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汉语歧义消解认知加工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非即时加工实验方法与即时加工实验方法 两种方法。非即时加工实验方法主要指行为实验法,采用的范式主要有词汇判断任务、意义适合 性判断任务、句子验证任务、跨通道启动任务、移动窗口技术等。即时加工实验方法则主要采用眼 动记录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脑电记录技术,为汉语歧义消解加工过程提供即时测量。未来的研究 可尝试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像术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有助于将行为数据与生理数据结合起 来,更加准确地揭示汉语歧义消解认知加工过程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句法歧义消解已逐渐成为探讨句子加工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但它操作的速度非常快,直接观察较难,因此需要一定的研究技术。国内的研究依旧是以经济快捷、精确度稍弱的自定步速阅读技术为主;而国外在运用自定步速阅读技术的同时,开始将被试阅读自然、精确度较高、统计分析复杂的眼动分析及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操作复杂、成本昂贵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运用于句法歧义消解。即时的阅读技术,如自定步速阅读、眼动分析和脑功能成像技术虽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彼此相结合已成为歧义消解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切分歧义是影响汉语自动分词系统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语词包括指明事件发生确定时间位置的时点时间词和指明动作或状态持续一段时间的时段时间词.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加工规范,特定类型的时间语词存在切分歧义及考察时间语词的语用,提出了基于时间语词上下文词性信息的统计语言模型和基于极大似然原理的消解这类歧义的算法,其开放测试正确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的句法歧义是一种较常见,同时也是较复杂的歧义现象,指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修饰关系不明、比较结构的简略、并列成分、某些词的特殊句法功能等常引起英语句法歧义。分析和研究英语句法歧义能给教学、交际等带来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以90名全日制大一学生为受试,运用基于选择和翻译两个任务的句法阅读测试,对认知语境在句法歧义句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综合阅读测试、有声思维和访谈等三种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语言知识、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内化能够加速句法歧义句的理解;共有的认知语境能够促进句法歧义句的意义建构;此外,认知语境会使句子理解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形成反差,从而限制歧义句的理解。最后提出,广大外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环境,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语境,从而提高学生句法阅读的能力,继而提高篇章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交集型歧义字段为研究对象,考察包含交集型歧义字段的句子及其所在的文档,挖掘歧义字段从前切分或从后切分所得结果在文档中的支持度.根据支持度构造切分方式的判别因子,获取交集型歧义字段的切分方式.实验证实该方法可行,并在歧义消解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英语名词短语的句法功能,提出了一种新的英语名词短语——功能名词短语,同时与基本名词短语和最长名词短语相比较.利用Google在线翻译系统,对存在结构歧义的句子进行了翻译,发现英汉机器翻译的错误主要是由结构歧义引起的,并应用功能名词短语的定义对结构歧义问题予以解决.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名词短语的识别能够有效消解两种结构歧义:一是与动词构成固定搭配的名词引起的歧义;二是"介词+名词"结构是作状语还是作后置定语的歧义.功能名词短语的研究对消除句法结构歧义、提高英汉机器翻译译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言中引发英语歧义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语音歧义、句法歧义和语法歧义等,而韵律特征却是消除句法歧义的有效办法。介绍句法歧义的定义,分析韵律的特征,总结韵律特征在消除句法歧义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中同样存在歧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几方面对这两种语言的歧义现象做了一个对比,揭示出英汉歧义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0.
陆文文 《科技信息》2010,(19):291-291,60
对工作记忆的广度和容量的研究很多,本文阐述了几个观点:工作记忆中客体的呈现受过去经历的影响;情感的决定受工作记忆条件影响,高工作记忆条件下产生了一种"目光短浅"的决定风格;在时间判断任务中由于工作记忆过程的不同会产生的与年龄相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之现状和趋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赵元任先生1959年发表《汉语的歧义问题》一文开始,汉语歧义研究历经数十年,研究内容涉及面甚广,然而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比如词组和句子,导致了语法歧义与语用歧义的纠缠。詹卫东和杨亦鸣的两篇文章运用计算语言学和实验语言学方法消除这种纠缠现象,揭示了现代汉语歧义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境角度入手,探讨句法歧义的作用机制,认为歧义是语言使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句法歧义是歧义的一种,在结构层次上影响人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句法歧义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句法歧义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包括语言使用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背景知识等内容,是语义理解的基础,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主语和话题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认知作用。在汉语语言中,表现为两者不同的句法地位和功能。汉语主语是句子不可或缺的基本结构成分,话题是语用成分语法化的结果,不是句子的基本结构成分。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认知的深层次上理清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解决汉语句子基本结构组成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和题元抑制未必能如愿维持题元准则,把题元关系作为使役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这意味着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可能不是词汇属性。  相似文献   

15.
消解中文三字长交集型分词歧义的算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汉语自动分词在中文信息处理现实应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三字长交集型分词歧义是分词歧义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真实文本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提出了一种针对这种分词歧义的消解算法,回避了训练代价比较高昂的词性信息而仅仅利用了词的概率信息及某些具有特定性质的常用字集合。从一个60万字的汉语语料库中抽取出全部不同的三字长交集型分词歧义共5367个作为测试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消解正确率达到了92.07%,基本可以满足实用型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主题句是一种把句首的成分年看成是话题加以评说的句型。显然用句子形式作谓语表解释汉语“话题-评论语”型句子构造,是符合汉语的真实情况,也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即古汉语虚词的研究应逐渐自觉地把虚词同现的语言结构段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词性的标注使义项的划分趋于细密化,并使句法功能标准由隐性变为显性,对义项的划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汉语语法学著作。从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文通》中的起词是一个糅合主语、施事、话题的句子结构成分概念。马氏分析句子的起词,既重视语义,也结合句法标准,并注意语用因素。《文通》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的认识是混一的,但在具体分析句子起词的过程中,能够区别情况,在句法或语义或语用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揭示了汉语句子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节律即节奏的规律”。节律的音乐美,我们在古典诗歌中已然感受深刻并被深深陶醉,而节律的修辞作用以及节律对词法、句法的影响则往往被忽视。节奏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张斌以格律诗为例,整合句法与节律,从语法学的视角探索诗歌节奏的表现形式,以此说明节律对句法的制约,节律与汉语句子生成和理解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语言选择上的差异,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汉语句法是典型的意合结构而英语句法是典型的形合结构。汉语十分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不是十分突出,重意合,轻分析;而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因此,要分析汉语的语法必须首先弄懂它的内容或语义关系,而想弄懂英语句子的意义,必须首先搞清楚它的句法关系,否则即使能看懂每一个词汇涵义,也会无法理解句子意义。我们在进行英汉互译时,一定要注意“形合和意合”的相互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焦点的理解以及恰当的英语表达是汉译英时忠实传达原文信息的一个重要而又极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运用汉语界由胡裕树、张斌、范晓等先生倡导和阐发的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 ,以及对跟句法有关的语用因素之一的句子焦点的研究成果 ,总结汉语句子凸显非常规焦点的句法手段 ,可探讨如何在译语中选择“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焦点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