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超声辐射应用于以氯氧化锆(ZrOCl2·8H2O)和氨水(NH3·H2O)为原料的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粉体的工艺过程,制备出纳米ZrO2粉体。通过XRD、DTA/TG和SEM等技术研究了纳米ZrO2的合成过程及粉体性能。结果表明:超声辐射引入普通沉淀法,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使前驱体颗粒细化,抑制其团聚并延缓其向凝胶转变,从而可制备出ZrO2 纳米粉体;这种方法所得纳米ZrO2粒子外貌为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2.
微波加热制备高分散性纳米氧化锌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锌粉体干燥和热分解时的团聚问题,以硝酸锌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无水乙醇洗涤后,通过微波加热前驱体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锌粉体。用TEM、FT—IR、TG—DTA、XR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氧化锌属于六方纤维矿的单晶结构,平均粒径为30nm,分布均匀,分散性好;无水乙醇洗涤和微波加热可有效避免纳米氧化锌粉体干燥和热分解时的团聚问题。并就微波加热和乙醇洗涤对产品分散性的影响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ZnC12活化后获得的活性炭具有孔隙丰富、结构有序、高温下易于除去的特性,构建了用于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活性炭微反应器,研究了微反应器内前驱颗粒的形成与生长过程,探讨了微反应器在粉体制备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微反应器内可生成大量均匀分布在反应器壁上的球形前驱颗粒,这些颗粒被孔壁牢固吸附;粉体的煅烧转相温度与微反应器脱除同步,微反应器在煅烧过程中一直起到了限域的作用,有效防止了粉体的团聚,从而获得了颗粒尺寸分布均匀且分散性好的α-Al2O3粉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铁盐尿素水解法制备出纳米级的α-氧化铁粉体,同时研究了水解生成的前驱体热分解过程采用三种不同的加热方式对制得粉体的晶型、平均粒径、晶格畸变率和比表面的影响.比较了用它们制成的气敏元件对某些可燃性气体在不同加热电流下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前驱体的热分解方式虽对生成粉体的粒度影响不大,均能制备出20~40nm间的α-氧化铁粉体,但对粉体的比表面影响较大。气敏测试表明,用红外灯加热所得比表面为51m2/g的粉体对乙炔、乙醇、异丁烷和氢气等气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程度为乙炔>乙醇>>异丁烷>氢气。  相似文献   

5.
通过液相反应胶粒析出机理分析,首次采用快速高强度机械混合液相沉淀法技术制备了粒径小、分散性好的无定型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前驱体,经1100℃焙烧获得钇铝石榴石相纳米粉体。在制备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混合强度和反应浓度可加强浆料过滤性,从而大大节省时间,得到小粒径高温相纳米钇铝石榴石粉体。  相似文献   

6.
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钙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低温制备了β-CaSiO3纳米粉体.系统讨论了沉淀剂、滴加方式、合成体系温度及溶剂等因素对粉体合成的影响;采用XRD,SEM和BET等手段对β-CaSiO3粉体的物相、颗粒的形貌及粉体的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5℃下,用NaOH溶液做沉淀剂,乙醇做溶剂,采用逐滴加入NaOH溶液的方式合成的沉淀前驱体比较均匀,该沉淀前驱体经过680℃煅烧便可以得到纯的β-CaSiO3;扫描照片显示,在700℃下可得到β-CaSiO3纳米颗粒结晶完整棒状粉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TG-DTA对其前驱体进行分析,用XRD和TEM对其进行表征。用它做催化剂在日光作用下对亚甲基蓝进行了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比纯纳米TiO2粉体光催化效果好。其中掺铁1%、镧0.5%的纳米TiO2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0 min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TG-DTA对其前驱体进行分析,用XRD和TEM对其进行表征。用它做催化剂在日光作用下对亚甲基蓝进行了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比纯纳米Ti02粉体光催化效果好。其中掺铁1%、镧0.5%的纳米TiO2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0min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TG-DTA对其前驱体进行分析,用XRD和TEM对其进行表征.用它做催化剂在日光作用下对亚甲基蓝进行了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比纯纳米TiO2粉体光催化效果好.其中掺铁1%、镧0.5%的纳米TiO2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0 min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TG-DTA对其前驱体进行分析,用XRD和TEM对其进行表征.用它做催化剂在日光作用下对亚甲基蓝进行了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双元素镧和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比纯纳米TiO2粉体光催化效果好.其中掺铁1%、镧0.5%的纳米TiO2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0 min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纳米粉体的尺寸介于宏观物质与原子、分子之间,直径为1-100nm,它的出现开拓了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新层次。介绍了纳米粉体的基本特性及纳米粉的化学与物理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纳米材料是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纳米粉体则是构成纳米材料的基础 ,因此它的制备也就成为纳米材料制备的关键 本文对国内外纳米材料制备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 ,以制备纳米Al2 O3粉体为例 ,论述了纳米粉体的各种制备技术 ,着重论述了液相合成技术、气相合成技术和固相合成技术 ,并评述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在纤维改性实验中提出了生产兔毛微纳米粉体的方法,本技术粉体生产效率高、速度快。显微观察发现粒径在几微米-几十纳米之间。鉴于羊毛粉体在皮革和纺织等材料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兔毛粉体也将会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在环境保护、化工、医疗卫生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以乙醇为溶剂,未添加任何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中性环境下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粉末,通过XRD图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探讨了试剂的配比、煅烧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钛晶型转化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及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对改性后的碳酸钙进行了表征,填充在涂料中,对涂料性能进行考察。改性后碳酸钙表面有机膜使碳酸钙呈亲油性,降低表面能使粒子不易聚集,填充于涂料中,其柔韧性、硬度、流平性及光泽均优于填充未改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16.
以纳米非晶-Si3N4、微米α-Si3N4、微米AlN、纳米Al2O3和纳米Y2O3为初始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Sialon陶瓷。通过调整配方中Si3N4对应原料的种类,研究了不同结构的Si3N4对合成Sialon陶瓷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对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试样的体积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中的Si3N4全部采用α-Si3N4,经SPS烧结后可获得α/β-Sialon陶瓷,当用纳米非晶-Si3N4逐步替换α-Si3N4时,所合成的Sialon陶瓷中的α-Sialon晶相的相对含量减少;当全部采用纳米非晶-Si3N4时,则试样中仅含有β-Sialon相。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刚  于杰 《贵州科学》2002,20(2):22-28
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性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着重介绍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最新应用进展,并对纳米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探索玻璃纤维、纳米蒙脱土、丁腈橡胶粉以及玉米淀粉种类和用量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耐电击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剂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影响最为明显,纳米蒙脱土次之,玉米淀粉的加入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影响不明显,而丁腈橡胶的加入对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改性后的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的耐电击穿强度能超过17KV/mm,最佳耐压时间在100s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纳米碳酸钙原位聚合聚氯乙烯的结构和性能,对纳米CaCO3原位聚合聚氯乙烯树脂进行了有关应用试验,通过纳米CaCO3原位聚合后得到的PVC树脂应用于化学建材行业,不仅提高了各项力学性能,而且节省了能量,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20.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薄膜和块材的制备技术,其中对化学法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阐述了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传感器材料、催化剂载体、光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原料和防紫外线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