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氢键诱导型侧链液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传统的侧链液晶高分子和氢键诱导侧链液晶高分子进行了对比,并概括了形成氢键诱导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几个体系,对于这种新型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醇侧链液晶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醇羟基的给质子能力和苯乙烯吡啶上的氮原子的受质子能力形成的氢,通过分子自组装合成了聚乙烯醇侧链液晶高分子,该物质是以聚乙烯醇为高分子的主链,以苯乙烯基吡啶液晶基元作为侧链的热致液晶,该侧链 晶高分子具有较低的相转变温度和较宽的液晶工范围,通过氢键连接液晶基元和聚合物主链相对减弱了聚合物与液晶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两者的空间和极性效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二聚体、四聚体,并将其接枝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上得到侧链液晶高分子。讨论了侧链结构与液晶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理科1997年度获奖情况一览表奖励名称等级获奖项目获奖人校内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奖2锑、铕、铈的国际原子量新标准张青莲钱秋宇赵墨田王军化学学院3甲壳型液晶高分子(侧链型刚性液晶高分子)研究周其凤宛新华张东等化学学院3现代模表示论及其应用张继平数学...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对-(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联苯酚酯,将其与聚甲基氢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型液晶聚硅氧烷。用红外及^1H-NMR方法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从NMR谱上得出,聚合物含有17.6%的α-加成侧链,与作者不久前提出的液晶聚硅氧烷一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α-加成侧链的推测相吻合。此外还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单体与聚合物的相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螺旋型聚乙炔盘状高分子液晶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赵可清教授于2006年获得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为50673069。大共轭π-电子体系的多环芳烃盘状液晶具有较好的自组装有序性和优良的光、电、磁物理特性,是一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高技术领域有较大应用前景。本项目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含乙炔基和苯乙炔基通过间隔基或直接连接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单体,并在分子设计上采用含手性柔链(R*),可形成氢键的官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对氢键溶液的模型体系进行研究,给出了Aa-Bb-Cc型氢键溶液体系在凝胶点后的溶胶分子数、悬吊链节数、弹性有效链节数、有效交联点数和弹性有效链数等各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案,并对A2-B3-C2型氢键溶液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溶胶中的链节数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网络中弹性有效链数、弹性有效链节数和有效交联点数都是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悬吊链节数是先随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随反应程度的增加减小,表明网络结构在逐渐趋于紧致.进一步分析可得知给体的活性对凝胶点后的氢键体系的网络结构有一定影响,这为控制氢键网络的结构提供了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聚对羟基苯甲酸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液晶高分子,讨论了反应的接枝效率和液晶侧链对聚合物热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带有对称双阱势的氢键链中孤子与杂质的相互作用,排斥型杂质对孤子提供一个势垒,吸引型杂质对孤子提供一个势阱,并且吸引型杂质获取孤子的能量形成局域振荡模,被杂质散射的孤子存在一个临界速度,只有入射速度大于临界速度的孤子才能穿越排斥型杂质,或者不被吸收型杂质捕获。  相似文献   

10.
液晶聚氨酯的热性能研究林保平,尾之内千夫,冈本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18)(爱知工业大学,日本470—03)有关主链型联苯液晶聚氨酯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已有多篇文献报道[1~4].由于主链型联苯液晶聚氨酯是热致型液晶高分子,因而在各...  相似文献   

11.
利用解偏振光强(DLI)、广角X-射线衍射(WAXD)及密度测定等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尚有争议的聚合物液晶态相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就聚合物液晶相的均相异相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聚合物液晶相仍是一个异相系统,但由于聚合物处于液晶态时,分子排列比较规整,加之其特殊的粘度特性,致使液晶体系中液晶的不完善程度较结晶的不完善程度小,也即液晶度高于结晶度,从而解释了聚合物由结晶态进入液晶态时解偏振光强突然增大的反常行为。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侧链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单酯,将不同含量的CNT接枝到侧链液晶单体上,然后液晶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液晶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考察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排列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少量的碳纳米管能够较好地分散在复合材料基体中;DSC结果显示,CNT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清亮点,增加了液晶区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分子液晶浓度、添加剂含量、蒸发温度和蒸发时间四种制膜参数对含有高分子液晶的聚砜超滤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添加剂含量外,其他制膜参数都是通过改变初生态膜(液态膜)表层聚合物浓度影响膜表层孔径及孔隙率.在一定范围内,高分子液晶浓度增加,膜表层孔径减小、孔隙率增加,超过此范围则结果相反.添加剂浓度的增大,使膜的孔隙率升高,而且使膜内部指状孔长度增加、连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刚性较强的介晶基团与较柔软的非介晶基团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较低相变温度的向列型液晶高分子─甲亚胺液晶共聚醚,并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计(DSC),X─光衍射对其相变温度和液晶态进行了测定和表征,研究了非介晶基团对液晶共聚醚相变温度、液晶态的影响,以及液晶聚合物的相变温度与其共聚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两种液晶单体 4 丙烯酰氧基 1 丁酸胆甾醇酯和 4 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通过接枝共聚 ,引入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中制得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 (DSC)及偏光显微分析方法 (POM )等研究了该系列液晶聚合物和单体的液晶性能·随着聚合物结构中胆甾醇酯类单体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 ,系列液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所有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  相似文献   

16.
以液晶高分子流体为代表的各向异性流体其流动状况颇为复杂,本文研究柱坐标系下管内液晶高分子流体定常流动,得到了液晶高分子流体管内定常流动的速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与砜与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拉伸实验证明,液晶聚合物的分子链刚性越大,越易取向成纤,对基体树脂的增强作用越显,若添加第三组分为增容剂,改善了液晶聚合物与聚砜间的的相容性。则材料的力学性能又一次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三种聚硅氧烷侧链型高分子液晶,用静态法将它们分别涂渍在经预处理的玻璃毛细管柱上,制成高分子液晶气相色谱柱。测定了色谱柱的柱效及其随载气流速、测试柱温的变化,以及对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的分离选择性。测试结果表明,其中两种色谱柱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9.
Ionic conductivity in crystalline polymer electrolyt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djourova Z  Andreev YG  Tunstall DP  Bruce PG 《Nature》2001,412(6846):520-523
Polymer electrolytes are the subject of intensive study, in part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use as the electrolyte in all-solid-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These materials are formed by dissolving a salt (for example LiI) in a solid host polymer such as poly(ethylene oxide) (refs 2, 3, 4, 5, 6), and may be prepared as both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phases. Conductivity in polymer electrolytes has long been viewed as confined to the amorphous phase abov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where polymer chain motion creates a dynamic, disordered environment tha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facilitating ion transport. Here we show that, in contrast to this prevailing view, ionic conductivity in the static, ordered environment of the crystalline phase can be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equivalent amorphous material above Tg. Moreover, we demonstrate that ion transport in crystalline polymer electrolytes can be dominated by the cations, whereas both ions are generally mobile in the amorphous phase. Restriction of mobility to the lithium cation is advantageous for battery applications. The realization that order can promote ion transport in polymers is interesting in the context of electronically conducting polymers, where crystallinity favours electron trans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