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辛","(辛)"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辛)"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辛)"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辛)"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辛)"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2.
王扬宗在<晚清科学译著杂考>一文中引丁福保言:<奈端数理>"后为大同书局借去,今已不可究诘."王扬宗又因之断言:"<奈端数理>可能还在天壤之间"[1].近读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其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初稿于1902年)中有一小号字夹注,言及<奈端数理>译稿之命运.兹录之以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的多元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潮发生了巨大转变,最终俱归于经史考据一途。文章从内在学术理路和外在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展开,包括王阳明心学、东林复社的学术、考据学和西学之间的关联和继替,以及引起当时主要社会思潮的社会危机、明朝倾覆等大的历史背景。通过梳理各种思想思潮的端绪,弄清其来龙去脉,从而简要分析清初“由理学入经学”学术思想转变的过程,以及启蒙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实学思潮等社会思潮转化和潜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明清实学思潮经历了三个阶段:明清之际以“经世致用”、倡导“实学”为主要特征的实学思潮的兴盛时期;乾嘉时期实证学风的高度发扬;道、成时期实学思潮的再度高涨。其爱国“经世”的优良传统、务实革新的精神和求真求实的学风,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13-116
确定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建设的首道工程。文章论析"方法论"在学科建设中的意义,阐释如何用"一坐"(坐在现代的中国)"双伸"(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双化"(化古铸今,化外育中)法确定汉语辞章学的"研究对象",以建立普通辞章学及其下位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颜元为明亡清立"实学"思潮之突出代表。他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并创建了以培养"实才实德之士"为教育目标,以实文、实事、实体、实用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实习、实行为教育方法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这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释"奮"     
分析了"奮"(现简化为"奋")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从隹从衣从田的会意字,<说文>"从奮在田上"的形体分析不确."奮"字的形体义为鸟从原来在衣中停留不飞的状态中奋飞而出,飞向田野之中."奮"一词的本义为鸟展翅奋起.  相似文献   

8.
英特尔(R)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培训老师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和问题向导式学习."英特尔(R)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围绕着学生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授人以鱼"是直接把"鱼"(教学结果)给别人."授人以渔"是直接把"怎样捕鱼"(学习方法)教给别人."授人以池"是间接给人养鱼的原始材料,让别人通过"组料养鱼-学会养鱼-收获捕鱼"这个过程实践,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笔者分析三种教学模式,学到一些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10.
明朝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采取八股取士制度来严加控制人们的思想,导致晚明学界空疏之风盛行.以泰州学派为代表的王学末流"束书不观"、"空谈心性",成为当时学界主流.以顾宪成和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派和以刘宗周为首的蕺山学派与此针锋相对,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与王学末流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开创了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者认为《西厢记诸宫调》产生年代是金代,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南宋。通过对张炳森《关于<董西厢>的创作年代》的商榷,从宗教思想、民情风俗、名物制度、民族称谓、孕育流传地域与土壤基础等方面研究,《西厢记诸宫调》产生于金代。  相似文献   

12.
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宋以后古琴流派的传承系统进行梳理。中国古琴流派的自觉传承是从宋代浙派开始,它奠基于南宋郭沔,经刘志方传给徐天民,形成"徐门"传统,再由徐门后裔徐梦吉、弟子张助等传入吴地,形成吴派,然后在明末常熟衍生出虞山派,又在清康熙年间的扬州衍生出广陵派。近代浦城、诸城、泛川、金陵、九嶷、岭南诸派基本上都是此脉的余絮。  相似文献   

13.
从《朱子读书法》看朱熹的教学论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总结出的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朱子读书法》的剖析,不难看出其所蕴涵的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观和教学过程观、启发诱导和体悟式的教学方法及虚心谦逊和勤奋持恒的情意学习观等教学论思想。其中关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知识学习和行为陶冶相结合等见解对现代教学有着重要的借签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文化及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中国乡村社会曾兴起一股"废庙兴学"之风。其最初只是一种有知之士个人在民间的自发行为;清末新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广泛推行(实际上只是部分地区执行);民国初年,"废庙兴学"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对推进乡村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遇到了宗教文化和乡村传统势力等重重阻力。"废庙兴学"是一个多面体,它既有促进国民教育、提高民众教育程度的积极作用,又扩大了我国民间宗教文化自身的影响,加强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也可能成为激化民众社会矛盾、危害国民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论周行己     
北宋末年温州人周行己 ,是洛学创始者程颐的学生。因他生长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 ,加上又受过新学、吴学的薰陶 ,使他重视实用之学 ,具有先进的货币思想 ,成为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先驱 ,对温州学术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异端”,王学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明代心学的这一发展进路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内在的逻辑发展理路,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也与主体的不同境遇息息相关。当然也是理学内部固有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儒学义利之辨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儒学的义利之辨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重大。所谓叶适“功利之说”实出于后人的误解,叶适、朱熹的分歧在于:叶适强调义利的统一,朱熹强调义利的冲突,而朱叶所据以争辩的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系班固改作,班固的贬利观念是从反面受荀况、韩非影响。孟子“何必日利”,孔子“罕言利”自有深意,但孔子将义,利割裂,导致后世的中国社会向“义”与“利”绝对的两极分化。当代社会讲义不计利或讲利不重义这两种倾向都是值得反省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明隆庆五年 (15 71) ,豫章朱多?夫容馆重雕宋版《楚辞章句》本 (简称夫容馆本 ) ,是海内公认的善本 ,历来为《楚辞》校勘界所推重。清乾隆十五年 (日本宽延三年〈1740〉) ,日本学者庄允益曾校刊王逸《楚辞章句》单行本 (名《楚辞王注校本》 ,简称庄本 ) ,其文字与海内传本多有不同。今校庄本、夫容馆本之《离骚》部分 ,就有异文 117处。勘比结果 ,庄本的讹误率大大低于夫容馆本 (特别是它的王逸注文部分 )的确朝”独存王氏之旧”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因此 ,笔者以为庄本的校勘价值在夫容馆本之上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先秦儒家"正名"学派,其"正名"逻辑思想是一种重视内涵性的概念逻辑系统。他们在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充实和发展了儒家"正名"逻辑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