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太阳一旦消失,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会无法生存。事实上,地球的气候多亏获得太阳的能量才得以维持。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现在的地球。  相似文献   

2.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5,(12):F0005-F0005
每天都是这个太阳,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地照耀着我们的地球,只因有了它,才有了地球上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都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毫不奇怪,因为我们生活的一切都与太阳息息相关。因为太阳对人类太重要了,古人毫无例外地都把太阳奉为神明。人们始终关注着太阳,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不停地对太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人造太阳”看起来像个菠萝,法国的像个水杯……说什么呢?我们的太阳50亿年后就要熄灭了。到时候,还不得各国的“人造太阳”轮番上天提供光和热?假如太阳熄灭了,人类还会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吗?会有另一颗太阳出现吗?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快来看同学们的超级想象吧!  相似文献   

4.
下期看什么?     
《科学世界》2011,(11):95
太阳:地球活力之源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太阳发生异常变化为什么会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呢?太阳一旦消失,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会无法生存。事实上,地球的气候多亏获得太阳的能量才得以维持。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现在的地球。太阳总在发光,它的样子似乎永远也不会改变。其实不然,太阳有时会出现巨大的爆发,有时还会进入稳定的休眠期。因太阳活动发生的变化有可能使地球变暖,也有可能使地球变冷。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的12月22日开始,太阳就进入了摩羯座,经过29天的漫步,也就是今年1月19日才会离开,去拜访另一个星座……不要误会,太阳本身没有移动,是我们所在的地球在移动。我们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感觉到地球是静止的,而太阳在星空的位置却由于地球的转动而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对地上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进而使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环境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0,(1):38-43
太阳发出的光芒持续不停地照射着地球。如今,太阳有些奇特,在太阳表面本来总可以看到的那些像污点样子的“黑子”全都消失不见,这意味着太阳活动十分微弱。这是怎么回事?本文就来说明太阳活动的特点和机制,并介绍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冀言 《大自然》2009,(5):29-31
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没有它我们将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太阳哺育地球万物,没有它就不会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家园。火红的旭日朝霞同殷殷的落日余晖都是无以言表的美景,目睹此景,忧郁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  相似文献   

9.
李德 《安徽科技》2000,(10):44-47
太阳是光和生命的源泉,它时时刻刻、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散发能量。有了它,才有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木争荣、百草芳菲;才有了长空风云变幻,大地沧海横流;才有了适宜于万物生长的气候环境。 然,不久前,科学家们发出警告,2000年为太阳活动峰年,此期间太阳表  相似文献   

10.
黄日良 《广东科技》2009,18(24):184-184
万物生长靠太阳,有太阳才有生命起源.空气、水、太阳三结合成为生命生长的自然环境,有水有空气没有太阳是不能生长的,假如地球没有太阳照耀,地球表面温度就会是零下100℃,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太阳是生命之神,它每天发出的万丈光芒和巨大热量究竟有多大不能计算,无法比拟.假如地球上没有泥土沙石,全是煤炭而且整个地球都在燃烧,发出的热量与太阳发出的热量相比还要小好几倍.太阳发出的巨大热源靠什么产生呢?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宇宙中星星、月亮、地球、太阳无非是泥土沙石为主体,难道金星是金矿,木星是木头,水星是冰和水,土星是泥巴,火星是煤炭在燃烧?肯定不可能.太阳不是泥土沙石构成全是核原料,核原料必须够纯度,必须有物理反应才能发出巨大热量,是神仙在太阳上进行核反应?就算是核反应发出巨大热量,核反应光照到人体是伤害致命的,就算是核反应也不能持久不灭,肯定不是核反应产生的太阳能量.  相似文献   

11.
“两小儿辨日”中,两小儿从太阳的大小和凉热出发,辩论日出与日中太阳与观测者距离的远近。文章从天文学的角度探析了日地距离的变化,计算了距离变化对太阳视大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少的影响,结果显示距离的变化不是引起太阳视大小和冷热变化的原因。视觉因素是造成太阳早晨中午视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地表气温的差异直接导致观测者对太阳冷热感觉的差异,而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和太阳穿过大气层厚度的不同则是造成地表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相比于其它颜色的光,红光因波长较长而被大气散射的较少,因此当太阳早晨穿过更厚的大气时,剩下红色光较多,从而造成早晨的太阳发红。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表明,跟踪太阳时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要比电池板方位角固定时高出36.7%。因此,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我们通过研究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规律来确定如何选取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方位角与倾斜角并以此设计出跟踪太阳的方案,达到提高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Z轴,Z、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将太阳系天体对地运动分解成其对地心的波动和自转运动,并推导出太阳、月球、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理想波动运动方程,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并给出螺线要素,指出实际运动时的修正方法.以从角度的周期性变化描述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位置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自转和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呈周期性变化;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螺线运动轨迹与太阳系天体、地球上某参照点间的绝对距离无关,只与太阳系天体的对地心的横向幅度(距离比值)、角度、地球自转角度、黄赤道夹角相关。最后对太阳直射点进行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五大行星对地球波动运动方程曲线,且对此进行了叠加。叠加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某点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说明文中推导与分析正确。  相似文献   

14.
将军崖岩画与大汶口陶符是中国发现的重大历史遗迹,它们是东夷太昊、少昊部落集团的历史文化遗存,将军崖岩画呈现的是日、鸟、星等图腾崇拜,大汶口陶符呈现的是日、鸟、山图腾崇拜。虽然二者蕴涵的文化信息有差异,但二者具有远古历史文化的一致性。将军崖岩画与大汶口陶符都是泰山文化的前身文化遗迹,是史前泰山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熵与地球生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球上任一地区接收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周期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周期性变化,由此及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状况出地球系统在一个周期中的熵变公式,得出地球系统平均负熵流功率,由于地球系统温度的日周期变化源地球自转,因而地球自转是地球系统熵变功率为负的根源,又由于生命生存、生物进货依赖于负熵流,得出重要结论:地球自转是地球系统生物进货和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并且还对人体热熵流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6.
浅谈铜鼓太阳纹饰的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和铜鼓都是古代先民自然崇拜的实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形成了对太阳的崇拜,在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将崇拜太阳的一些礼仪寄托在铜鼓之上,产生和发展了精美的铜鼓纹饰。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球与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之间的关系出发,介绍了地球自身及其在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中的13种不同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温斯顿编制的美国NOAA卫星第一批45个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图,包括吸收太阳辐射,反射率及射出长波辐射。而地-气系统辐射平衡是用公式计算的,首次对地-气系统辐射平衡理论各分量从数值上进行逐月的和年内的纬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推移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吸收太阳辐射,反射率和射出长波辐射的纬向分布,和理论说明的变化是完全一致的,这45个月正处于太阳黑子数相对少期,该期间的太阳辐射应是偏弱的。  相似文献   

19.
讨论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看做椭圆的情况下,处于地球公转轨道面内的地球上的人离开太阳的距离的变化情况。初步解决了“两小儿辩日”中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TEM,UV-Vi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性能特征;分别制备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和0.8%的改性PC阳光板,并采用氙灯气候试验机对纯PC和改性PC阳光板进行了人工加速老化.结果表明: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PC阳光板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对PC阳光板有一定的增韧作用,改性PC阳光板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其中,0.1%纳米TiO2改性PC阳光板的效果最好,老化400 h后的色差值为2.56,仅为未改性时的四分之一,老化800h后的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大于95%,相比纯PC提高了1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