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以高色度与高CODcr浓度的实际染料生产废水和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电解法和厌氧微生物法对废水进行处理,考察其对废水色度与CODcr的降解效果,以及对废水好氧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微电解法处理实际废水,对色度有比较明显的去除效果,对CODcr有一定去除率效果,并使废水的好氧可生化性明显提高;经过驯化的厌氧微生物能够破坏染料的化学结构,能够去除部分CODcr,并对废水的好氧可生化性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2.
利用含酚废水驯化活性污泥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MBR工艺的活性污泥,用含酚废水驯化培养以适应SBR反应条件,驯化至适应纯苯酚作为底物所需时间约为一个月,可逐渐在反应器中形成长食物链的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3.
采用BOD5/CODCr法和瓦勃呼吸仪分别对炼油废水、聚合物驱采油废水和高含盐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炼油废水和聚合物驱采油废水具有可生化性,而高含盐采油废水可生化性极差.在两种评价方法中,BOD5/CODCr法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可靠性差;瓦勃呼吸仪法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呼吸曲线,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废水能否采用生物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物化及生化两类方法处理含有难降解有机物质的废水,总结难降解有机废水可生化性提高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以及培养高效菌种技术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曹刚 《科技信息》2007,(23):45-46
制药废水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合成药物废水中有机物生化性极差,废水COD达几万以上,且废水含有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有机物,使生物处理效力降低,增加了生物处理的难度。本文拟采用强制电化学还原技术来提高制药废水水的生化性、降低废水的色度,从而使后续的生化系统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某印染企业的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催化-生化组合工艺探索了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通过实验优化了电催化预处理工艺:槽电压3V,处理时长60min,有效电极工作面积与处理废水体积数值之比为1∶6时,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44.8%。以该工艺对印染废水预处理,可将BOD5与CODCr之比由0.27提高到0.48,使其生化性显著提高。再配合活性污泥(SBR)生化法进行深度降解后,出水水质可达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可直接作为循环冷却水回用,实现印染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7.
腐蚀电池法强化后续生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腐蚀电池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以腐蚀电池反应中的溶铁量作为外部监控指标,来探求腐蚀电池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为主体处理方法,在对比SBR法和腐蚀电池法-SBR法处理印染废水降解效果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腐蚀电池对后续生化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腐蚀电池法不仅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且强化了后续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使得腐蚀电池-SBR法在COD、色度去除率上明显高于SBR法。  相似文献   

8.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种类多、浓度高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出水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提出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对活性污泥工艺进行强化,提高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与可处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SBR法处理腈纶混合废水工艺条件,考察了腈纶混合废水先经超声波处理,再经SBR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为73.3%,BOD去除率为46.4%。采用超声波对腈纶混合废水作预处理,可有效降低腈纶混合废水的COD,NH+4-N,增加腈纶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后,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法处理高含盐采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中原油田高含盐采油废水,研究不同曝气时间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法对高含盐采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可适应高含盐环境,且对不同浓度高含盐采油污水均具有较高的CODCr去除率,活性污泥驯化4~6d后,对采油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在焦化废水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生物降解率,以萘普惟一碳源分离出1株细菌CN3d。降解萘、吡啶、菲、芘时,其降解率分别达到93.0%、90.0%、99.0%和72.5%。纯培养的CN3d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率为33.6%,将其投加于活性污泥,降解率达到51.8%。鉴定CN3d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将葡萄糖和FeCl3加入改良污泥,焦化废水的最大降解率达到55.0%,这时若将焦化废水稀释至原浓度的1/2,降解率可达70.2%。试验结果表明,CN3d对焦化废水有降解潜力,改善降解条件有利于提高投菌法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
活性污泥模型碳氧化过程参数的呼吸法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开发的混合呼吸仪对异养茵好氧降解有机物过程进行呼吸测量,结合数学拟合分别对实验室污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碳氧化过程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与估计.结果表明,2种污泥各自3个组合参数估计值的变动系数CV分别在13%以内和8%以内,单参数估计值的CV分别在25%以内和10%以内,混合呼吸仪高的测试频率和测量精度能够改善参数估计精度.呼吸测量实验初始基质浓度和污泥浓度通过影响呼吸速率曲线特性(信息含量)而影响参数估计的精度,是此类实验中需要重点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焦化废水降解的生物强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测定和摇床模拟降解,试验了葡萄糖、尿素、葡萄糖复合物等营养物质、无机盐作为营养强化基质和不同废水浓度对焦化废水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牛肉膏、Fe^3+、Mg^2+等能提高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降解的能力;将废水进行适当稀释也能促进其降解;葡萄糖和Fe^3+配合,可使焦化废水降解率提高10%,使用等体积蒸馏水稀释的焦化永降解率提高33%。