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在铝-硅-铜合金工艺条件一定时,为保证合金铸态性能,硅铜适量搭配所得出机械性能的关系,以及在机械性能确定时,找出铜、硅的最佳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Al-Ti-B、La稀土以及Al-Ti-B和La稀土复合熔体处理对工业纯铝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的Al-Ti-B和La稀土均能减小工业纯铝的晶粒度,La稀土细化效果弱于Al-Ti-B,但当Al-Ti-B和La稀土复合熔体处理后细化效果明显,同时,可进一步改善其塑性、强度.  相似文献   

3.
焙烧类水滑石吸附去除水中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镁铝铁类水滑石.在500℃下焙烧,类水滑石转化为镁铝铁复合氧化物.用XRD、TG/DTA、比表面仪和FTIR对类水滑石和镁铝铁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分析.以镁铝铁复合氧化物为吸附剂吸附水中的苯酚.对实验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吸附处理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镁铝铁复合氧化物可有效去除水中的苯酚.去除苯酚的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守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镁铝铁复合氧化物可重新吸收阴离子恢复原有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龙岩生铁(富含锡、砷、铅等多种微量元素)生产灰铸铁出现的硬、脆、裂等内在 质量问题,在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稀土复合添加剂(RAS)对铁水进行处理,使问题得 到较好的解决.文中对处理后的灰铸铁,在显微组织、机械性能(包括质量指标)、铸造性能、 微量元素分布等方面的有关特性,与未经处理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同时,对不同种类处 理剂的效果和RAS添加剂的组成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铝渣复合脱硫剂在可锻铸铁和ZG45Mn铸钢中的炉外脱硫作用与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采用石灰-铝渣-萤石固态复合脱硫剂可使可锻铸铁、铸钢脱硫率高30-40%。同时可改善可锻铸铁中的石墨及夹杂物形态,提高机械性能,并可缩短可锻铸铁第一阶段石墨化退火时间,为铝渣在冶金工业中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铝酸酯偶联剂在碳酸钙填充ABS及PVC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铝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的活化作用,进而探讨了活性碳酸钙分别填充ABS及PVC的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证明,活化处理能够提高CaCO3的填充量,改变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加工性能和某些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熔炼法制备TiB2/Al复合材料.通过添加Ti,B化合物,在纯铝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颗粒,基体得以增强.就TiB2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Ti,B化合物(Ⅰ,Ⅱ号)的增强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B2/Al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优于铝基体.与Ⅰ号Ti,B化合物相比,Ⅱ号Ti,B化合物能更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TiB2/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随Ti,B化合物加入量增多而提高,而延伸率降低.含2.0%(体积分数)TiB2的复合材料其热轧退火态的拉伸强度和铸态布氏硬度分别为158MPa和388MPa,与纯铝基体相比,拉伸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111%和51%.  相似文献   

8.
沸石粉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水源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去除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研究了沸石粉投加点、投加量对沸石粉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沸石粉强化混凝能够改善絮凝性能,显著提高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沸石粉与复合铝铁复合后的强化混凝,对浊度、CODMn 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2%、46.56%、29.91%和23.5%,而沸石粉与壳聚糖复合后强化混凝对其上述指标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88.7%、33.69%、28.21%和21%.  相似文献   

9.
钢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快速渗铝及其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电弧沉积与强流脉冲电子束后处理相结合的表面复合处理工艺,并应用在20钢和H13钢的表面快速合金化,首先采用电弧离子镀的方法,分别在20钢和H13钢表面沉积了约30和10μm厚的纯铝层;然后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铝膜进行后处理,铝在电子束瞬间加热作用下,熔入基体表面中,实现了表面快速合金化,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甲乙酯的洁净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氧化镁、氧化钙及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3种固体碱催化剂,对不同温度下3种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并推测了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该反应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在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为4h、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碳酸甲乙酯收率可达45.8%.采用X射线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谱图显示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中以MgO、Al2O3晶相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MgAl2O4物种.CO2程序升温脱附曲线表明酯交换反应主要在弱碱活性住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Ba^2+,BiO2+与草酸混合体系热力学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将Tio^2+与草酸混合,在一定的pH值时生成钛配阴离子,再与BaCl2昨分解反应、直接沉淀出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最终经煅烧得BaTiO3粉体的合成新工艺。  相似文献   

