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俊 《科技信息》2009,(29):I0356-I0357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化工过程新技术,它利用超临界流体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常态流体中难以完成的化学化工过程得以实现。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历史发展、原理、优缺点,着重论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定向运动流体分子按速率分布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定向运动流体,建立流体分子按定向漂移速率分布的规律, 由之得出定向运动流体分子按分子横向运动速率分布所遵循的规律,以定向运动流体分子横向运动分量平均速率作为确定湍流现象发生的参数,从而构成了对用雷诺数可以确定湍流的微观解释.在定向运动流体中,建立流体分子按势能分布的规律.通过在定向运动流体中引入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玻耳兹曼分布律,确立了定向运动流体中分子所遵循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3.
流体包裹体是指那些被矿物捕获时呈流体相的那部分物质。在成矿过程中,流体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为解决许多地质问题提供可靠资料。流体包裹体研究很早就被应用到矿床学研究中,并且由于能够提供直接的成矿流体的基本信息,现在已经成了矿床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当超声作用于装有液体的有限容器中时,液体中的气泡对超声波辐射具有一定阻尼作用。通过对流体在超声作用下的声场分布的比较分析,探讨气泡的体积比对流体中超声声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空化泡在流体中引起的阻尼效应的计算结果与铝箔腐蚀结果比较相符,流体中气泡体积比对流体中超声声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在稳态线性声波波动方程基础上作进一步计算的方法只有当流体中的气泡体积比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行。  相似文献   

5.
介结了一种热示踪法测量流体流量的原理及热示踪流量计的设计方法 .该方法利用脉冲状热流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时间来间接测量流体流量 :首先由一个热激励器在周围流体中产生脉冲状热流团 ,热流团随流体运动过程中经过一个特殊的温度传感器阵列时 ,流体的温差将引起传感器的信号突变 ,形成标记脉冲 ;通过判断标记脉冲出现的时间可以确定流体平均流速 ,进而得到流体流量 .针对引起流量测量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实际应用要求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表明 ,该方法适用于层流状流体 ,尤其适用于较高粘度流体的流量测量  相似文献   

6.
湍动流体传热系数与流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流体传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流体传热中当流体作湍流流动时,由于湍流主体中流体质点充分混合且层流内层较薄,对流传热系数α较大。本实验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空气-  相似文献   

7.
孔隙流体对饱和土中桩基础动力阻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材料描述土体,用间接边界元法分析饱和土中桩基动力阻抗,探讨饱和土中孔隙流体对饱和土中桩基础动力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流体对饱和土中桩基础动力阻抗有一定的影响,在地基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应考虑地基土中孔隙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贯性系中静止流体内的压强与浮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贯性系中静止流体内的压强与浮力余忠泽徽州师专在普通物理教材中,关于流体静力学的内容,一般只是在惯性系中进行讨论,对于非惯性系中的流体静力学问题,阐述得较少,本文试对非惯性系中静止流体内的压强以及浮力问题对非惯性系中静止流体内的压强以及浮力问题进行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无限固体中水平流体层声波场的传播机制,点声源处于流体层中间。且考虑弹性固体介质和理想流体,根据波动方程和固体与流体界面条件及对称性进行求解,最后给出流体和固体中声势函数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
一流体内部压强的分子理论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果在流体中任一点有切应力,那么流体就要流动起来。因此静止流体中的切应力必须处处为零,换言之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应力必为纯的法应力。而且,由实验还可判定,这个法应力必定是压应力。从这一点出发应用牛顿定律可以证明:静止流体中任一点A的压应力只与A点的位置有关。而与应力所取截面的取向无关。我们把这个与截面取向无关的压应力称之为流体中的压强,这个结果就是一般所说的:在静止流体中,各个方向压强都相同。从这一点出发应用牛顿定律还可以证明:在地球表面上相  相似文献   

11.
自然循环静态流量漂移诱发动态流量振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两相流及流动稳定性理论及工程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描述了自然循环静态流量漂移及静态流量漂移过程中出现的动态流量振荡现象;研究了在自然循环系统中流量发生漂移时系统循环流量,加热段进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欠热沸腾所引起的流动阻力变化是导致静态流量漂移的主要原因;在发生静态流量漂移时系统循环流量下降,进口温度下降及出口温度上升;随着静态流量漂移的发展,欠热沸腾逐渐强烈,伴随着静态流量漂移系统内同时发生具有密度波及喷泉不稳定特点的动态流量振荡。在对现象描述的基础上,阐述了静态及动态流量不稳定发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证明在自然循环中静态流量漂移将会诱发动态流量振荡。  相似文献   

