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五·四”以来的戏剧,即使最优秀的都只能是短小的独幕剧。大多数剧作家只能运用独幕剧的形式和改编西洋剧,缺少驾驭深刻反映广阔的生活、人物众多、冲突复杂、结构宏大的多幕话剧的文学样式的功力;而曹禺高度的戏剧文学成就为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1934年《雷雨》发表以来,半个多世纪常演不衰,保持了长久的魅力,探其根由,高度的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至关重要的。要探讨《雷雨》的艺术成就,我们不妨从构成话剧文学样式的主要因素——人物、冲突、结构、语言四个方面着手。曹禺的《雷雨》就是高度满足的这些要求,并以其完美结合和独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话剧文学的一个高峰,从而定了这个五四以来新兴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雷雨》作为一部话剧,主要以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剧作中众多典型而有诗意的人物都是通过对话塑造出来的。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不同人物的对话又能体现出不同的话语交际原则,作者在创作中运用这些原则设置人物对白,成功的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剧中人物的教养、身份和戏剧冲突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在话语交际中遵守或故意违反某些原则,以达到其话语交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塑艺术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展现思想和主题。 曹禺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精于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各种形式的矛盾冲突,精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物关系中具有戏剧性的因素;而他更善于通过精彩的戏剧语言使它们获得直观的体现。他的代表作《雷雨》,之所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话剧运动的若干理论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话剧运动的若干理论起点钱理群1934年的酷暑,23岁的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三年级学生曹禺,坐在校图书馆杂志室一个固定位置上,沉浸在《雷雨》的生命创造里,竟觉不出夏风的吹拂,窗外蝉声的聒噪这时的曹禺,还没有涉入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他毋宁...  相似文献   

5.
话剧《雷雨》表现了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话剧《雷雨》表现了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在197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使用中的普遍性:礼貌现象》的文章,提出了“面子保全论”。话剧《雷雨》中的大量对白无不投射出“面子保全论”,无论是威胁说话人自己的面子,亦或是对方的面子,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面子保全论”在《雷雨》中的运用。本文从积极的礼貌策略、消极的礼貌策略、公开的毫不隐讳的威胁面子行为以及隐晦的委婉的礼貌语言手段四个方面分析了“面子保全论”在《雷雨》中的运用,由此可知面子保全论有利于平时的交际,以便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8.
人与世界话剧中的人物语言必须顺应语境发展、符合角色身份和性格,剧作家籍此突显主题。本文依据Verschueren交际际语境三要素——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对话剧《雷雨》中人物鲁侍萍和周朴园的言语进行分析,诠释人物语言的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9.
以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4部话剧为考察范围 ,分析叹词在话剧语言中的句法分布 ,探讨叹词在话剧语言中的表意功能 :(1)、强化人物情感的表达 ;(2 )、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3)、推动情节发展。由此推知 ,叹词与拟声词不同 ,应为独立的一类。  相似文献   

10.
由香港主办的第六届华文戏剧节,恰逢香港回归十周年、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因此在戏剧展演的同时,香港戏剧协会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合办了“戏·游”香港舞台中国情展览,香港电影资料馆主办了“雷声大,雨点也多——银幕上的《雷雨》”电影回顾等一系列活动,以介绍香港戏剧及剧社的历史发展,昭显香港华语戏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部优秀剧作的语言是生动有力的,每个角色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性格,都能帮助剧作家突出自己的主题。而根据语域理论,由于交际情景不同,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变体,即语域。戏剧人物的性格通过台词在语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戏剧翻译中译者能否实现功能对等,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在译文中重塑同样个性化的戏剧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对《雷雨》及其英译进行对比语域分析来探讨戏剧翻译中功能对等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话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既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中话剧台词即人物间的对话是话剧的灵魂。话剧中人物的对话既受语言结构规约、文化规约与话剧艺术规约的限制,又受剧作家及角色意图的支配。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试图从"意图"意义和"规约"意义这两个切入点分析作为特殊言语行为的中国话剧对白,并以《茶馆》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为例,探讨话剧翻译的有效途径。最终提出,只有充分考虑话剧对白这种特殊言语行为的语言规约力量和施为力量,对其加以仔细揣摩、全面理解与恰当转化,才能得到最优化的话剧翻译。  相似文献   

14.
戏剧对白完全由人物对话构成,是戏剧语言的灵魂。在处理人物对话中的文化因素时,译者应考虑到文化障碍与译入语的语言传统等问题。本文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读戏剧对白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歌剧是一种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精湛的舞台表演、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以及强烈的戏剧冲突等特点使得歌剧艺术不断的蓬勃发展。其中《苍原》自1995年在辽宁歌剧院首演至今,它表现出了史诗性、开放性、戏剧性等三大艺术特点,在中国它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歌剧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舞台服装作为"角色包装",是角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以符合艺术形象造型法作为前提,以假定性、直观性与舞台化的形象语言作为手段,使戏剧要素在演员形体上得以体现,最终创造生动可视且渗透着戏剧性的服装形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舞台艺术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抒情型话剧体式专注地在理想和情感的层面上结构艺术世界.选择诗意的人物和人物诗意化处理,生活图像理想化、人物关系心灵化和戏剧冲突情感化的追求,对诗和诗意化语言的刻意借用,以及经常给剧作涂抹上或浓或淡的传奇色彩等等,共同构成了这类话剧体式的艺术特征.抒情型话剧体式在五四话剧体式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最大的戏剧流派之一,盛行于五、六十年代,它不仅在欧美各国为现代派作家竞相采用,即便在东方乃至我国的戏剧舞台上,也不时可见此类剧作。川剧《潘金莲》、话剧《孔子·耶稣·列侬》即是典型例证。可见荒诞派戏剧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广泛影响。认真研究一下这一戏剧流派,无论是对了解外国戏剧的创作经验,还是对繁荣我国文学创作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思维的规律是逻辑,语言的规律是语法;而语法是研究语言规律的科学,修辞则是研究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思维要与语言联系起来,才能做到语言人物化,即个性化”。要使人物语言更能收到动作性、抒情性及个性化的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本文就曹禺《雷雨》戏剧语言的修辞手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 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量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 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