12.
采用BPb玻璃为助烧剂,870℃烧结Y型平面六角结构软磁铁氧体,分析其烧结工艺、显微结构及起始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频率特性。研究发现,含Co、Zn、Cu的Y型铁氧体材料(Ba2Me2Fe12O22,Me=Co、Zn、Cu)在甚高频段具有良好的磁性能,采用BPb玻璃为助烧剂可有效地实现此种材料的低温烧结,并大大改善其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室温下制备Ba0.67Sr0.33TiO3薄膜,通过引入LaNiO3作为缓冲层以及对退火工艺的研究,采用两步法快速退火工艺与常规退火工艺结合的方式获得了致密并具有良好电学性能的钛酸锶钡薄膜.X线衍射分析表明室温情况下获得的薄膜是非晶态,需要通过后续的退火处理才能获得晶化的薄膜,采用快速退火与常规退火相结合工艺,即以40℃/s的升温速率,先升温到850℃,再降温到450℃保温180s,然后再在500℃常规退火3h,可使室温下溅射的呈非晶态的BST薄膜晶化形成具有完全钙钛矿结构的BST薄膜,薄膜致密,晶粒大小均匀.室温下所制备的BST薄膜在100Hz时的介电常数约为300,介电损耗约为0.03,具有铁电性.  相似文献   

14.
SrO掺杂对Ba6-3xNd8+2xTi18O54陶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SrO掺杂对Ba6-3xNd8 2xTi18O54晶体晶胞参数及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对于不同的x值 ,Sr取代Ba存在不同的极限值 ,当x =0 .5时 ,极限值为 0 .110 ;x =0 .6时 ,极限值为 0 .0 4 8;x =2 / 3时 ,极限值为 0 .2 0 0 .超过这一极限 ,Sr将取代Nd .正是由于Sr取代的离子不同 ,而使晶体的晶胞参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因而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相似文献   

15.
利用第一性原理赝势方法计算了A0.5Ba0.75TiO3(A分别为Mg、Ca、Sr)的电子能带结构、态密度、布局分析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随着Ba的同一主族元素的掺杂,A0.25Ba0.78TiO3的能带结构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带隙宽度逐渐减小,相应位置的。和Ba的电子逐渐转移到Ti和掺杂原子上,介电常数和折射率也有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使A0.28Ba0.75TiO3在制作光学元器件时扩大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首先对(Ba_(0.5)Sr_(0.5))TiO_3晶体进行几何优化,计算出相应晶体结构并与实验值对照,确定方法的可行性,运用相同的方法进一步研究Hf掺(Ba_(0.5)Sr_(0.5))TiO_(3 )晶格参数、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重点对比分析了掺杂前后介电函数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计算得到Hf掺杂(Ba_(0.5)Sr_(0.5))TiO_3晶体为四方相结构,与(Ba_(0.5)Sr_(0.5))TiO_3相比对称性降低,介电常数呈下降趋势,介电峰呈展宽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凝胶法制备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粉末,以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Mg元素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研究MgO掺杂量为1.6%(质量分数)时,MgO固相掺杂和Mg计湿化学法掺杂两种不同的掺杂方式对Mg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显微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g掺杂量相同时,掺杂方式对Mg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相比纯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两种掺杂方式中,Mg2+湿化学法掺杂相对于MgO固相掺杂,在BSZT陶瓷中的分布更均匀,替位程度更高,所以其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也相对更大.而MgO固相掺杂相对于Mg2+湿化学法掺杂明显地促进了陶瓷晶粒的生长,提高了陶瓷的致密性,同时其击穿电场和电阻率也有较大提高.1350℃下烧结的固相MgO掺杂的Mg: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性能较优,介电常数约为590,介电损耗低于0.0005,电阻率为7.78×10^13Ω·mm,击穿场强为6.56kV/mm.  相似文献   

18.
用普通的电子陶瓷工艺制备了PbO-SrO-BaO-Nb2O5(PSBN)系统民陶瓷,研究了PSBN系统铁电陶瓷的介电性能与烧结温度的关系,XRD分析表明:PSBN系统铁电陶瓷的主晶相是Pb0.7Ba0.3Nb2O6(PBN)、Sr0.5Ba0.5Nb2O6(SBN)和Ba0.27Sr0.75Nb2O5.78(BSN),将这一复杂的化学系统看作三元系固熔体,其中PBN、SBN和BSN各相比例随烧结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法制备Ba2+掺杂Y0.75 Bi0.15 Sm0.10 VO4荧光粉粉末样品.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加入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但大大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相关机理在文中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双层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合物Sr2FeMoO6,Ba2FeMoO6物相结构和电磁学性质,对巨磁阻效应进行了探讨,揭示了Sr2FeMoO6样品为半导体导电性,Ba2FeMoO6样品为金属导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