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善莉 《科技信息》2009,(28):I0004-I0005
七顶山黄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与西北黄土、中国东部各地黄土的化学组分含量相差不大,表明各地黄土在物源上具有一致性,只是沉积后期的环境对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产生影响,因此各地黄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本文通过硅铝率、硅铝铁率、风化淋溶系数、氧化系数、镁铝比值和退碱系数对比分析,指示本区气候经历干冷一温湿和淋溶强弱多次旋回波动,同时伴随成壤程度、氧化还原和风化作用强弱多次波动旋回。七顶山黄土地层中的CaCO3含量与各地黄土剖面对比也很低,但符合自西北向东南,随降水量的增多,黄土层的CaCO3含量逐渐减少的规律。说明七项山黄土沉积时气候比同属于中国东部滨海黄土的各地黄土形成时的气候要干冷。相应研究成果可以为大连地区旅游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土-古土壤堆积作为研究全球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清晰地记录了第四纪时期气候的干冷与暖湿变化.若对其所蕴含的全球变化信息进行更精确地研究,需要高分辨的时间标尺作为研究基础.本文以长武黄土-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将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曲线与深海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对比获得年龄控制点,以其32μm颗粒含量作为变量,利用粒度内插方法建立黄土时间标尺.并利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获得了一条可靠的高分辨率的黄土-古土壤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粒度分析法,分别对东北地区的中部和南部的黄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部辽东半岛的黄土有两个物源:近地面西北季风吹来的滨海沉积物组成黄土中的粗粒组分;中纬度高空西风带来的中亚地区沉积物主要构成黄土中的细粒组分,且以近源搬运为主。中部长春的黄土则为河流洪积、冲积物原地风化而成,颗粒较细。本文对东北地区黄土的研究丰富了我国黄土类型的研究内容,同时为恢复东北地区第四纪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河南孟津地区发现全新世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和湖沼相沉积剖面。作者对这2个剖面之间进行了野外调查,绘制了其间的地层图,并在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采样,对样品做了粒度、磁化率以及CaCO3含量分析。通过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与湖沼相沉积剖面的对比,研究了中全新世孟津地区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孟津地区在7020~5660aBP和4610~3755aBP是古湖泊形成和古土壤发育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在5660~4610aBP孟津地区经历了一次气候波动,湖泊缩小为零星湖沼, 古土壤发育中断;3755~3055aBP湖泊萎缩干涸,黄土开始沉积,气候转向冷干。河南龙山文化时代晚期,湖面水位较高,人类在古土壤上活动;二里头文化时期湖泊萎缩,人类活动向低处转移,湖泊完全干涸时人类开始在干涸的湖相沉积层上活动。  相似文献   

5.
黄土是经风力搬运而沉积的。近年来从黄土剖面中提取磁化率变化的信息进行古地理气候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其磁化率变化曲线所反应的气候环境变化同深海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以及南极冰岩芯的氧同位素变化曲线所揭示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极其相似。通过研究黄土和次生黄土的磁组构特征区分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从黄土剖面中提取磁化率各向异性信息,研究风成黄土的搬运作用—风(风向,风力)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虽已在用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恢复古环境的研究中取得许多成就,但在对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则不多见。笔者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关注较少,第四纪红土分布最西界——四川成都平原中的一个第四纪红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合色度和常量地球化学元素指标,探讨磁学参数的环境指示意义,探寻适用的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第四纪红土剖面经历了细粒亚铁磁性矿物转化分解、剖面整体呈低磁性、磁性矿物主要为反铁磁性矿物、磁性颗粒以假单畴(PSD)和多畴(MD)的粗颗粒为主.(2)剖面弱网纹层成土强度较弱、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磁性较强、磁性矿物粒径较细;典型网纹层成土强度较高、磁性较弱、磁性颗粒较粗.(3)剖面土壤发育序列的CIA、磁学特征的变化指示了当地气候趋于冷干,且不及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暖湿.