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庞阿》、《离魂记》、《阿宝》是三篇古代离魂型小说,其魂去——魂归的结构模式是这三篇小说的基本模式。三篇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心理、形象在这一模式下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主要应用避实就虚的创作手法来加以表现的,从中反映了圆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创业史》:复杂、深厚的文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业史》是代表“十七年”文学实绩的一部作品,是“十七年”社会生活的一种标本和“十七年”文学创作的一种范式。同时,《创业史》作为复合状态的文学文本,蕴含着超越体材内容、超越特定时代的文学精神,其内涵的广博深厚和写作上的成熟表现显示了柳青的大家气魂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西方文学向中国日渐浸透,终于击破中国旧文学的封建壁垒,达到中西合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从内容、形式的凝固模式中挣脱出来,自觉地走向世界的时期。鲁迅则是这一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文化巨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根柢,而且很早就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阅读过大量西方科学和文学书籍,译述过《斯巴达之魂》、《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外国文学作品,撰写过介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诗、乐、舞合一的综合艺术中的文学成分,呈现了重复叠唱的结构形式和简洁精炼的作风。《诗经》不注重叙述事件的详尽具体,而是依托于事件的梗概,去表现情感和意韵。《诗经》的艺术精神衣被后世,形成了感事性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儒家和道家分别给《文心雕龙》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文心雕龙》体现了儒道互补的特点:它把我国古代“外儒家内释老”的人生处世态度引入文学理论,在论述文学的外部规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和现实的关系、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等方面,皆以儒家思想为主;而论述文学的内部规律——艺术审美标准、艺术特征、创作构思、艺术表现等方面,则以道家哲学思想为主,又参以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主要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红高梁》等。文章结合寻根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对其不当之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田野 《科技信息》2012,(4):189-189,190
1985至1987年,马原、洪峰、刘索拉、徐星、残雪、余华、苏童等人相继发表先锋文学精品,形成一股怪异而清新的文学潮流。他们的创作在内容上、艺术上几乎都与传统小说逆向运作,比之前期现代派作品艺术视野更宽,力度更大,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更明显,不仅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畴,也拓展了艺术空间,使文学创作有更多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礼记》展现了上古语言的艺术魅力,形成了自己含蓄蕴藉、典雅凝练的文学特征。总体上说,《礼记》的文学特征表现为:含蓄蕴藉、典雅凝练的语言、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录体的表现体式及铺排敷陈的手法、灵活多变的句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柳永的《乐章集》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远胜《花间集》,在表现男女情欲、人的意识的初步觉醒上,更写出了《花间集》所未能表达出的思想。这不仅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更和时代、社会密切相关。《乐章集》的创作丰富了词这种文学体式所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的"离魂"叙事是整个"离魂"互文网链的意义焦点。它与前文本的互文关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离魂模式的似是而非,为"至情"主旨服务的离魂模式,离魂模式的互文姿态,作为互文本的"牡丹亭离魂"。  相似文献   

11.
中国鬼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起源,陪伴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鬼城”丰都更是鬼文化的集大成者。研究鬼文化的目的在于吸收其精华,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物象空间正则归一化坐标理论,研制出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大型软件包。其功能包括光路追迹,象差分析,点列图、点扩散函数、光学传递函数等象质指标的计算,两次反射鬼象和红外扫描成象系统中的冷反射对系统影响的模拟和控制,阻尼最小二乘法结构优化等等。GOLD软件适用于各种非对称、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的设计分析,经实践应用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旷云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38-41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时代性的“鬼狐史”。它的时代性表现在内容和思想两个方面。就内容而言,《聊斋志异》的时代性体现在它对时代弊病的揭露和批判,对时事的如实披露以及对时代现象的记录和思考;思想上其时代性主要表现在它对时代精神的激扬。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中共有20余幅鸡首人身神怪图像,这类图式多数在西王母座前出现,学术界较少问津。结合目前我国所发现汉画像中人兽混合神怪图像的基本情况,从象征主义角度出发,在对汉画西王母神怪侍者进行图像志的研究基础上,解读鸡首人身神怪的神性,探索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汉代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对吉祥的追求,从而生发出鸡首人身神怪驱除鬼邪的神圣职能,其中展现了汉代人超越自身主体的审美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5.
用来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鬼场暗能量近期被提出.分别从暗能量密度与哈勃函数的正比和二次函数关系出发,求解Friedman方程,推导出无量纲能量密度和态方程参量随宇宙尺度因子演化的结果.计算表明:无量纲鬼场暗能量密度在后期趋向于1而态方程参量在后期趋向于-1,呈现出宇宙学常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鬼怪观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化现象,鬼神崇拜和鬼怪文学体现了人类或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水平。在研究鬼神文化的过程中,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鬼怪观上的相似点,发现这些相似点反映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及自身时所遇到的共同困惑。作为鬼怪文化载体之一的鬼怪文学,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反映了人类对“人鬼关系”模式的推测。  相似文献   

17.
李贺的诗渗透着人生的悲剧感,充满着对时间、生命以及宇宙世事的探求与追问,同时,融入了李贺复杂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大胆想象,神思飞扬,用语险奇,色彩斑斓,喜用"鬼"、"泣"、"死"、"血"等字。李贺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矛盾中抗争,李贺及其作品,留给人们太多的沉重思考,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六朝志怪作为中国古小说的发轫,其中的幻想因素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中国当代奇幻小说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幻想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主体部分。以幻想为基础,可以看到当代奇幻小说对六朝志怪小说在幻想方式上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无网格节点追踪自由边界的变形,建立了一套求解可压缩多介质流场的最小二乘无网格方法.将界面定义为具有双重含义的动态无网格节点集合.使用虚拟流体方法处理介质边界节点,构造界面两侧的虚拟节点,根据介质的种类将流场划分为若干个单介质区域.为抑制界面处流动参数的非物理震荡,采用局部界面Riemann问题解更新界面节点和虚拟节点的流动参数值.使用局部点云重构技术处理界面附近的动态点云.引入AUFS格式求解ALE形式Euler方程的对流通量.一维激波管和二维复杂大变形的多介质问题计算结果证明文中提出的动态无网格法是可行的,能够准确地追踪界面的复杂变形,并对界面附近的变形点云进行合理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中"咬鬼篇"记录了一个看似荒诞的"见鬼"故事,但实际上这个故事完全真实。《咬鬼》文中各项细节,与现代医学上所说的"睡眠瘫痪症"完全吻合。老翁被登床压腹而手足如缚,是典型的睡眠瘫痪症状(民间俗称为"鬼压床");老翁看到的"女鬼"其实是"睡眠瘫痪"中所经常伴生的幻象;"咬鬼"的事件是由"屋漏之水流枕浃席"所引发(根据弗洛伊德"释梦"理论);老翁摆脱"睡眠瘫痪"的方式也暗合于中西医原理。"咬鬼篇"所载故事,在瘫痪症状、产生幻象、病症诱因、对治方法四个方面,与"睡眠瘫痪症"完全吻合,这就充分证明了"咬鬼篇"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