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将制冷系统仿真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相结合,对一风冷双系统屋顶机的冷凝器进行管路布置的优化研究.CFD模拟空气的流动,得到冷凝器迎风面速度分布.通过制冷系统模型,对管路布置优化前后的冷凝器和制冷系统进行仿真计算.从部件和系统两个层面评价管路布置的改善效果.在部件层面,改进后的管路布置使冷凝器的换热量提高24.1%.在系统层面,单个系统运行时的制冷量增加3.6%,制冷系统性能系数(COP)提高8.1%.本研究思路对于相关产品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汽车空调平行流式冷凝器热力性能计算机辅助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国内外对汽车空调平行流式冷凝器的研究经验,通过建立平行流式冷凝器的换热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对换热器翅片布置、管路流程安排等改变后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程度作了分析研究,为平行流式冷凝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辅助手段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横向互联空气悬架系统中互联管路部件的共振问题,在Solid Works中建立三维模型,并采用ANSYS Workbench对互联管路部件进行模态分析,计算了互联管路部件在气体预应力作用下和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分析了电磁阀安装位置及管夹布置位置对互联管路系统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力下的横向互联管路部件的各阶固有频率均高于考虑气体预应力作用下的各阶固有频率,其中一阶固有频率提高率达到156.43%;改变电磁阀安装位置互联管路部件的各阶固有频率变化率为0.93%~30.88%,在适当位置安装管夹固定互联管路系统其一阶固有频率可提高30%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互联管路部件在试验与实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500t商业冷库模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设计的氨制冷系统中设置了一台DWN-25型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作为冷凝热回收装置.本文对该双级压缩、多蒸发温度回路以及双级压缩带中间负荷的制冷系统进行了yong分析计算,并计算了设置该热回收装置后的经济效益以及yong效率增值,还通过比较各设备部件的yong损值对所设计系统的合理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5440TEU船舶制冷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5440TEU集装箱船的冷库系统分别建立了压缩机模型、冷凝器模型、热力膨胀阀模型、蒸发压力调节阀模型、蒸发器模型、冷库模型以及制冷剂合流模型等部件数学模型,然后将各部件模型有机合成了仿真系统模型,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系统仿真软件程序.利用该仿真系统模型和软件对船舶制冷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实际运行,仿真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系统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6.
简夕忠  况薇 《科技信息》2013,(6):324-325
本文介绍了基于系统分析的一维流体仿真软件FLOWMASTER,探索了民用飞机制冷系统的仿真方法,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仿真过程。通过对民用飞机空调制冷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系统各部件的压力和温度等关键参数,由仿真分析结果可知,FLOWMASTER软件具备对制冷系统仿真分析的条件,可以预测系统各部件性能参数是否匹配以及系统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制冷系统是计算机中心优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冷效率的高低对内部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采用PT100温度热敏电阻测量了制冷系统工作时某小型计算中心内部的温度变化,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其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22%,吻合情况良好。计算结果显示,计算中心内部的涡会减小其所在区域的降温速率,降低率约25%;与邻近区域相比,涡存在区域的温度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原理(简称CFD),对一种典型的汽车空调系统蒸发器总成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通过应用CFD技术对蒸发器总成进行数值仿真设计,并改进设计结构上的不合理部分,可以达到使总成内空气的速度、温度得到均匀的分布,得到适当的速度值以及降低噪声的目的.计算结果可知,仿真后的蒸发器总成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了优化改进,提高了空调性能.把CFD技术应用到蒸发器总成的设计,缩短了蒸发器总成系统的研发周期,降低了成本及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空调器部件和系统的仿真模型,将系统仿真技术应用到高温行车空调器的研制过程中,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产品的运行性能.通过数值求解,得到制冷系统循环的平衡点.通过模拟曲线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和完善.结果表明,高温行车空调器动态运行时,系统的各项参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制冷量和压缩机排气温度.在高温行车空调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排气温度,以提高空调器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一种新型气动悬浮吸盘(非接触旋流吸盘)的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在现有吸盘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方案进行CFD仿真.结果表明,在耗气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改进的吸盘结构的吸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另外,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设计实验,对非接触旋流吸盘内部导流体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满意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非均匀风速分布对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影响显著.采用EVAP-COND软件,针对R22和R410A两种制冷剂,在空气进口状态、流量、换热器的几何结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4种典型的不均匀风速分布形式及风速不均匀度对热泵空调中冷凝和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三种不同流路布置的换热器性能,结果表明:蒸发器性能受不均匀风速分布的影响比冷凝器更显著,且风速不均匀度越大,换热器的性能越差;通过优化换热器的流路布置可以明显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提出一种全交错型流路设计,显著降低了风速分布变化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排等管径圆管直接空冷凝汽器冬季因换热不均易产生冻结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变管径翅片管束的思想。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变管径翅片管束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变管径翅片管束相比于等管径翅片管束,换热均匀性大幅提升,综合性能也有所提高;为提高该类换热器换热性能,将管束排布方式由近等边变化到近等速,凝汽器综合性能增大而换热均匀性变化不明显;在近等速排列变管径管束的翅片上加装涡发生器,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换热均匀性对雷诺数的敏感性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3.