(4)反映剖面反铁磁性矿物的赤铁矿、针铁矿信息的色度参数与CIA对应良好,可以作为南方地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将塬堡剖面15万年以来的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与其它气候记录信息如孢粉、有机质含量、粒度、CaCO3含量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十分吻合.文章还运用吕厚远的黄土磁化率关于降水、温度的回归方程,推算塬堡地区的古温度、古降水,其结果也较为理想.但是,黄土磁化率随地区而异,还随埋藏深度发生变化,因而利用黄土磁化率定量地恢复古环境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对临汾盆地陶寺遗址北城墙外全新世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Rb/Sr值和CaCO3含量等气候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和考古学资料,探讨该剖面记录的环境信息及其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10.5~9.6 kaBP),东亚冬季风较弱,风化成壤作用增强,气候由凉干转向暖湿;全新世早中期(9.6~4.9 kaBP),风化成壤作用最强,气候最为暖湿;全新世中后期(4.9~2.5 kaBP),风化成壤作用较之前有所下降,气候较之前温干,但较现今暖湿;全新世晚期(2.5 kaBP)以来,东亚冬季风增强,风化成壤作用较弱,气候较为凉干。暖湿气候期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凉干气候期植被的退化可能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水、秦安新近系红土、湖相沉积物的碳酸钙含量均随岩性变化而变化,红色层的CaCO3平均含量维持在6%~7%之间,钙质层的CaCO3平均含量多在20%~40%之间,高值可达60%以上。对比分析表明,黄土的碳酸钙含量高值仅在20%左右,两者相差悬殊。因此,红土与黄土应是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产物。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周围地区红土的部分沉积学证据对中国北方新近系红土的风成成因提出质疑并明确今后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靖远曹岘黄土剖面位于甘肃靖远盆地中部,它座落在黄河六级阶地上,黄土厚505m,地层连续完整。出露清楚,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剖面。它为研究黄土高原黄土,特别是高原西部黄土的地层、岩性、成因及形成环境等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资料。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曹岘黄土剖面含布容正极性时和松山反极性时,B/M界线位于L_8中部,年龄为0.73Ma B·P·;加拉米洛正极性亚时位于L_(10)—L_(13)位置,年龄为0.97~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时代上属末次间冰期的MGS5层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a-5e亚段.其中5a,5c和5e亚段以河湖相和古土壤为主要特征,其CaCO3含量主体呈现峰态;5b和5d亚段以风成沙丘砂沉积为主,CaCO3含量主体呈现谷态.研究表明,末次间冰期毛乌素沙漠冬季风盛行时期,沙丘砂强烈堆积,CaCO3大量迁移;夏季风盛行时期河湖相和古土壤发育,CaCO3大量聚集.研究还发现,MGS5各个亚段CaCO3记录的冬夏季风环境与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5a-5e亚段在时间-气候性质上的变化节奏相当一致.这可能说明,末次间冰期毛乌素沙漠的演化主要受北半球冰量增减导致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
将塬堡剖面15万年以一的黄土磁化率率气候记录与其它气候记录信息如孢粉,有机质含量,粒度,CaCO3含量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十分吻合。文章还运用吕厚远的黄土磁化率关于降水,温度的回归方程推算塬堡地区的古温度,古降水,其结果也为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时代及识别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人们对第四纪的底界地质年代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明确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的地质年代不仅有利于第四级地层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有效的寻找第四纪生物气藏具有重要的实际.依据孢粉组合变化及古气候演化、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沉积物接触关系以及古地磁的变化作为确定第四纪底界的主要依据,综合研究确定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底界为2.5MaB.P.,这一界面同我国学者所确定的西北地区第四纪黄土的下限以及N.J.Shackleton等依据北大西洋DSDPsite552A钻孔剖面所确定的第四纪大规模冰期开始一致.该界面为向盆地逐渐变为整合接触的不整合面,穿过该界面气候突然变冷,并首次大量出现强壮青星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关中盆地LGT全新世剖面的土壤全氮(TN)含量分析研究发现,全氮在黄土、古土壤中的含量明显不同,黄土中均值0.294 0 g/kg,古土壤中均值0.385 6 g/kg,在剖面上呈现出明显的高值和低值交替变化的特征,这种变化与磁化率曲线可进行良好的对比,且与土壤-黄土序列对应也良好.认为全氮可作为一个气候替代指标.全氮含量高指示暖湿的生物活动强的气候条件,反之,含量低则指示冷干的生物活动弱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初步对辽宁省建平县北二十家子镇附近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分析,结果为形成于新生代中更新世的温暖潮湿的草原生态系统的肿骨鹿鹿角化石.