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絮凝剂是一类可使液体中固体悬浮微粒凝聚、沉淀的物质。综述了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然后论述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在废水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絮凝剂是一类可使液体中固体悬浮微粒凝聚、沉淀的物质.本文综述了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对高分子絮凝剂进行了分类并做了详细论述,并对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淀粉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在废水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另外,对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叙述了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多种新型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合成的原料、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巨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2):97-100,105
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技术。天然高分子物质(如甲壳质、木质素、淀粉)通过各种改性,可制成高效、低毒或无毒、可生物降解、价廉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文章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化学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应用及其发展动向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铁系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系高分子絮凝剂是一类高效水处理剂,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铁系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为国内生产该类絮凝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最近十几年来受到了国内外水处理界的广泛重视。将目前已开发出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分为聚合铝、聚合铁、聚合硅酸和复合型无机高分子四大类,在简要概述了不同类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机理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絮凝剂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淀粉类、木质素类、甲壳素类、植物胶类以及纤维素类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包括絮凝剂合成的原料、方法,各种类型絮凝剂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存在的不足;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常用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点。展望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生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国内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水的絮凝现象,特别是絮凝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分子结构及其作用效果间的关系出发,评述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有机高分子絮凝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国内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水的絮凝现象,特别是絮凝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分子结构及其作用效果间的关系出发,评述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有机高分子絮凝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对贵州列当科、车前科、忍冬科、川续断科、葫芦科、桔梗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拉丁学名等进行考证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列当科药用植物5种,车前科4种,忍冬科46种8变种2亚种1变型,川续断科3种,葫芦科51种7变种,桔梗科33种3变种2亚种,其中1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属和种,6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27种1变种1亚种1变型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对攀枝花、承德和朝阳等地钒钛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研究,同时依据铁精矿、钛精矿的现货价格和理论选矿指标对矿石的价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钒钛磁铁矿中MFe品位分别为13.26%,12.84%和1.15%;TiO2的品位分别为10.98%,4.53%和2.02%;V2O5的品位分别为0.22%,0.23%和0.055%.各个矿产地钒钛磁铁矿中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矿物含量、矿物成分有显著差别;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铁精矿中TFe品位分别为59.21%,66.46%和55.74%;TiO2品位分别为12.35%,4.87%和16.42%;V2O5品位分别为0.928%,1.142%和2.07%;攀枝花矿石价值最高,其次是承德,朝阳最低.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变迁与社会变革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由来、课程内涵与教育体系展开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艺术设计的商业属性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厚基础、淡化专业的适应性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专业前瞻性的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与土壤之间相互反馈的格局、过程与机制,不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养分循环角度剖析“植物-土壤”间的反馈效应,探明相互反馈在空间尺度(根面、根际、种类、生态系统以及区域等)与时间尺度(秒至千年)上的级联效应及其变化格局;阐明根际、植物种类、生态系统及区域地理等水平上“植物-土壤”的相互反馈机制,重点揭示根系分泌、共生、生长及代谢的根际界面过程对植物水分/养分吸收与土壤物理学修饰的调控机制,剖析“植物种类-凋落物化学-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相互作用对地上-地下养分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运用“上行-下行控制理论及腐屑食物网模型”揭示地上-地下生物群落交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土壤地质演变(岩石风化模式、土壤形成模式及土壤养分格局的变化)与区域植被演替(优势种更替及植被分布模式、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格局等的变化)相互反馈的过程与机制;从“植物-土壤”相互反馈的理论视角,分析生态退化与恢复、外来物种生态入侵、大气氮沉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及植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生态问题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揭示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反馈的生态学过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机理。  相似文献   

16.
 对苏铁属的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波温铁属的细齿波温铁(Bowenia serrulata)、双子铁属的双子铁(Dioon edule)叶的羽片,大泽米铁属长刺大泽米铁(Macrozamia longispina)的根,以及被子植物的白兰(Michelia alba)和桃(Amygdalus persica)的叶组织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2个科4个属苏铁植物的导管类型是丰富的,导管的结构组成方式、发育过程与被子植物是一致的;例如导管端壁倾斜度等结构特征显示,一些被子植物导管的结构比苏铁类植物的要原始。在被子植物的导管中有许多为端部呈扁平的带状,而且还带有扭曲状,没有端壁,只有两面的侧壁及另两侧的很窄的边,在带状的侧壁上具有许多的穿孔。这在过去未见有报道。对苏铁类植物导管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现存最原始的种子植物对严酷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进化状况,对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的植物类群,以及对于结构植物学、植物进化和生态学等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绕型号设计研制单位以及部队装备论证、试验、使用、维修单位在航空材料及产品环境试验数据需求热点、数据资源共享、数据展现形式等方面的需要,分析发现:(1)在严酷自然环境及诱发环境、航空装备微气候环境、实际使用环境条件、环境-工况耦合作用等热点方面系统积累环境因素数据以及航空材料、涂层、结构、产品的环境效应数据,并研究环境损伤规律、性能退化规律、失效破坏机制;(2)建立环境试验的数字化管理框架以及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支撑环境,为环境试验的应用提供信息平台;(3)加强环境试验数据的分析和二次开发,提取隐藏的环境试验知识。将环境试验及其成果贯穿于航空装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全过程,可实现“预测-防护”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济南市区春季大气中PM_(2.5)、PM_(10)颗粒物的显微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元素进行连续30 d全天候研究,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与数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绘制相应粒径变化柱状图。依据检出的元素来推断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和来源,提出控制大气颗粒物PM2.5、PM10污染的有效对策。实验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显微形态有球状、片状、棒状等不同形状且主要集中于0~1.0μm和1.0~2.5μm粒径范围,检出C、O、Cl、Si、Ca、K、Na、Mg、Al、Fe、S等多种化学元素,大多以矿物质氧化物、硫酸盐、硅铝酸盐等形式存在,主要来源于土壤尘、风沙尘、燃煤飞灰等。该方法简单、快速、科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着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是学校最重要的“软实力”,在对办学传统的传承、对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对IS09000族标准的贯彻过程中,重庆文理学院提炼形成了“教育即服务、学生即顾客、质量即生命”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在更新教育质量观念、改革组织结构、建构教育服务体系、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全面实践,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3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原由,制约因素的多元的,而近地表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与探索表明:(1)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陆—陆板块的碰撞—挤压驱使高原南缘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是根本原因。(2)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阻隔了印度洋南来温湿气候的北进,并形成了西风带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域的干旱和荒漠化。(3)在力系作用下,壳、幔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地壳短缩增厚、高原整体台升不仅导致东、西两部降水量、气温、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且地球物理场发生了强烈变异与分布不均。(4)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水进则人进,人进则文化进,文化进则科技进,科技进则发展快,西部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则更安宁。(5)东部不断强化开辟地下空间与利用,西部期盼“红旗河”工程实施,维护生态环境,兴建亿亩现代化耕地、牧场与绿洲。我国东部与西部共同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饭碗要永远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