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3,(5):35-35
据美国《陆军时报》报道,一度被美军吹捧为“步兵革命”的XM25武器系统已被放弃,因为它在阿富汗试验性参战时反而让美国大兵很受伤。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幅题为“哭泣的江豚”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虽然水生哺乳动物专家已经给出解释:照片里的江豚流的不是眼泪,而是身体受到刺激后分泌的一种透明黏液,这种自发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江豚在陆地上时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但专家也同时指出,这种液体是江豚身体对焦虑的一种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城市剩女”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对“城市剩女”这一群体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城市剩女”群体生存焦虑的类型,深度挖掘焦虑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加强舆论宣传力度,改变传统的婚姻观念;开展婚恋观教育,使女性形成正确的婚恋心态;增加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度,更加尊重个体的独立性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我国的“城市剩女”生存焦虑问题有所裨益,同时对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3,(2):31-31
谁能想到,原先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国老式爆米花机最近竟然火了,而且是“借道美国”登上了美国探索频道《流言终结者》节目。如果你没见过,就请问问你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他们一定对这样的景象记忆犹新:那形似炮弹的铁炉被架在火上,卖爆米花的人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转着铁炉,几分钟后,脚踩手提,“嘭”的一声巨响,爆米花出炉了。而今这种景象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款式新颖的现代化爆米花机。如果你想要拜访老式爆米花机,恐怕只能去穷乡僻壤了。  相似文献   

5.
刘艳芳 《科技信息》2012,(20):350-350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人的潜在能力,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注重创造的多层次、多形式性、注重因人而异的成才环境,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是值得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yu”式教学法,并把“yu”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加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徐青 《世界知识》2013,(20):45-47
2013年9月初,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为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的弊案,“关说”“法务部长”、“检查总长”的弊案彼媒体曝光,马英九在第一时间祭出开除其党籍、撤换“立法院长”的重手。这是马英九与王金平继200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2008年“总统”选举党内提名竞逐之后,两人第三次开战。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发展到2011年,连我们这些躲在时代前沿后面的大龄青年们,也开始无论寒暑每人围一条“微博”,招摇过市,身边“微博”一族越来越多。不像上一辈人经常走亲串友了,我们都流行看“微博”了。  相似文献   

8.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正让人免于发疯忧虑是历史、神学和经济环境与个人特点、个人经历交汇的产物。查尔斯·里克罗夫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师兼心理治疗师,他在1968年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书,题为《焦虑症和神经症》。书中,他讨论了焦虑的一些进化优势,认为它可以抵御其他更严重的精神疾病,是预防精神衰退的天然手段。不同于早期作家的观点(有时会担心忧虑是悲惨地滑向严重精神疾病的开始),里克罗夫特反而认为低水平的"焦虑"在进化中的功能是让人免于发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焦虑这种思维现象加以数学描述,提出了一个焦虑演化所遵循的运动学方程,据此讲座了焦虑的触发、演化和解除,并提出了一种心理疗法以解除焦虑。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保增长”,还是“稳增长”,总之“增长”一词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最为关切的话题。然而,惯性的思维逻辑让我们一谈“增长”就陷入到宏观经济的语境中,却忽略了对“增长”内往逻辑的严密推导与层层解剖。但细细推究一下,当今我们所高谈阔论的“增长”,真的好似一个很悬空的话题,它既未点名主体,也未说明内涵,让人有不着边际之感,质疑由此生发。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的文学在经济化、全球化浪潮的撞击下出现了一种无根化倾向,究其表现与实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流水线与传统文化的五味斋的激烈冲突;二是文学张力与欲望叙述的二律背反;三是文人的角色焦虑与责任担当的严重失衡.发挥文人智慧,回归人文传统,引导受众欲望,为个人寻找精神家园,为社会建立精神支柱,这是当今文学变革发展走出无根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姐”文化标举了一场喧闹的全民审丑运动,见证了当下社会波诡云谲的众生相。认同危机滋生大众的生存焦虑,社会价值的迷失导致了审丑膨胀。“姐”文化颠覆传统,引发审美紊乱。我们应当理性客观地认识这一现象,感悟姐“文化”的特质,提升精神品位,化丑为美、趋向崇高。  相似文献   

14.
张翼 《世界博览》2011,(17):56-57
如果说中国让美国网络公司感觉到了克隆大军来势汹汹,那德国则更让美国人感觉到“克隆人的进攻”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高职院校辅导员谈心技巧进行了一些疏理,从十八个方面出发,以扬正抑负的手法,运用简洁表述的方式,全面阐述了谈心时的手段、方法、态度、情感等所起的作用,力图让大家在简短的字里行间去感悟、挖掘、丰富和提升谈心的技艺。  相似文献   

16.
依托于互联网为展示载体建立的3D平台,可以让用户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随意浏览,只需打开电脑、手机等设备就可以像置身现场一样体验各类服务,享受便捷生活。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另类",是说张扬的电影与"第六代"电影的殊异;所谓"传统",是指张扬电影与中国电影主流形态的契合,符合中国人的电影观念;而对现实的热情和关注,对艺术的真诚,同样是张扬电影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本文对张扬电影的美学分析,就围绕这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大变革和对外开放条件下 ,社会矛盾纷繁复杂 ,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思想文化领域八面来风 ,大学生们眼前出现了大量看不清、想不通、道不明的现象、矛盾和问题 ,思想上产生了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 ,心理上形成了诸多疑虑、顾虑和焦虑。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 ,用强制堵塞的办法做思想政治工作非但无益于解决问题 ,反而会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排拒心理。而人一旦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和排拒心理 ,就容易轻信和盲目接受社会上流传的某些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说 ,“法论功”邪教得以在一部分大学生中肆虐就…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遭遇不幸或不快时,纵情哭泣可以释放压力、宣泄负面情绪。但是,近日欧美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人在哭了之后心里反而更难受。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和荷兰蒂尔堡大学的心理学家联合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详细记录了人们3000多次哭泣经历。结果显示,1/3的人哭过之后情绪没有改善,1/10的人痛哭之后心情反而更恶劣。  相似文献   

20.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有个著名的拔河实验:当拔河的人数逐渐增加时,每个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来越少,并没达到力量累加的效果。这一现象称做“林格曼效应”,也叫“社会性逃逸”。就像一群人围观需要某个帮助的人,却很少人真正伸出援手一样。这是因为人一多,责任感就分散了,不由自主地产生“这么多人在,即使我不帮忙,也会有别人帮忙”的想法。俗话说的“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