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人性观与行为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绝大多数人会从人自身,即人性中寻找。然而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为此形成了不同的行为决定论。其中生物决定论认为生物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行为由人的生物性决定;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行为由人的文化性决定。这两种人性观均未完整地认识人性的内涵,两种行为决定论均是不正确的行为决定论,实际上人性由各种人性因素构成,人的行为是它们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一、人性与阶级性都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关于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问题,历来谈得较多的是文学的阶级性,人性往往成为禁区,似乎一谈人性,便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作品里的人物稍有一些人情味,就被批评为丧失阶级立场,没有阶级观点,仿佛人生下来只能有阶级,不可能有人性。其实,人的阶级性和人性都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的意见。我的看法是: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科学真理一般是有阶级性的。本文试围绕这个基本观点作一些论证和说明.明确两个基本概念要讨论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首先应当明确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什么是真理;第二,什么是真理的阶级性.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人们的认识是人脑对于物质世界的反映。一种认识、思想、理论如果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那么,这种认识、思想、理论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反之,一种认识、思想、理论如果歪  相似文献   

4.
正人性这种形而上的东西通常只会出现在人们观影后的一声叹息里,而在现实生活当其真正出现时,人们则常常会有切肤之痛,人性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了悲剧的代名词。其实,人性莫过于人们生而为人的初念,并在长时间社会环境中所养成的精神状态。作为一贯的人性本念,善良、同情心、爱等正能量的表达即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人性;相反,诸如暴力、贪婪、嫉妒等人类的普遍罪恶则为大众所唾弃,因此其并非普世的人性。说到这,便会引出这一个问题:人类遵守普世的人性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在阶级社会里,文学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超阶级的共同人性,这是近几年不少人提倡,并通过艺术实践作形象表现的一种观点。例如,在理论界就有不少人多侧面地探求共同人性的依据和特征,把它视为解决理论难题的一剂灵药。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人道主义和共同人性更成为一种时髦。有的作品不仅从性爱、母爱、友情及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去证明其存在,甚至在写硝烟弥漫、两军对垒的阶级搏斗时也尽情渲染,竭力突出人性感化的神奇力量。这种观点、倾向是否正确、健康?这是很值得辩一辨的。提倡共同人性的同志一般从人的属性入手去论证自己见解,本文也从这里入手,仅就他们的主要论点作些粗浅分析,提出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就人性与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这次讨论吸取了五六十年代关于人性论讨论的经验教训,从多方面深化了对人性与阶级性的认识,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出现了不少的分歧。其中,艺术理论界结合艺术现象,探讨了人性与阶级性的五种基本关系,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极大地推进了艺术理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是构成一定的道德观念的客观基础。道德的根源既不在于神的启示或超验的绝对精神,也不在于人性、人的本质,而在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根本方法。但是,近几年来,在伦理学研究中,有的同志提出人性是道德的根源、基础或土壤,人性是评判各种道德的标准等论题,认为只有用人性理论分析道德现象才能解答道德问题之谜。笔者认为这种观点重复了历史上人性道德观的错误,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法与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法的研究最终要追寻到人的本性。文章首先指出人们对法性、人性内涵的认识,然后对法与人性的关系进行论证,旨在揭示法性中所蕴含的人性思想,目的是唤起在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9.
关于个性问题,从基本观点来说,从来就有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见解的斗争。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个别的个体所具有的抽象属性。就其现实性来说,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生产关系,其他社会关系都是居于从属地位。因此,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就是人的本质。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人的阶级性就是人的本性、本质。这一切都清楚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是没有超阶级的个性的,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人性的认识应该具有多元性和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阐释只是一家之言,完全可以从另外的理论角度审视人性的本质属性。人性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识,人类语言的符号性特点可以成为人之为人的确证。文学这种语言符号由此获得了自由的独立性,它成为人类自身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言说方式。在此意义上,文学才是人学。  相似文献   

