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甘肃科技》2008,24(10):178-180
文章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关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从8个方面加以阐述:(1)确立创新教育观念;(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3)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4)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6)鼓励学生质疑和求新求异;(7)加强实验教学;(8)加强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陈先宏 《科技信息》2013,(13):283-284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我们以培养应用型检验医学人才为目标,从改变教学内容,改革期评成绩组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几方面入手,对本校检验专业的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归纳如下:1)改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用性与效率。2)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应用案例教学方法。3)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流程:(1)完善一般示教实验;(2)紧密结合临床;(3)实验课上自检自查寄生虫;(4)开放实验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改革期评成绩组成,避免高分低能。  相似文献   

3.
围绕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因素分析和近期高校重大体育伤害事故案例解析,指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不足以及在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从高校体育教师培养视角探讨预防高校体育课伤害事故的策略:(1)通过自我提升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意识;(2)通过专题讲座加强运动保健相关知识的普及;(3)通过模拟演练提高体育教师运动损伤处理和急救技能;(4)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5)健全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安全教育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学(scine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ly)教育,简称STS教育.STS教育的特点主要有:(1)在理科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重视技术教育,技术是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桥梁,它可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3)强调科技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4)重视对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5)强调参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担负着培养合格化学教师的神圣使命.在新世纪里,它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有(1)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2)新世纪世界各国为提高综合国力而加快课程改革的挑战;(3)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挑战.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是(1)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观的转变;(2)课程内容的革新;(3)改变教学方式,强化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介绍在工科院校基础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加强数学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它从(一)把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二)保证基础,精选内容;(三)启发学生提高抽象能力;(四)用辩证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五)注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具体做法,并着重强调了按少而精、启发式的原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张琼  李莉 《科技咨询导报》2007,(33):221-221
注重加强校企联系和学生社会实践的"2 1"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广泛流行。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所见,笔者力图阐明该模式目前在情感因素上所忽略的几方面:(1)学习主体理论学习与实训心理松懈;(2)教授主体课堂情感欠缺;(3)师生关于学生自身培养问题交流欠缺。  相似文献   

8.
论双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本科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是为新世纪培养大量的优秀建设人才的需要。为了改进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即:(1)如何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 (2)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主要是英语);特别是如何扩大学生的外语词汇量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如何进行适合于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4)如何调整适合于双语教学方法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素质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个性等。为了培养创新人才 ,学校教育应实现以下改革 :( 1 )树立新的教育思想 ;( 2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 4)加深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如何克服当前学生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石油地质专业岩相古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们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相应采取四项措施:(1)改变教学方式,采取室内和野外教学相结合;(2)改变单纯的课堂讲授、开设实验课;(3)通过综合性练习和作业,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4)帮助学生做好阶段总结,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为保证这些措施的实施和获得预期效果,我们注意精选教学内容、调整体系,安排分量恰当、难度适中的作业,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实践证明,岩相古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等学校骨干学科建设中的经验,重点阐述了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通过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框架、实验室实行对本科生全面开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措施。借助高等学校骨干学科建设,改善专业实验教学基础条件,搭建高素质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平台取得的成效及在兄弟院校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模式、实施新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创建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科技活动以及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功能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剑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24-127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明显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诸如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培莽模式改革的重点有偏差;教学理念落后;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弱,创新精神匮乏等。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专业建设的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学校特色和优势的应用性、复合型专业;着力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快教育教学观念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需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调整教学内容 :压缩电机原理 ,增加拖动的内容 ,增加新型电机的介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方法 :采用试卷库和其他多种类型的考试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为培养合格本科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教育部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高校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措施:1)设置多层次的教学内容;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3)引入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方式;4)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5)建立创新开放型实验室。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全面开放实验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着重提出全面开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构建思路,并探讨了开放实验教学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实验项目更新与优化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项目的更新与优化突显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文中通过分析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介绍了通过构建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项目形式实施实验室开放、开展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有组织地进行学科竞赛等措施,提升了实验项目的内涵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国家教育部和当前广东省对经管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强调对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实验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依靠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和新的运行机制等措施保证实验教学和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支撑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机制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建立健全信息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应有的主体地位,提出了确立其主体地位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