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77年10月5日,原六安县文物工作组在县土产公司收购门市部征集到一件完好的铜盘,经专家鉴定为三级文物.该盘纯铜铸造,通高13、口径42、底径31、深5厘米,重31斤.圆平口,浅腹,平底.两对称、相向的龙首耳,两眼圆睁,口微张,头上双角,须髯后飘,龙身蜿蜒至盘腹.三蹄足,高5.5厘米,上部与腹连接处饰兽面纹.盘外面阳铸纹饰,口沿下弦纹一周,腹饰长方格纹两周,每周44格,每格内饰一变形鸟纹,接下饰云雷纹一周.盘中有一铭文组成的方框,长21.5、宽1.5厘米,阳铸篆字44个,右旋为“宣统元年己酉秋六安程先进野吾氏提调造币粤敞铸盘铭曰行欲其方智欲其圆范围乎内外庶几得少厥愆”.方框中凸现鱼两条,鳞鳍清晰,栩栩如生,以祈吉祥有余.铭文的大意是: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己酉年的秋天,六安人程野吾先进被朝廷提拔调任署理广东造币厂(文中敞即厂),铸盘铭文以自勉.为人处事要方正不苟,考虑问题要圆通周到,要向周围的人学习,这样也许能够减少一些失误.民国《六安州志》载:“程先进,字野吾,由二品荫生选广东高州府通判,历任吴川、佛山、虎门、森各厅县,江  相似文献   

2.
释"白丁"     
本文主要以<矢令簋>铭文中之"白丁"两字为研究对象,结合郭沫若先生对此铭文之考释,并依据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之现存材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白丁"并非一词,而实乃两个连用的单音词,"白"即为"伯","白"与"丁"之关系即为帅卒将士之关系.同时又引申发凡,由"白"字试探古代五等五爵制度之初始状态与产生原因,并最终认定五等五爵制度于殷、周时代并不存在等级之别,"公侯伯子",实为不同环境之不同称谓,"公"涉祭祀,"侯"关畋游,"伯"及征伐,"子"连成人,亦与狩猎有关.  相似文献   

3.
西汉六安国政区地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西汉六安国之政区版籍的变化,必须采用逆推法等考证方法。六安国始封时至少应有七县之地。武帝以后的推恩分封、颁行左官律和附益法等,使得包括六安国在内的西汉诸侯王国逐步走向了衰微。  相似文献   

4.
句町王墓主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广南县黑支果乡发现木椁墓葬出土的简牍,通过与马王堆汉墓、居延汉简等汉代隶书文字的比较,可辨识出木椁墓筒牍残缺不全的文字与王莽对句町王的贬职有关,漆木耳杯底部的"王成"就是<汉书>中的王"承",因而广南县黑支果乡发掘的木椁墓葬亦即<汉书>中的句町王"承"的墓葬.  相似文献   

5.
陈萍  王一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4):9410-9414
针对PC连续刚构桥双薄壁墩设计参数的优化,选取主要设计参数墩高、壁厚、双肢间距及跨径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应用桥梁专用有限元软件得到双薄壁墩两肢的内力和应力,基于主墩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根据应力安全系数确定最优结构参数,并依据既有实桥资料和计算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PC连续刚构桥双薄壁墩设计参数优化的计算公式,所得回归公式可应用于双薄壁墩结构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6.
中原华夏族群在其边缘的不断扩张和漂移中,华夏知识精英开始不断修改和调整华夏历史的话语。由此,处于华夏边缘的六安本土历史被重新建构,逐渐被纳入华夏早期历史架构。此后,六安本土精英欣然接受臧文仲、《史记》关于皋陶后裔封于英、六的叙事架构,并受到《华阳国志》的影响,通过方志、族谱、文人诗文,逐渐形成关于本土古史的新的族群认同和选择性的历史记忆。秦汉以后对于皋陶与六安古史的重新构建,有一个重要表征,即"皋陶祠"的建置与反复修建。人们透过对皋祠或皋墓的膜拜,在各自的心灵世界中,又一次升华了对于皋陶的历史构建与书写。皋祠或皋墓,在具体的六安传统话语中,被赋予了一些非一般祠墓所具有的人文意涵。  相似文献   

