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民族意识与民族自我意识不能划等号。要把民族意识研究引向深入,必须建立民族意识的科学概念。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中对民族存在的知识、意向、决策三类观念的总和。它有具体和抽象两种形态:具体民族意识是民族范畴中,人们对具体的人、事、物的民族性的认识和心志反应,其核心是民族自我意识;抽象民族意识是非民族范畴中,人们对民族存在的宏观认识和反应,其核心结晶是民族社会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2.
民族意识是一般社会问题转换生成民族问题的思想基础。民族意识的能动作用贯串于民族问题的全过程。因而对民族意识进行有效调控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民族意识得到有效的良性调控,民族问题就得到妥善解决;反之,民族意识一旦受到恶性调控,就会造成灾难性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强化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因而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竞技体育对于增强民族意识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到审时度势,巧妙运用,运用得当便会成为发展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意识研究的创新之见──推荐“民族意识及其调控研究”徐杰舜笔者在1989年12月撰写的《论民族自我意识》一文的开篇中曾说过:“民族自我意识,即民族意识,这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忌讳的问题,现在,随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繁荣的发展,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民族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创新意识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而危机意识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存在着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民族意识的觉醒始于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伴随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意识逐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和爱国情感的体现。按地域的角度划分,通过论述各地区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打破民族界限,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史实,展现民族意识初步觉醒的发展历程。这是对民族意识发展阶段性问题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存在着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民族意识的觉醒始于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伴随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意识逐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和爱国情感的体现.按地域的角度划分,通过论述各地区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打破民族界限,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史实,展现民族意识初步觉醒的发展历程.这是对民族意识发展阶段性问题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欧洲意识”的培育是欧洲联合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欧洲意识”与“民族意识”都是人们对地域性共同体归属和忠诚的一种情感。正如“民族意识”是维系近现代民族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情感基础,“欧洲意识”也是将欧洲民众集合在一个超国家新共同体内的必要的精神支柱。促使当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与决定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相似的,近代“民族意识”形成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在“欧洲意识”培育过程中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华夏民族是先秦众多民族斗争与融合的产物,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其民族意识日益鲜明,并由此产生了一套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和策略,华夏民族形成时期的民族思想,已包含了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反映,对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个时期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有助于我们探索汉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点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以民族意识为中心的社会调控的方针和策略。基本内容是:确立人民利益原则,通过四个观念和四项指标,把稳良性调控的大方向;运用国家机器,全面启动社会调控系统,构成疏而不漏的调控网络;此外,针对中心环节的协调与控制,分析了应当理顺的两种形态三个方面的纵横关系,和必须抓紧抓好的重、难、热三个要点;最后,还指出了进行民族意识以外的社会因素调控所需把握的两种辩证关系,强调促进民族意识调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民族识别》一书用“四大特征”的民族理论框架来阐释民族识别,未能发掘出这项创举蕴涵的理论价值。这种理论内涵的精髓是费孝通创立的“多元一体”学说。只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并着眼于民族意识与民族存在的矛盾关系,就可以找到千变万化而又实实在在的民族特征,也找到了阐释民族识别经验的关键:民族识别在本质上是一场良性的民族意识调控。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民族意识的生产、功能及走势,认为民族意识在世界范围内日益衰败的总趋势是无法逆转的。  相似文献   

13.
傈僳族是一个横跨中缅泰印四国国境而居的跨国民族。近年来,由于以云南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傈僳族发展促进会等为代表的各个傈僳族学会、研究会的成立,促进了国内外傈僳族群众之间的民间交流与互动。随着族内交流互动日趋频繁及民族精英的引领,傈僳族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具体表现在:缅甸傈僳民族发展党的成立,新族标的产生等。如何正确看待傈僳族民族意识的增强,是我们处理跨国民族问题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为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保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世纪之交,少数民族地区在走向市场过程中,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民族政策已滞后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者认为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建立中央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等9个方面对民族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宠儿》以对民族历史的重新把握,对民族记忆进行重新召唤,重塑美国黑人被奴隶制破坏了的自我意识、民族意识。小说中祖孙三代人的自我意识构成一条从觉醒到复归再到重塑逐步完善的历程;而整个黑人民族意识也从扭曲到自觉、成熟。寻求自我的历程和重构黑人民族意识的进程紧密相连,这是使黑人真正走出奴隶制的阴影,成为真正的自由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主权越来越突显出其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文化主权和经济主权、政治主权、领土主权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国家民族意识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主权现在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另一方面是周边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注"与争夺.要维护文化主权、提升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需要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保护民间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钟雪痕 《科技信息》2010,(8):I0058-I0058
由于民族院校的班级是由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组成,这些大学生各具特色,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事情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不同,这给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民族意识、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班主任做好表率作用、关爱贫困生、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与家长保持联系六方面简略探讨了如何做好民族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民族意识调控论──中美两位学者的对话龚永辉[美]G·帕·里奇[作者简介]龚永辉,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南宁市十届人大民族华侨宗教委员会委员,《当代广西》大型丛书编辑部副主任。代表作有《族际识 》。近年专攻民族意识调控理论。格雷戈路易·帕·里...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干部政治参与意识普遍增强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与我国特定的民族关系结构、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战略的运行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作为公民个体和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代表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对国家结构体系、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部署的基本态度。自身国家观与民族观结构层次,将会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1年,是一段台湾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亦充满着台湾人民前仆后继、永不退却的反殖民统治的斗争。这些反殖民斗争,不管是暴力的武装抗日,还是非暴力的民族运动和文化抗争,无不体现出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坚韧的民族性格。正是这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强烈的民族意识,才使得台湾人民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后,迅速重回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