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的绝境中通过自己的抗争,寻找求生之路的故事。在与寒冷、饥饿、伤痛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演奏出了一曲生命赞歌,有着震撼心灵的力量。在活下去这样本能信念的感召下,他无所不能。因为要求生,他过着风餐露宿,食不裹腹的日子,并学会了取舍;因为有信念,他无惧艰险,无畏敌手,展现了人的善良理性和顽强不屈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自然主题的作品,让人们不断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热爱生命》表现了自然的两面性,在淘金者面前既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大度宽容的一面;在自然面前,两个淘金者有不同的自然认知,一个热爱生命,放弃浮华,顺应自然,迎来新生;另一个,执迷不悟,一味追求所谓的财富,命丧荒原。自然的冷热、生命的存亡,表现了人与自然地位的平等。故事中两个人物不同的命运结局,表现了土地伦理的形成,人们应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哲学不是给予,只能是唤醒。比较《热爱生命》和《老人与海》作品里生命系统,渴求追问关于生命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之一,它以其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复杂的主题、生动活泼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而引起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思想主题,进而得出作者希望摆脱社会的桎梏,让生命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望,号召大家响应作者对生命意识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念,主人公福贵以生拒死,用"活着"对抗死亡。同时他的一生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要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6.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诗人萨迪的代表作品,它通过散文诗的形式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无限渴望,对善良品行的高度颂扬,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而伊斯兰哲学家沙比对生命的体验也正在于此,他认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蔷薇园》中的伊斯兰生命哲学作以梳理和认识,揭示了伊斯兰生命哲学的"真"、"善"、"美",并力图挖掘作品蕴含的审美意识,从中透视萨迪《蔷薇园》与伊斯兰生命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桑提亚哥"的生命与价值的评述,向人们展示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男主人公对生命的评估、对价值的评判,同时又向人们展示了海明威的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海明威准则"———意志、高傲和坚忍不拔。  相似文献   

8.
多丽斯.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内容上实现了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契合,在形式上实现了"形"散而"神"不散,充分贯彻了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直觉理念,也体现了在破碎的生活中寻求生命完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9.
感悟回族女作家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十年来发表在《回族文学》上的回族女作家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洋溢在作品中的生命意识,特别是在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中,表达了对女性个体及群体生命质量的关怀,使她们的作品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的作品是一个独异生命对人生的参悟。在他的笔下,那种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艰难追寻,那种对人生根本困境的洞察和直言不讳的揭示,如同一个哲人的睿智,闪烁着生命哲学的光芒。梳理其主要创作阶段的几部作品,着重体味其间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和不足,以期从独特的视野对作品中所具有的哲理意蕴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高萍  刘立苹 《科技信息》2007,(6):159-159
历来学者往往都是通过《野草》来关注鲁迅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对生命的追问,而忽视了从他的小说中去体验他的生命世界观。鲁迅在《呐喊》与《彷徨》中慨叹了生命的悲哀,同时在《故事新编》中,他又意识到了生命的尴尬。  相似文献   

12.
李曙豪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110-110
最近读到吴丽珍先生的著作《生命渴望阳光》。翻开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崭新的书页,不知不觉地就被书中的文字感动了。那些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的文字,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生命的激情,就像从春天的花瓣上滚落的露珠,闪着光,传达着生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郑凡强 《科技资讯》2015,13(2):195+197
该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广东省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状况,了解在校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针对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状,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建议,为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策略性思考。通过生命教育策略的实施,培养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进而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生命、接纳他人。其目标就是让大学生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珍爱别人的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宝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建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与生俱来的烦恼》是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木本在偏远小镇靠打鱼勉强维持生计,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十多年来一直彷徨犹豫在艺术与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苦恼之中。生命直觉主义对有岛武郎文学创作有着积极影响,从直觉—绵延—同情的核心框架和审美观照两方面可以诠释《与生俱来的烦恼》中生命直觉主义特征。有岛武郎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他的文学是富于深刻社会批判意识,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生命直觉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5.
朱虹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45-145
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适应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陶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6.
《野草》中的《腊叶》较为真实地展现了鲁迅本人对生命的思考。"病叶"意象是鲁迅对生命的大欢喜、大悲痛体验后的平易的情感投射,是回归到生命本体的真实书写。"病叶"的疾病隐喻与鲁迅本人的疾病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病"的生命体验促使他对生命有着更加真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生命文学论     
<正> 我在中南大学出版社正在出版中的,《趣味写作》等几本丛书,将下述观点作过分别而分散的阐述,现集聚以向文论专家、教学同仁以及关注和热爱文学的朋友们乞教。 一、生命文学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江歌  刘婧 《科技信息》2011,(2):184-185
国内外对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本人认为这些研究都是比较琐碎、不系统、不全面。本文将利用比较法对杰克.伦敦与马丁.伊登的成长经历进行解析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我们把杰克·伦敦和马丁·伊登的成长经历和过程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发现杰克·伦敦把他对人生、社会的体验与感受通过马丁.伊登告诉了世人。经过作者在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杰克·伦敦的思想与性格影响了他的作品,也影响了马丁·伊登;反过来说,马丁·伊登也影响了杰克.伦敦;也验证了人们所说的人文科学世界那种理想性的"文如其人"与"人如其文"的丰富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亮色     
北天 《青年科学》2010,(12):10-11
庞振军,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中教高级职称。他没有漂亮的外表,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却有一颗热爱教育的赤诚之心,有着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他用自己的努力创造生命的亮色。  相似文献   

20.
李奕奇 《科技信息》2008,(20):165-165
本文通过对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分析,揭示出作者对于人的生存的一种注视;同时以存在主义哲学理念渗透于作品解读中,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分析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小说情节所揭示的作品内涵看:二是从“媚俗”这一概念看。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作家于作品中所赋予的对于存在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