11.
对人性的认识应该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阐释只是一家之言,完全可以从另外的理论角度审视人性的本质属性。人性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根本标识,人类语言的符号性特点可以成为人之为人的确证。文学这种语言符号由此获得了自由的独立性,它成为人类自身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言说方式。在此意义上,文学才是人学。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失业”而自豪。殊不知,这种“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五个人吃着三个人的饭”的做法是一种虚假繁荣。当市场经济的澎湃巨浪荡涤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后,这一脆弱的表象便最终被打破,包括一部分有专长、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在内。如今失业、下岗等已无情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门话题。 人们不禁要问:是凡下岗,一般由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所招致,由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排斥所形成,由企业经营机制僵化带来效率低下所造成,按理说,甚富竞争力的企业人才不应在下岗之列。那为何作为职工中的精英力量  相似文献   

13.
陈辉 《科技信息》2009,(22):I0364-I0364
弗洛斯特对人性的探索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物质文明的进程,但同时也加速了其精神文明的崩溃,一切传统的东西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和冲击,人们深深认识到,但人类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大自然进行贪婪的索取时,他们丧失了家园和真实的人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一片喧嚣声中毁灭了。在这种局面下,弗罗斯特以清新质朴的取材于新英格兰农场生活的诗文来影射整个美国、整个世界、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14.
对人性的探讨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永恒的主题。佛教对佛性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性由染转净、改过迁善直至达到大圣大贤完美人格的追寻。那么,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人性的自我完善到底是对本性的回归,还是基于后天修习的结果?法相唯识宗的种习理论给予人们以不同传统思维框架的解读,该宗对种子"本有"还是"新熏"的反复辨析无疑给我们正确地认识人性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社会带给人们丰富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淡漠,物质的充裕越发衬出精神的匮乏.人们需要贴近自然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并不是某一种单一的物品,这是一种气息,一种可以充斥于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气息.而最能把这种气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便是肌理.生活中大到居家建筑小到牙具梳子,肌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们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肌理带来的快感.肌理的表现方式有无限种,每一件产品在设计者的眼中都是一件艺术品,而作为设计里的一部分,研究肌理是为了使作品更得人们青睐,使产品的市场更为广阔.同时肌理可以弥补工业社会产品里很多没有的情感,填补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助与空白.  相似文献   

16.
“真”最基本的原初含义是指未经人为的东西,即本原、本性、本来的面貌。价值范畴的“真”指符合人们利益、合乎人性发展的真理性认识。古今中外对“真”的认识都是与人的认知活动密切联在一起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朴实的真理,是“真”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壮族禁忌的形成发展及特点禁忌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禁忌的产生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息息相关。人的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是不是禁忌产生的唯一决定因素呢?这得从壮族民间禁忌加以细究。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与动物界刚刚分离,人们的智力商数极低,对各种现象的认识能力极其有限,如人们对人类的起源问题还没有正确地认识,往往对自然现象中某些动植物的繁衍现象加  相似文献   

18.
颜元对朱熹人性论的批判,是以实事实行作为着眼点的。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第一,颜元以"气"为人性的本原,加上"理气融成一片"的理气观,批判了朱熹的以"理"为人性的本原,这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开端;第二,颜元以"人欲合理"来驳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变化气质"的要求,进而指出"气质之性"是人唯一的本性来批判朱熹的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又以恶由"习染引蔽"而产生来批判朱熹的"气质有恶",使"气"的人性本原得到了体现,并为修炼注重实行与践履的修心养性工夫提供了理论根据,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焦点;第三,颜元以"习动"来批判朱熹的"主静"和"死读书",而主张人们成为既对自己又对天下有利的人,正是他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归宿。颜元对朱熹所作批判,把对人性论的着眼点从形而上的东西转移到了形而下的东西上来,具有鼓动人们在实际事情与行动之中以践履来求道并修养自己身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几部中篇,在展示人们惯常认为的一些洋场怪状及人性负面外,主要是描述了生活于乱世而又一无所长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及她们为了生存而作出的各种努力和挣扎。这种女性的生存最终都指向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这一认识渗透了张爱玲自身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20.
人的价值历来受到重视,特别在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教育中,更为广大青少年所关心.对此间题,必须在理论上槁清一些根本任认识,从而使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是人的价值?这个问题首先得从价值谈起.哲学上讲的价值指的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客体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讲: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依据客体的不同可以把人这一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