鹿角化石硅化较强,通过区域地层与化石对比,研究区内的鹿角化石时代形成于中更新统早期.鹿角化石埋藏于黄土地层中,黄土为干燥寒冷的草原环境产物,分析得出研究区出现过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此后长期以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为主,进而推测哺乳动物受气候影响变化较大,乃至灭绝.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黄土湿陷系数与物性指标之间关系的分析,易溶盐含量与成分及难溶盐(CaCO3)含量的测试,研究了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及湿陷机理,结果表明:影响湿陷性的宏观物理因素有粘粒含量,含水量及孔隙比,易溶对黄土湿陷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在该区含量甚微,难溶盐(CaCO3)对黄土湿陷具有阻碍作用。这些宏观影响因素是其微结构本质的反映,研究证明,粘粒胶结在黄土的湿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安县黄土中的风化壳与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据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在长安县城南布容期 0 78- 0MaBP形成的黄土剖面中确定了三个时期的风化壳 ,它们由第 1 ,4,5层古土壤和风化破碎黄土构成 .黄土中的风化壳是红褐色古土壤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转变而成的 ,厚度在 3~ 6m之间 ,风化壳剖面常由 3~ 4个层次构成 ,发育时间为 5~ 1 0× 1 0 4a不等 .风化壳上部是发育好的红色古土壤 ,中部是含铁质胶膜的风化破碎黄土 ,下部是不含铁质胶膜的风化破碎黄土 .粘土矿物分析表明 ,黄土中的风化壳为伊利石 蒙脱石型和高岭石型之间的过渡类型 .黄土中风化壳发育时的年均降水量在 95 0~ 1 0 0 0mm之间 ,是黄土高原降水丰富的气候事件的显示 .风化壳的发育证明黄土中有些古土壤确属淋溶型森林土壤 ,当时亚热带气候至少迁移到了黄土高原东南部  相似文献   

18.
10月22日至28日,由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委员会召集和由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组织筹办的全国黄土学术讨论会,在新落成的武动农业科研中心举行。我校关于黄土研究工作的汇报,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黄土是农业的母质,是水库、水渠等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也是黄土区公路、铁路、工程建设及民用建筑的基础与材料。由于黄土在干燥时能保持直立陡壁,遇到浸润后易崩解并发生大量的沉陷,从而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化。所以,黄土区的水土流失,水库边坡及路堑的崩塌,塬边滑坡以及地基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的系统采样和粒度测试分析,并与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尘沉积的粒度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粒度垂向变化不大.小于5 μm颗粒平均含量为24.9%.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μm)含量均超过10%,高于西部黄土的粗颗粒含量.显示该剖面除了接受来自西北内陆的远源风尘物质外,还接受来自沉积区附近的“近源”风尘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中亚塔吉克斯坦南部的黄土序列与中国黄土高原相似, 呈现黄土?古土壤交替的特征, 前人研究发现塔吉克斯坦黄土序列中以PC3为界的下部黄土与古土壤单元磁化率明显低于上部地层, 目前对这一现象尚无合理的古气候解释。本文对中亚塔吉克斯坦南部Darai Kalon黄土剖面的典型样品进行系统的矿物磁学研究以及漫反射光谱测量, 结果表明, 从黄土序列的下部到上部, 亚铁磁性矿物的总量以及超顺磁与单畴磁性颗粒的含量均呈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 硬磁性组份(如赤铁矿或针铁矿)的含量逐渐减少, 这可能指示成壤作用强度随时间增强。赤铁矿的适宜生长条件为高温干燥环境, 因此黄土序列下部的较高赤铁矿含量可能支持气候逐渐变湿的推论, 即下部地层沉积时期气候偏干, 成壤作用较弱, 古土壤中含较少的亚铁磁性矿物, 超顺磁与单畴磁性矿物颗粒较少, 故下部地层的磁化率较低。然而, 光谱测量数据显示, 下部地层针铁矿含量高于上部地层, 由于针铁矿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湿润环境, 其含量向上逐渐降低的趋势当指示气候逐渐变干。因此, PC3以下地层的较低磁化率也可能是过于湿润的环境溶解超顺磁和单畴磁性矿物颗粒造成的。尽管高场(达2 T)等温剩磁结果显示上部地层中以赤铁矿为主的硬磁性矿物含量较少, 但上部地层红度(a*)与赤铁矿含量之间较弱的相关性指示基体效应可能对光谱测量结果产生强烈的影响, 导致对赤铁矿光谱数据的解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针铁矿含量与磁化率的良好负相关性的确指示从下至上气候变干的趋势, 这一趋势与该地区前人的孢粉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中亚塔吉克斯坦南部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乃至矿物磁学数据的古气候解释非常复杂, 在中亚黄土研究中应用基于中国黄土磁学研究的模式需要谨慎, 有必要结合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