7.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高墩设计与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已建桥梁主墩的设计类型、截面参数和系梁的设置;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典型桥梁主墩在不同的设计参数下的内力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归纳出高墩大跨径刚构桥主墩类型(独墩或双肢墩)、主墩截面设计参数顺桥向宽度b的确定、在主梁悬臂施工中产生的不平衡弯矩所需双薄壁墩的间距H和系梁个数与结构稳定性的规律。结果表明:主墩长细比是稳定性的敏感参数;大跨径时,主墩设置为双肢空心薄壁墩,双肢间距大多在8m以上;高墩可设置1~2道横系梁,增加更多横系梁对桥梁稳定性无益,要综合内力分析来确定系梁个数。  相似文献   

8.
汉代的墓葬制度在我国古代墓葬制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的数量巨大,更重要的原因是汉代是椁墓向室墓发展的转折点。本文梳理了从椁墓到室墓的发展脉络,然后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汉代生死观的变化,其中儒学的兴盛起着重要的走用。  相似文献   

9.
铁木尔汗霍加墓是木垒、奇台、巴里坤、青河、鄯善等地伊斯兰教信徒朝拜之圣地。其始建于何时,为何人之墓,因缺乏确切的文献记载,故众说纷纭。本文拟从历代看墓人,初建时用砖,墓砖上铭文,重建情况和对铁木尔汗的考证,以期揭开该墓建于何时,内葬何人之迷。  相似文献   

10.
洛阳30·14号汉墓画像中的龙、鱼图像是祥瑞标志,也是汉代升仙思想的反映;墓门所饰凤凰(朱雀)、铺首且画虎,寓意安宁、吉祥、辟邪和守护,龙与飞廉、龙与虎的组合象征上天;土伯后土神兽形象置于墓中有辟邪镇墓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的介词"in"与汉语中的"里"反映了人们在体验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一种空间关系图式:容器图式。文章以意象图式(容器图式)理论为基础,对比"in"与"里"的异同点。尽管两者在容器图式的多个特征上呈现出共同点,但"in"与"里"的使用并不总是在形式和意义上同时等值。  相似文献   

12.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进行分层次教学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的灵活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中50多次用到“巧”字,涉及到练字、炼词、章句、篇章等多方面的写作技巧,构思立意,想象思维之敏捷、碰巧、细巧等多种涵义,内涵丰富多彩,运用灵活得体,是《文心》中又一个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日语授受动词中的"くれる"、"あげる"经常被人等同为汉语的"给".其实,从日语的语言习惯上看,"くれる"、"あげる"还具有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和恩惠利益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描述了11岁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人生。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以异化社会中的"窥视"现象作为基石来解读该小说。  相似文献   

17.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8.
“是”“兹”“之”是古汉语中最早出现的近指代词。“兹”“之”甲骨文中已见,“是”始见于西周金文中。甲骨文中“兹”“之”已表现出句法功能上的对立性,两周金文中,加上新出现的“是”,三者形成了严格的句法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即“是”主要充当前置宾语和复指前置宾语,“兹”主要充当定语,“之”主要充当一般宾语。与传世文献相比,两周金文在指代词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严格的“格位”倾向。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以人为本"当前主要有四种理解。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民群众",是从政治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少数人"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全体公民",是从法律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部分公民"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类",是从人类共同利益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自然"和"物"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从工作落实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理论层面抽象的"人"范畴。应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超出其特定适应范围便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人"的误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无疑应当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而学界所作的拓展性理解则是适应于特定范围、解决特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小 姓”及“老 姓”或“姓 老”是汉语称谓中非常常见的形式,而英语中却鲜见这样的称谓方式。这是中西方社会在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的一个体现。本文旨在探讨在翻译中如何体现汉语称谓的这种特殊现象,并结合了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依据,探讨了适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