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各民族文化也由各个支流走向汇聚,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璀璨星河”。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在得到保护和发展的同时,文化的统一性也在不断增强。文章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汉文化的凝聚力、统一的政治局面及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诸因素,对中国文化多元汇聚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揭示了中国文化统一性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反对阐释”和“新感受力”是苏珊·桑塔格早期美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标志性词汇,它们对于当下的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反对阐释”即反对对文艺作品内容作深度解释,它为当下文本被“过度阐释”这一文学问题提供了理论解决策略。“新感受力”强调的是一份完整的感觉体验,而文学鉴赏与创作作为一种过程体验,实现了文学审美的“浑融性”诉求。随着理论语境的不断转换,“反对阐释”也体现出一种时代性,带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意味,它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图一文相互印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意识研究的创新之见──推荐“民族意识及其调控研究”徐杰舜笔者在1989年12月撰写的《论民族自我意识》一文的开篇中曾说过:“民族自我意识,即民族意识,这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忌讳的问题,现在,随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繁荣的发展,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经过晚清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反复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国找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国家建构新模式,即从过去的"同质性"建构走向多元一体思维下的"关系性"建构.围绕"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转变这条线索,透过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各个时期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表述变化来展示中国进行民族国家建构的思路变化,并以此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新时期以来,“寻根文学”与“后寻根文学”中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文化主题。主要运用文化学批评方法阐述其蕴含的民族美,其中“边疆自然美”展现了和谐的生态美以及原生力量的自由与朴素;“文化风俗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心理、文化基因的外现;“原始人性美”构成了各少数民族的气质、精神、民族心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了中华文化之多元美。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8.
民族高校是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求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素质外,还要有从事民族高等教育教学所需的特殊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思维;熟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熟知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民族间的各种差异;有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观念,“三个离不开”思想;有实施“四个认同”“五观” 教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满族汉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10.
多元一体是中国民俗学的特殊性格。多元指多民族、多区域,一体指一国,由此,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旨趣和目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理中国各民族、各区域的民俗文化财富;二是对各民族、各区域的民俗文化作深入调查,对国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做比较,发现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基于我国民俗学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推进学术流派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在形式上占据主导,并兼采各种思想的多元文化综合体。这种“礼”文化中不含所谓的“商化传统”,且与封建的官僚政治,小农经济秩序相耦合,迟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近代,于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中国企业家是一群竞争,开拓精神与民族意识皆备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会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其中汉民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案例,从中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未来将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强调了"历史"和"整体"的观点,为"族别"范式的民族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但"多元一体"并非是自我封闭的学说,20年来,它一直在接受学术界的检验,并持续地有所深化和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把"多元一体"理论运用到对东北民族的研究上,最近组织部分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学术笔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他们对"多元一体"理论的体会和见解。这组论文为"多元一体"理论积累了来自东北民族、地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案例,有助于推动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本刊编辑部"民族学"栏目特在本期刊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对阐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内涵,联系我国现今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空间: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理论的角度看,藏彝走廊既是地理空间,更是社会空间。因而运用空间理论研究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空间的整体特征,有助于理解民族走廊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对构建中国的民族走廊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洲意识”的培育是欧洲联合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欧洲意识”与“民族意识”都是人们对地域性共同体归属和忠诚的一种情感。正如“民族意识”是维系近现代民族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情感基础,“欧洲意识”也是将欧洲民众集合在一个超国家新共同体内的必要的精神支柱。促使当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与决定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相似的,近代“民族意识”形成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在“欧洲意识”培育过程中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的提出 ,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建设中的“德治”与历史上的“人治”、“礼治”关系的思考。本文将从当今“德治”与古代“礼治”二者的区别来阐释“以德治国”并非是提倡“人治” ,而是“法治”建设中一项富有弹性 ,但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治国政策  相似文献   

19.
“皇民文学”的法西斯意识形态已成定论,但对“皇民文学”作品的评价却莫衷一是。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台独学者,甚至出现美化“皇民文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皇民文学”的表现形态及具体作品,作出一番梳理。从文化阐释角度来看,“皇民文学”表现出了在异族文化侵略下的民族认同与错位,体现出一种反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肥套”是毛南族人将感恩与祈求融合一体的傩愿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其复杂性体现在其仪式、造型艺术、师公唱本、舞蹈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烙印着毛南族人历史记忆、民族信仰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