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动力学模型研究盐度对厌氧生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未经盐驯化的污泥和经10 g/L及20 g/L盐驯化过的污泥对废水中化学耗氧量的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研究盐度对厌氧生物的抑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用未经盐驯化的污泥处理含盐水样,当水样中含盐量小于或等于20 g/L时,盐对厌氧生物降解葡萄糖的抑制类型是反竞争型;当水样中含盐量达到30 g/L时,抑制类型属混合竞争型;用经10 g/L和20 g/L盐驯化的污泥处理含盐废水,当处理的废水含盐量与驯化污泥的盐浓度相同或相近时,驯化污泥时该种环境呈现较好的适应性;反之,当用驯化污泥处理与驯化污泥盐浓度相差较大的废水时,驯化污泥对微生物降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相差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某工业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活性污泥进行了分离和驯化,得到了能以氯代苯胺类化合物为碳源的高效复合菌群;通过好氧摇瓶实验,研究了复合菌群对氯代苯胺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特性,并对3种单氯代苯胺进行了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的pH值适应范围很广,但当pH值降至2.5时,氯代苯胺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受到明显抑制;降低化合物的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微生物量及添加苯胺生长基质等,能提高复合菌对氯代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率;生物降解速率因氯化苯胺中氯原子取代位置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含油废水处理微生物的化学包埋法固定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含油废水的特点,从盘锦某沥青厂被稠油污染的土壤和该厂含油废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活性污泥中,经过筛选、驯化实验,获得TA-11,TA-17,HA-9,HD-1 4株对油类物质具有高效降解去除能力的细菌.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采用改进的PVA-Na.Alg共固定工艺,确定了聚乙烯醇(PVA)10.5%,海藻酸钠(Na.Alg)0.5%,活性炭3%及微量生长素的凝胶剂组成.运行64 h的测试结果表明,4种菌株的固定化颗粒对含油污水中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62%,65%,68.5%和66.5%,明显高于游离菌对CODCr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高效处理含油废水微生物的筛选与驯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含油废水的特点,从盘锦某沥青厂被稠油污染的土壤和该厂含油废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活性污泥中,经过筛选、驯化实验,获得TA-11,TA-17,HA-9,HD-1共4株对油类物质具有高效降解去除能力的细菌.对筛选出的4株菌进行了含油废水处理实验,4株菌均在pH为7.0、温度为30℃时去除率达到最高值,运行64 h后单一菌株CODc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8%;混合菌株对含油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一菌种.  相似文献   

18.
On the basis of laboratory-scale-tests, the method of using immobiliz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IBAC) was found to be an efficient method to treat oil wastewater. In this research, pilot-scal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range of factors, such as oil concentration,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39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of a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fter being acclimated and identified, these bacteria were immobilized on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try(GC-MS). 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oil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50 mg/L and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HRT are longer than 1.0 h, the removal rate of immobiliz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column can stably reach at least 70%. In the field studies, 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have been changed from Pseudomonas and Bacillus at the beginning to Bacillus only after 60 days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method with immobiliz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column is the one with higher efficiency than that of the secondary floatation tank traditionally used in oil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a-烯基磺酸钠(AO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高于99%.考察了AOS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条件为:气体流量0.3m^3/h.活性污泥质量浓度6648mg/L,外加碳源COD质量浓度400mg/L.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普遍采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新技术的同时也产生了含聚丙烯酰胺(PAM)污水的处理问题。含PAM污水的特点是粘度大、含油多、乳化油稳定,故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及设施难以使该污水处理达到回注水水质的标准。对模拟含聚废水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内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油田含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采用人工模拟油田含聚废水在实验室内驯化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含聚驱采出水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44h时,好氧颗粒污泥可以将进水中的聚丙烯酰胺由350mg/L降低至150mg/L,去除率达到57%。对颗粒污泥内的优势微生物研究表明,在模拟含聚废水中对PAM起主要降解作用的微生物为产碱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