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景山 《科学通报》1987,32(4):320-320
为保存繁衍大熊猫并研究深低温对精子的活力,超微结构和某些细胞化学的影响,本工作从三只中国大熊猫多次取精液进行深低温冻存研究。应用4.7—15%甘油卵黄和5—15%二甲亚砜蛋黄冻存保护液,采用三种方式降温冷冻:(1)电子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1988年初,成都动物园的雄性大熊猫强强患消化道疾病,无法进食,不治身亡。强强是近年来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能力最强的雄兽,8年来,先后与成都、上海、重庆、昆明、福州等地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多次自然交配,使雌兽怀孕分娩达19胎之多。 6月23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欢欢分娩一仔,是用采自雄兽飞飞的新鲜精液经过3次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3.
对于精子的形态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生殖生物学家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虽然国内外对精子的研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对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的精子的研究,尤其是超微结构的研究,报导极少。由于大熊猫机能特化,繁殖力下降,数量越来越少。研究大熊猫的精子对于大熊猫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用超薄切片及冰冻蚀刻技术对大熊猫精子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一、材料和方法用人工方法取大熊猫精液,在冰瓶中用冰块冷冻送至实验室。用磷酸缓冲液配制的2.5%的戊二醛固定液,4℃固定2小时,4000转离心10分钟,去精浆,再用固定液换洗一次,离心,收集精子。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宿兵 《科学通报》1994,39(8):742-74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由于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而割裂,食物单调,生殖力低下等原因而面临濒危境地.以往的工作多集中于野外的生态、行为、数量分布、群体年龄结构、食物等方面,对大熊猫群体遗传结构或群体遗传特征如近亲交配系数等我们知之甚少.众所周知,大熊猫的生存力很弱,尤其表现于其生育力低下,产仔率较一般哺乳动物低,幼仔死亡率高达60%;雄体的精液质量差,畸形精子率达29.7%;雌体存在延迟着床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鞘磷脂酶加速体外豚鼠精子顶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其贤 《科学通报》1988,33(23):1827-1827
哺乳动物精子顶体在受精前,必须经过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是精子穿透卵子透明带并与之卵膜融合,最后发生受精的必要条件。因此,促进或加速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将导致受精率的增加。 豚鼠精子在体内开始顶体反应至少需4h。Fleming和Yanagimachi报道了豚鼠附睾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精子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熊猫走向衰亡的原因。学者们有多种看法,而繁殖力下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大熊猫雌配子—卵子,发现大熊猫卵巢长满数百只卵泡,就象青蛙的卵泡一样,说明大熊猫还保留着两栖动物的特征。美国纽约动物协会保护部主任乔治·夏勒博士最近撰文指出:“这一最新发现在大熊猫的活化石的三大特征之外又增加了一大特征。”既然,大熊猫的雌性配子如此,而雄性配子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对大熊猫的精子外部形态进行了研究。此材料可为大熊猫生殖生理、繁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1) 大熊猫精子来自成都市动物园。(2) 方法:1) 取回的精液放入尖底离心管,以1000rpm离心8分钟;2) 去上清液后,用0.1M磷酸缓冲液(PBS,PH7.2)洗一次;3) 将精子混悬于适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国宝,有独持的学术研究价值。由于其数量十分稀少,繁殖也比较困难,所以,人们对大熊猫的人工繁殖非常重视,本文提供一些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并恳切希望从事大熊猫工作的同行订正,补充。从一九三七年,大熊猫苏林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首次展出以来,人工饲养大熊猫将近五十年,半个世纪中,全世界各地的动物国内,大熊猫怀孕分娩四十二胎,幼仔成活半年以上,即算繁殖成功的有二十胎,成活二十仔。动物园内还没有一胎双仔同时成活的记录,详见表一。其中首例自然交配繁殖成功(编号1)和首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编号19)都在北京动物园,编号31是国外唯一一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大熊猫怀孕期最长记录是一百七十多天,在北  相似文献   

8.
