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不同质量分数PEG-6000溶液,对牛膝菊(Galinsoga parviiflora)植株(株高30-40cm)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其叶片MDA(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超氧化歧化酶)及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EG质量分数为20%时,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为1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达到25%时,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除5%PEG外)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低于CK,差异也不显著(P〉0.05);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在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牛膝菊叶片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而POD活性具有明显阶段性变化:0~24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呈递增趋势;24~48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下降显著;48-72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变化不明显,25%PEG处理组和CK的POD活性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荒漠植物蒙古扁桃幼苗的抗氧化胁迫性.实验结果表明。经3d干旱胁迫处理后,蒙古扁桃幼苗的SOD和POD活性增加,CAT活性下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增加,认为在蒙古扁桃活性氧代谢平衡中。SOD和POD起主要作用,且干旱胁迫抑制了蒙古扁桃幼苗的IAA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一些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保护酶,探讨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保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减少并且低于对照;POD活性和CAT活性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上升,但中度干旱胁迫高于重度;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可溶性糖在中度干旱胁迫下起到了很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但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无论在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脯氨酸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胡萝卜素、MDA、脯氨酸、SOD、POD和CAT在防御干旱引起的氧化胁迫中起到了显著保护作用,POD和CAT在中度干旱胁迫的保护作用更显著;无论在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MDA、脯氨酸和SOD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盆栽莴苣为试材,研究了干旱及外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莴苣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莴苣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施用外源SOD延缓了其SOD活性的上升同时降低了POD上升的幅度;干旱使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施用外源SOD使严重干旱下两者上升强度得到缓解;干旱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增大,外源SOD使其下降并接近对照水平,说明外源SOD可能缓解了叶绿素b的降解;干旱使莴苣叶片水势早期下降,外源SOD使其下降过程延迟。说明外源SOD缓解了莴苣的干旱胁迫,使多项抗旱生理指标得到了改善,可以提高莴苣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5.
Cr6+对慈姑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r^6+对慈姑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O2^-产生速率、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受Cr^6+胁迫后,随着Cr^6+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O2^-产生速率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SOD活性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POD活性则表现出先明显上升后下降的情况;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CAT活性在根和叶中所受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同种离子对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的毒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黄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条件下研究NaCl(0·5%)胁迫和外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NaCl胁迫处理的幼苗与未经过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上升后急速下降,引起H2O2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外施不同浓度的SA和0·5%NaCl共同处理的黄芩幼苗与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都有不同程度增加,H2O2和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SOD、CAT活性上升,POD活性显著上升.其中S2,S3在提高NaCl胁迫抗性时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性有一定的改善,增强了植株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浓度NaHCO_3对紫花苜蓿进行碱胁迫处理,测定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胁迫程度的增强,紫花苜蓿H_2O_2含量先下降再上升,O_2~-·产生速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上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紫花苜蓿CAT酶活性显著上升,SOD和POD活性先下降再升高.叶绿素含量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分析,紫花苜蓿对土壤碱胁迫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变化和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变化和生理特性的系统研究表明,在轻度干旱初期,玉米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有所下降,同正常供水(CK)条件相比差异不显著;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Pn,Tr开始就比CK明显降低并不断增大,其间气孔导度(Gs)则同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几乎呈平行关系,同时幼苗生长也受到了明显抑制;3种胁迫下,叶片含水量也逐渐减少,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着胁迫程度加深和胁迫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在22%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均出现剧增,而Chla、Chlb和Car含量在22%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则均出现降低;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19%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才出现增加,而Chla、Chlb和Car含量则变化不大.在轻度淹水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而Chla、Chlb和Car含量星降低趋势;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同期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白楸叶片SOD活性同脯氨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和MDA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1).由此说明,水分胁迫下,白楸比木荷敏感,木荷的耐受力强于白楸.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的聚乙二醇对金荞麦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通过添加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及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研究外源ALA和外源NO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金荞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分数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PEG-6000(20%)胁迫下的金荞麦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ALA或SNP处理后,均提高了幼苗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了叶片的MDA质量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和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a/b的水平.50mg/L的ALA处理后SOD的活性达到最大值(0.039U/(mg·min));75mg/L的ALA处理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值(2.359U/(mg·min));0.10mmol/L的SNP处理后CAT的活性达到最大值(0.052U/(mg·min)).然而,75mg/L的ALA比50mg/L的ALA处理后,金荞麦幼苗叶片的MDA质量分数少.因此,适宜体积质量分数的ALA和SNP能够有效地减缓干旱胁迫对金荞麦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幼苗的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干旱诱导作物叶片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乙二醇根际胁迫和自然干旱胁迫都使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增加、膜旨过氧化程度下降。PEG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中度胁迫时,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玉米SOD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黄化苗转绿过程中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SOD、POD、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见光初期,黄化苗的所有生理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在见光后明显上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CAT活性等指标先升高后降低,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蛋白质含量以及POD、SOD活性等指标则先降低后升高,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酸枣水培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CaCl2对NaCl(200 mmol/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和根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酸枣叶片和根系胞质膜透性增大,MDA的积累增加,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根系SOD、CAT持续升高;营养液中加入CaCl2(10 mmol/L)后,与未施加外源CaCl2酸枣幼苗相比,叶片和根系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不同程度提高。可见外源CaCl2可通过促进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植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减缓NaCl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增强对NaCl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砷胁迫对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选用本生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挑选了生长4周后健壮的烟草苗进行砷(As2O3)胁迫处理(50μg·L-1),并于处理后0、24、48、72和96h分别取样并进行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砷处理时间的延长,本生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数据表明:短时间的砷胁迫烟草会出现自我保护现象,但胁迫超出一定时间(24h)后对烟草造成一定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镉水平(0、7和28 mg/kg)土壤中单独或联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蚯蚓对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的生物量、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镉抑制了马缨丹的生长,降低了地上部磷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AMF能较好地侵染马缨丹根系,接种AMF提高了马缨丹地上部的干重、磷浓度、镉含量和吸收量以及SOD活性,降低了CAT活性和MDA含量. 添加蚯蚓增加了马缨丹地上部镉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CAT、POD和SOD活性,提高了MDA含量.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接种AMF和蚯蚓的主效应比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马缨丹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更重要. 相关性分析显示抗氧化酶活性与地上部镉和磷含量显著相关,这表明接种AMF和蚯蚓可能是通过对马缨丹吸收镉和磷的作用来影响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枣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枣为试材,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取控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枣树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规律一致:Tr呈双峰曲线,Gs先上升后下降,Ci先下降后上升;对照(CK)和轻度水分胁迫(Ⅰ)的净光合速率(Pn)和Tr呈双峰曲线,重度水分胁迫(Ⅱ)下"双峰"和"午休"现象消失;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枣树叶片的Pn、Tr、Gs和Ci均下降,枣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升高,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活性降低。综合各项指标测定,轻度胁迫处理的灌溉周期为不影响枣生长及生产的节水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17.
4种绢蒿属植物的保护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室同步培养的西北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伊犁绢蒿(S. transiliense)、蛔蒿(S. cinum)和纤细绢蒿(S. gracilescens)等4种绢蒿属植物为材料, 对它们生长过程中叶片保护酶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随植株生长变化显著,叶绿素a/b比率变化平缓,POD和SOD呈极显著正相关,POD和CAT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4种绢蒿属植物的抗逆性由强到弱为纤细绢蒿>西北绢蒿>蛔蒿>伊犁绢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