12.
李占松  王艳梅 《河南科学》2014,(11):2252-2255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是流动现象的最基本分类形式之一.非恒定流是实际存在的,是绝对的.恒定流是理想化的,是相对的.通常重视的是由于主动原因导致的流动整体非恒定性,运动要素整体上随时间变化在允许幅度内可以近似作为恒定流处理.往往被忽略的是由于被动原因导致的流动局部非恒定性,运动要素随时间明显变化的空间在允许范围内可以近似作为恒定流处理;否则则呈现为周期的或不规则的非恒定流.流动局部非恒定性是由流动实质所决定的,可由它所遵循的控制方程在相应局部边界条件下进行分析.现有一些流动的计算示例和工程实例就是该种类型非恒定流存在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以水和空气为介质,在不同倾角的水平段和悬链线段组合中,研究气液两相流可能出现的流型及其特点,其中流型主要通过肉眼观察结合压力波动检测的方法来进行辨别.同时针对实验范围内出现的部分流型,研究该流型下管段压力和压降随气液速度以及角度的变化规律,并对悬链线管段为段塞流和严重段塞流时管内含气率、气泡长度、气泡速度、气泡频率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共出现9种组合流型,4种组合区域所占区域最广;气液流速的变化对管线压降有一定的影响,水平管段的角度对压降的影响远小于气液速度的影响;液速一定时,段塞流和严重段塞流含气率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加,气速一定时,段塞流和严重段塞流含气率随液速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气体流量快速变化的瞬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气体流量突变产生沿管线衰减传播的压力波 ,它在分层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在段塞流中的传播速度。气体流量突变后 ,不同流型下其压力变化趋势相同。在气体流量突然增加的过程中 ,出现压力过增量 ;在气体流量突然下降过程中 ,出现压力过降量。但是 ,压力在两种流型中的瞬态变化机理不同 ,分层流中压力的瞬态变化取决于气体的惯性和可压缩性 ;段塞流中压力的瞬态变化过程则取决于液塞的惯性和液膜区气体的可压缩性。在气体流量瞬态变化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对应准稳态过程未出现的流型。当气体流量突然增加时 ,在分层流的瞬态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段塞流 ,在段塞流的瞬态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冲击性增强的高频段塞流 ;当气体流量突然降低时 ,在段塞流的瞬态变化过程中则会出现短时间的分层流。  相似文献   

15.
水力机械的分离为三维流动,三维流动的侧向压力梯度产生边界层的二次流动。文中将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分为近壁粘性层和接近于主流的外层两部分,通过研究垂直于主流方向的二次流动和主流的相关性,结合三维分离线的邻近流动特性分析提出了通过主流流场参数和沿流向的二维边界层流动来判断三维流动分离的准则。在垂直于三维分离线的截面内,其流动性态和二维分离相类似。边界层的二次流动和侧向压力梯度,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水力机械三维流动分离的重要因素。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均在主流方向一侧时,流动的三维效应使得三维流动比二维流动不容易分离。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分别在主流方向的两侧时,三维流动较易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16.
非恒定流下圆柱绕流产生的尾涡会对结构疲劳损伤、水流挟沙能力等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基于非恒定流桩群绕流水槽试验,采用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 ADV)测量了桩群周围的底层水流速度,分析了单峰洪水型非恒定流下,桩群绕流对底层流场、横纵向时均流速分布、横纵向紊动强度等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横、纵时均流速大小均与流量变化相关,纵向时均流速均为正值,横向时均流速在左右岸对称测点上大小一致。纵向流速相对紊动强度和横向流速紊动强度仅与流量大小有关,与流量所处的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无关,桩群绕流对附近流场的影响范围有限,且不同区域受到桩群绕流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着重探讨了关于物流的狭义和广义的定义。本文认为,物流和商流是物资流通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流通领域中,它们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共同完成流通的功能,但在更广泛更一般的情况下,物流有它完全独立于商流的行为和状态,可以形成一门独立的物流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层中单相液体渗流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单相液体的渗流特征是油气渗流研究的基础问题,低渗油层中的渗流特征迄今研究尚少,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单相液体渗流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分别研究了蒸镏水、低浓度盐水和模拟原油通过天然岩心和人连岩心流动的渗流曲线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单相液体在低渗透岩心中渗流的特殊规律。在低渗流速度下流动为非线性,在较高渗流速度下为具有初始压力梯度的拟线性流动,在渗流速度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中,流动呈现非达西型的渗流特征,这种渗流曲线特征和岩心渗透率直接有关,当渗透率增大时(实验岩心渗透率为183.6×10~(-3)μm~2)出现达西流动情况。实验表明,这种非线性——线性非迭西型流动可能是低渗透油层中流体渗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油藏大孔道内部形态结构既不同于多孔介质也不同于常见管道, 因此, 大孔道内流体流动规律也应不同于常规渗流及粗糙管流, 为方便表述, 本文定义流体通过大孔道的流动为“洞流”。为深入研究大孔道洞流规律, 以因次分析法为基础, 建立大孔道洞流规律物理模型的相似准数, 通过采用不同比例目数的砂粒, 制备了9 个大孔道洞流规律物理模型, 研究不同壁面突出度条件下大孔道的压降及流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增加, 9 个不同突出度大孔道洞流物理模型的流体流动阻力压力梯度均随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且突出度越大, 压力梯度的增幅越大;当流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大孔道洞流规律由线性流转变为非线性流;在相同横截面积及相同流动截面积条件下, 洞流的压降梯度小于渗流, 但大于粗糙管流。  相似文献   

20.
水平气液两相变质量分层流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水平井筒和常规水平管道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相似和差别 ,可以预知常规水平管流的流型转变机理及压降计算方法 ,对于井筒流动来说就需要进行修正或扩展 .根据气液两相界面波的迅速成长机理 ,考虑了管壁入流或出流的影响 ,得到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分层流向非分层流流型转变的判别方法 .并对气、液两相分别应用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 ,考虑管壁存在入流或出流对于分层流流型压降的影响 ,得到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分层流流型的压降计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