蓬群落(4.87~6.50 nmol.g-1)、潮汐区裸滩(4.25~5.02 nmol.g-1)。补水区芦苇湿地土壤PLFA总量和真菌PLFA相对含量的增幅较大,这与补水区土壤适宜芦苇生长,而芦苇生物量的大量增加又导致土壤有机质的大幅增多和pH的下降密切相关;真菌与其他3类微生物相比,对补水和植被的响应幅度最大,尤其在恢复区芦苇群落土壤中,这进一步证实了土壤真菌在植物枯落物分解、植物碳转化为土壤碳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当前PLFA含量增加的角度来看,补水显著提升了芦苇群落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然而盐沼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盐沼湿地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补水后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系统综合地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许同芹 《科技信息》2009,(29):274-274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英语教学既有明显的优势,也有不容忽视的误区。只有强化优势,走出误区,方能有利于高校英语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补水管线水压是否平稳是采暖热水锅炉能否平稳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该文章以热水锅炉的补水系统为例,介绍了MI-CROMASTER440变频器带动水泵进行恒压补水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达到了节能、降耗、保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但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文章针对这些认识误区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12.
刘萍 《太原科技》2014,(2):51-53,55
生物毒性是国家水质自动监测托管站新项目,其荷兰生物毒性自动监测仪参比水供水系统存在着用量大,补水勤的问题,为解决补水勤问题对其供水系统重新设计了4种方案,依据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终方案,并完成装置制作。由此设计完成的装置不仅实现了参比水供水系统的自动补水功能,而且恒流速。该装置控制的参比水供水系统,实现的自动补水,降低了补水次数,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末期,昆明市实施了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回补城区河道上游的系列工程,以同时解决滇池流域河道污染和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为研究污水处理厂回补水的实际净化效果,以昆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回补水注入的大清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4种指标在回补水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及其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回补水使河水中COD、氨氮、总磷和总氮4种主要污染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并能有效地消除大清河原有的黑臭问题.经过回补水净化后的大清河下游COD和氨氮在多数月份的浓度能达到地表水Ⅲ~Ⅳ类标准;总氮大幅度下降,总磷污染也有所减轻.污水处理厂出水回补之后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河道中的总氮和总磷.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桂林青狮潭水库给漓江补水的情势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研究水库补水对漓江下游河道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典型水文年中自然径流和青狮潭水库补水两种模式下,下游河道关键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水库补水在平水年的影响大于丰水年和枯水年,局部浅水区的变化大,年平均降幅为0.48%,温度增幅平均为0.9%.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的跨区域生态水量调度,在恢复长期断流河道生态水量需求的同时,也打破了流域原有的水文循环规律.为识别生态补水对河道径流的影响,本文开展了永定河流域年径流历史序列时空变化及生态补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性减少趋势,且在1983年存在变点;变点年后年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且日径流量历时曲线显示变异后低流量的分布历时增加,年内日径流量的差异变大;开展大规模生态补水工作以后,官厅水库年入库流量较之前多年平均有明显提高,年内逐月流量过程恢复明显的双峰过程,生态流量满足率显著提高,生态补水对现状条件下河道径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蒸汽冷凝水直接作为锅炉补水是节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企业减少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势下,企业要加强对蒸汽冷凝水直接作为锅炉补水水质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实施,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该文重点讨论了蒸汽冷凝水水质受铁离子污染的原因、保护措施及常用的几种除铁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湿气候风洞复现广州地区夏季典型气象日环境,研究两个相同试件在补水和不补水状态下的热量传递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补水后蒸发降温效果显著,与不补水试件相比,补水试件的外表面最高温度和内表面最大热流分别降低10.9℃和14.8 W/m2,同时,补水试件的平均热阻比不补水试件的平均热阻增大约1倍,隔热效果显著增加.此外,研究过程中引入土壤学的Penman-Menteith蒸发量计算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该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将总蒸发量分解为热力蒸发量和动力蒸发量,分析三者的变化规律,采用逐时蒸发量数据计算试件外表面的热量平衡方程.计算结果表明:蒸发过程可以消耗约64.5%的入射短波辐射热量,在夏季,蒸发过程可以显著减少建筑外表面的太阳辐射的热量,降低表面温度,减少进入房间的热量,从而节省空调能耗.  相似文献   

18.
孙守涛 《科技信息》2010,(16):I0237-I023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学教育也不例外,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各个学校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走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本文对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误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陆化导致的退化秋茄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周期性补水实验, 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理指标的变化, 探明补水对秋茄成林的修复效果。主要结果如下: 1) 补水后沉积物的含水量、pH、盐度、总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高于对照组, 补水改善了沉积物的营养和盐度条件; 2) 补水修复显著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a 含量(P<0.05), 降低胞间CO2浓度, 有效地改善退化秋茄林的光合作用状态, 增强秋茄叶片吸收和转化光能的能力; 3) 对照组植物光系统Ⅱ(PS Ⅱ)最大荧光效率(Fv/Fm)显著低于0.8 (常用阈值),说明陆域化的秋茄林已处于光抑制状态; 但补水后Fv/Fm显著提高(P<0.01), 接近0.8, 说明植物健康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4) 补水提高秋茄叶片PS 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 显著改善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的失衡状态, 有效降低天线色素热耗散, 光能分配趋于高效, 提高了叶片光能的光化学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 周期性补水是陆域化的退化红树林生境改善的有效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电站自然循环汽包锅炉排污系统及补水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探讨连期排污扩容器(以下简称连排)热能利用的可行性.为保证热力系统汽水循环的工质品质,需进行连续及定期排污,相应的就需要对热力系统进行补水,可在连排内设置补水加热器以利用排污水的热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