采用能阻断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UPP)的抑制剂-ALLN,抗泛素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UCP1和抗泛素的多克隆抗体--anti-Ub处理精子或卵,通过统计B型、AR型精子百分率的变化和形成原核的卵和百分率的变化,研究部分阻断或完全阻断UPP通路对体外精子获能、顶体反应及穿卵的影响,结果表明:UCP1,anti-Ub及ALLN对精子体外获能和顶体反应均无明显影响,但对精子穿卵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据此推测UPP可能参与精子体外穿卵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维新 《科学通报》1979,24(9):414-414
大熊猫是稀有珍贵动物,饲养条件下难于繁殖,原因之一是成年雄兽不易配种。因此,要开展大熊猫的繁殖工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解决配种问题,而且对探索大熊猫的繁殖规律也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晓喻 《科学之友》2007,(9):48-50
黄果蝇的雄虫竞争 黄果蝇是研究遗传和演化的绝佳对象.黄果蝇成虫在野外以腐烂水果为生,常成群聚集取食.由于雌蝇常有与多只雄蝇交配的机会,雄蝇必须面对强大的精子竞争压力,因此雄蝇演化出了能杀死它交配前雄蝇精子的细胞.  相似文献   

11.
闻香识偶     
大熊猫是对物种资源保护工作者极具挑战性的物种之一。人工喂养的大熊猫酣态可鞠讨人喜爱,但这种圈养的做法却有着潜在的危险。10年前,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圈养个体又难以雌雄配对,繁衍后代屡告失败。1996年,两只大熊猫从中国送到了美国。此后,受卧龙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和美国圣  相似文献   

12.
一条雌性菱斑响尾蛇在5年未交配的情况下,利用储存在体内的精液成功受孕并产下幼蛇.除了昆虫之外,这是动物界内已知最长的体内保存精液的纪录.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条蝮蛇“处女生育”的现象,这是首次发现这一物种中也存在着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一案例中,一条从未交配过的雌性蝮蛇繁衍了后代.这一发现证实某些动物不需雄性参与便可实现生育,或者可以将雄性提供的精液保存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精子大小随种的变化而不同?在一系列有关生殖的论文中,R、肖特(Roger shorc)发展了这样一个想法即不同种的类人猿之间精子大小的差异是由于精子竞争引起的。一头黑猩猩体重只是一头大猩猩体重的1/4,然而它的精子重量却是后者的4倍。肖特注意到雌的黑猩猩与雌的大猩猩不同,它常常在动情期间跟多头雄体交配,这就使得在精子竞争上获得成功的雄体才会得到报偿。为了增加精子竞争成功的概率,其办法之一就是产生更多的精子,因此黑猩猩便会具有较大的精子。此后的比较研究显示出肖特的想法并不只限于类人猿。从整个灵长目来看,那些雌体  相似文献   

14.
