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华裔文学的"女性化"一直饱受诟病。华裔美国作家李健孙在他的作品《支那崽》和《荣耀与责任》中却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男性主人公形象。这两部作品里充满了阳刚之气,不仅是男子占支配地位,而且更加专注于传统的男性关注焦点和价值观。其作品里面的暴力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实现其美国人,而非"他者"的身份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暴力描写也有利于实现美国华裔文学的男性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2.
菲尔丁通过《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严整而系统的男权观点",那就是,男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便是以男性为社会主导历史。本文将通过分析作品中男性人物的自我意识膨胀及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泯灭来为菲尔丁的男权思想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3.
周晗 《科技信息》2009,(34):I0140-I0141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生中,霍桑创造了多部作品,特别是《红字》的出版更使霍桑成为当时公认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作品优美的文笔,新颖的立意,奇特的取材使人过目难忘。特别是作品中的红字"A"的多种象征意义和其中表现出的霍桑的原罪的观点以及他作为浪漫主义作家所具有的特征更是耐人寻味。本文从霍桑生平入手探寻了《红字》中"A"的多重含义和其中透露出的霍桑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某种意义层面上,视政治、道德等社会功利目的如魔鬼,惟恐避之而不及的唯美主义者们其前身就是唾弃"纯美"、"纯艺术"而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功利主义者。仅举王尔德为例,在他的童话作品《快乐王子集》中,就可以明显发现"文艺功利主义"思想的痕迹:现实主义的取材,个人道德臧否观点的介入,形式美在内容美前的逊位……无不隐含于他的作品中。两种文艺思想的冲突,唯美主义者的痛苦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5.
马欣 《科技信息》2011,(36):197-198
偶然机会拜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人,喜欢上他的叙事风格。表面上他的作品看似有些乱,却在其中透出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搜索一下,发现喜欢王小波的人很多,一度还兴起过王小波热。"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他的作品有趣,充满智慧,然而更吸引人的地方是渗透在其字里行间的自由精神,让人读之如饮甘醇,以为找到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艺理论界巨子的王国维,其对文艺理论的建树主要是《人间词话》,而境界说是其主要贡献。但是《人间词话》中有关对生活与创作关系方面的发人深省的创见也不容忽视。总结其观点,他认为创作来源于现实,并且主张对生活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描摹;同时,创作又是通过现实表达作家理想,要上升到艺术真实;其次,他强调对艺术真实要有正确的理解;最后,他认为最完美的作品是作家理想与生活真实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即他所说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是一位"卓越的人类学家"。他的作品表现了存在于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复杂性"。其作品《奥瑟罗》中所描写的奥瑟罗杀妻的事件更是生动地展示了人的"复杂性"。本文尝试依据埃德加·莫兰的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和"复杂性"思想对奥瑟罗杀妻之谜进行全新的整体性阐释,以期使人们对奥瑟罗以及人自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边莉娟 《科技信息》2007,(22):117-40
作为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杰出的传播人,林语堂先生在创作和翻译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提出了"翻译是一门艺术"的观点,并且切实把这一观点应用于其翻译实践中。本文依据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本《浮生六记》,从翻译的性质、对译者的要求和翻译的标准三个方面解读林先生的翻译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吴大志 《科技信息》2012,(20):205-206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论,尤其是后殖民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建构、确认和巩固殖民者自我形象不可缺少的一个对立面。文章从富于特色的"他者"立场出发,通过细读《等待野蛮人》、《耻》等作品,揭示后殖民语境下文化冲突的血腥一面,解读作品中主体与他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中心与边缘,强者与弱者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0.
《热爱生命》作为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延续了他"北方故事"的创作主题。在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揭示了人在复杂生存环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热爱生命》中展现的杰克·伦敦的生命观进行解读,通过描述淘金者"他"凭借自己的生存本能、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以及乐观的心态在荒野中艰难求生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宝贵,谱写出一首伟大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11.
蒙博涵 《科技信息》2011,(21):240-241
一直以来德莱赛的《嘉莉妹妹》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量的研究都通过对主人公嘉利悲剧命运的分析从而展现自然主义思想对这部小说创作的影响。20世纪初美国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乃至现代人生存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然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赫斯特伍德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其悲剧根源的探究也大都集中在自然主义思想框架内。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赫斯伍德的悲剧根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与其性格中的缺陷。通过这样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对《嘉莉妹妹》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全面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一个下层青年的犯罪历程,贬斥了当时社会道德和司法的虚伪。然而,在抨击传统道德的笔下,德莱塞并没有摆脱男权文化对他创作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其代表作之一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德莱塞的内心,一直潜在着一种强烈的男权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活,也影响了他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回顾近年来《嘉莉妹妹》在中国的译介和主要研究情况,分析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妹妹"现象和实质,揭示中国学者译介和研究它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在中国文坛上引起了一次震动,还引发我们对当下社会环境、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清初美学家李渔受明末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中表现出对世俗之“趣”的崇尚:悠然闲乐的生活态度及“出自己裁”审美趣味、追求新奇与注重娱乐的文艺创作,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李渔的“趣”论仍然具有现代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阎连科"耙耧小说"中的河洛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连科在对河洛故土耙耧山乡的守望与书写中,塑造了“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既寄寓着作家的女性崇拜心理,又有着鲜明的河洛理学文化意蕴.耙耧女性退守于婚姻家庭,在爱的舞台上独自悲壮地表演,传达出的是浓厚的传统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16.
有关《美国的悲剧》的评论看到它如何深刻揭露了美国的经济法则、生活准则 ,诉讼制度、选举制度的弊病 ,很少注意到它以同样的深度反映了美国宗教生活的瘫痪和基督教传统精神的失败。小说在叙述克莱德堕落的命运时 ,把物质环境恶性膨胀的现实主义描写与基督教文化精神衰落的危机感交织一体 ,不仅揭露了美国金钱主宰一切的物化社会 ,而且反映了基督教已变成一潭死水的精神危机。克莱德悲剧的发人深省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抨击和批判 ,更在于对被民众和世俗败坏了的基督教的怀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专著《大教学论》中,他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其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洞察与深邃见解,并在生活中吸收乡土文明的精髓;积极进取却又能心静如水的心态,以及在此心态下经历的一种波折的人生,构成了孙犁人格的全部。而他的作品中谐和浪漫与现实的创作风格、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以及实现了乡土小说由冷峻伤愁到乐观豁达的转变,是孙犁小说独树一帜的奥秘所在。孙犁小说的这些特色给北国带来了一股"婉约"之风。  相似文献   

19.
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他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是一部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力量的成熟作品,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有机契合.这部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生活实感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阿Q在精神胜利法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避免了因要做他自己而产生的绝望。但当他碰到恋爱问题的时候,它就失灵了。他的求爱是源于这样一种深厚的“生命无意识”,是他的性别自我渴望获得认同与肯定的生命需要。这种生命需要如此本真,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无法去粉饰。但阿Q合理的生命无意识在日趋没落的封建末世屡次遭到僵死冷酷的集体无意识的打击与摧残。他的恋爱悲剧堪称范例。当阿Q在生命无意识的驱动下稍一偏离集体无意识的严酷规范时,他的精神和肉体便被同类们的集体无意识无情地挤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