汽车空调冷却风扇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却风扇不仅为发动机冷却系统提供足够的冷却风量,将发动机水箱内高温的冷却液冷却,同时,还为空调系统提供风量,将冷凝器内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基于某型号轿车,通过CFD分析冷凝器处风量分布及整车状态下空调性能试验来选择合适风扇,以满足汽车空调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室外温度过高时,空调室外机组散热环境恶化,导致空调经济性降低.现采用在室外机组冷凝器上加装喷嘴进行水的喷雾冷却的方法,降低进入冷凝器的风温,改善冷凝器散热工况.通过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不同水量、不同喷嘴角度的喷雾冷却对冷凝器外环境空气温度场以及对各点温度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喷雾后冷凝器外环境温度降低,随着喷雾量、喷雾角度的增大,进风截面各点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冷凝器散热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匹配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变工况性能 ,即汽车空调压缩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和冷凝温度而变化的情况 ,根据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凝器在不同设计工况下的设计结果 ,经过分析冷凝温度、冷却介质温差参数变化对冷凝器设计结果的影响 ,综合得出对满足汽车空调系统不同运行工况的冷凝器设计参数如冷凝温度、冷却介质温差等的合理选择 ,从而实现汽车空调冷凝器与压缩机及系统匹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数值模拟的结构方案,对车用空调冷凝器的风速范围进行流动换热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田口法分析翅片高度、百叶窗转向区长度、翅片间距、翅片宽度、百叶窗间距和百叶窗角度六个结构因素对空气侧传热和流动影响的重要性,得到空气侧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翅片宽度是传热因子主要影响因素,翅片间距则对摩擦因子影响最大;翅片间距、百叶窗角度和百叶窗间距对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综合性能影响起主要作用;在雷诺数600~1 400范围内,优化分析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的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综合性能提升了4.03%~11.09%.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平行流冷凝器换热和压降的理论计算方法、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多项式响应面模型以及惯性因子改进和模式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车用平行流冷凝器流程扁管数分配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平行流冷凝器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优化后的冷凝器换热量较原始模型提高了3. 6%,冷媒压降降低了21. 4%。在非设计工况下,优化后的平行流冷凝器换热量较优化前分别提升了4. 5%和5. 3%,冷媒压降分别降低了19. 7%和18. 5%。  相似文献   

18.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本文研究了海勒系统混合式冷凝器的工作过程,获得了冷凝器工作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绘制混合式冷凝器特性曲线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CFD分析和模拟技术在某轻卡风道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空调除霜性能对汽车驾驶和交通安全非常重要,文章用CFD方法对某轻卡驾驶室除霜风道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对其进行了风道出口的流量分配、出口段的速度场与压力场求解,得出了除霜风道各出风口的风量分配。根据CFD分析结果,对除霜风道进行了改进,最终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除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