昆虫发出鸣声,意在求偶。但纺织娘的求偶与繁殖却另有一番情趣。雌虫听到鸣声,会循声飞来,把头埋入雄虫翼下,主动与雄虫交配。不过,雌虫的爱情并不专一,常和多个雄虫交配,而雄虫却十分注意繁殖的后代是否亲生。有趣的是,纺织娘雌虫体内有一个特殊的储精器官,交配后并不立即受精。雄虫可以在交配时把储存在雌虫体内情敌的精子挤出,换入自己的精子,并在交尾结束后,蜷曲身子,把嘴靠近腹部尖端,把情敌的精子吮吸干净,才放心离去。据对雄虫精子中的染色液分析,雄虫交配时可挤出情敌90%以上的精子,保证繁殖的后代确系亲生。纺织娘的这种奇特繁殖现…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幼仔叫声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eter(1981,1985),D.G.Kleiman(1983)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叫声结构及生物学意义方面做过一些工作,但因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未涉及到大熊猫幼仔叫声.对大熊猫幼仔叫声的声谱结构及生物学意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大熊猫的育幼行为和大熊猫叫声的演变过程,为人工抚幼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蓝天”,雌性,生于1986年8月12日,母兽是“莉莉”. 2.行为观察,在产仔后的头一个月,利用闭路电视监测系统对其进行昼夜观察,按时间顺序描述性记录育幼行为.过后每周记录一次,直至幼仔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我国的濒危物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其数量日趋减少,现存仅有不到1000只。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方略,每一物种的种群降至1000只以下,必须建立圈养种群,加强人工繁育。因此科学繁衍大熊猫已迫在眉睫,当今重点围绕圈养大熊猫的生殖与繁育研究已成为我国有关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是男子体内最大的附属性腺,为一单个、实质坚韧的腺体,形状酷似一枚倒置的板栗,中央有尿道起始部贯穿,位于膀胱下部,直肠前方,重8~18克.其主要作用是分泌前列腺液,每天分泌0.2~0.5毫升,呈乳白色.前列腺液是构成精液的重要成分,约占精液总量的30%.前列腺液略呈碱性,进入阴道内能降低阴道的酸性,起到保护精子、促进精子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3,35(5):355-358
以粪蝇、黑翅豆娘、岩鹨、鲨鱼和海胆等各种动物为实例介绍了动物行为学中比较新的概念,即精子竞争理论。在某些混交制的交配体制中,雄性个体不仅要竞争与雌性个体的交配权,而且还要竞争其精子使卵受精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就会直接对动物的行为、精子的形态和大小等各种特征发挥作用,使精子处于强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下。为了获得精子竞争的胜利,黑翅豆娘进化出了极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一只正在交配的雄豆娘的交接器会像一把丛刷一样把雌豆娘贮精囊中90%~100%的精子抽吸出来,然后才把自己的精子释放到雌豆娘体内。这些精子将会贮存在此前已被彻底腾空了的贮精囊内,供雌豆娘为其卵受精之用。在精子竞争中,雌性个体不只是简单地扮演一个只能接受雄性个体精子的不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它通过配偶选择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目前动物行为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 当代基因流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粪便材料、寡核苷酸指纹技术以及SRY基因的性别判定技术, 构建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家庭网络图, 同时对当代基因流(个体迁移)进行了评估. 从124份粪便样品中, 鉴定出37只大熊猫(22只雌性和15只雄性). 通过分析这些个体的家庭关系, 获得如下主要结果: (ⅰ) 一级亲戚间的遗传相似性为50%~90%, 无关个体间的相似性高达77%, 说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整体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 (ⅱ) 鉴定了15对已繁殖过的大熊猫, 发现其中5对是高度近亲繁殖, 提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 (ⅲ) 发现4对繁殖大熊猫和5个子代呈远距离迁移, 表明保护区内的栖息地是整体相连的; (ⅳ) 有4对全胞兄妹(均为雌雄对)的扩散距离很近, 且彼此交配繁殖了高度近交的子代, 反映了长距离迁移对于避免近亲繁殖是非常重要的; (ⅴ) 共有17只成年大熊猫为短或中等距离扩散, 并在景观上被分为3个群组, 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栖息地的质量调查, 查明保护区内是否存在着某种因素, 阻碍了大熊猫的远距离迁移扩散, 从而导致近亲繁殖, 威胁大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一条雌性菱斑响尾蛇在5年未交配的情况下,利用储存在体内的精液成功受孕并产下幼蛇。除了昆虫之外,这是动物界内已知最长的体内保存精液的纪录。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条蝮蛇处女生育的现象,这是首次发现这一物种中也存在着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一案例中,一条从未交配过的雌性蝮蛇繁衍了后代。这一发现证实某些动物不需雄性参与便可实现生育,或者可以将雄性提供的精液保存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