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HV在鸡胚连续传代中的滴度(ELD50/0.1ml)由第10代的10~4不断增加到第40代的10~8。第30代以前的DHV保留着对新孵出敏感小鸭的致病性,到第40代已经弱化为对小鸭无致病力的弱毒株。 定期用免疫母鸭生产的鸭胚滴定同一份强毒的实验表明,用DHV-41对母鸭作间隔两周的两次免疫注射之后,可以使母鸭在18个月期间把高水平的被动免疫力传递给它们的小鸭。 大量生产现场的试验证明,用免疫母鸭的卵黄匀浆注射受到DVH威胁的小鸭。同样使小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的变化.1)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在7~9月间,此阶段卵黄生成以内源性合成为主,卵母细胞核物质外输明显,胞浆内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正在进行卵黄物质的内源性合成;3)卵黄发生后期在10月至第二年4月间,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卵母细胞借助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卵黄物质合成,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的界线逐渐消失,部分卵泡细胞由于胞质大量输出仅见胞核,此时内源性卵黄合成仍然存在;4)排卵后,由于大量成熟卵细胞的排出,卵巢组织存在大量的基膜,残留成熟卵母细胞中的卵黄物质已经解体,卵黄颗粒自中央向边缘逐渐松散.  相似文献   

3.
按照同位素示踪法测速的原理,提出利用~(113M)铟作示踪剂,研制成TSC—1型同位素示踪测速仪。经五年多现场比测试验,成功地测量了水槽浑水含沙量336—590kg/米~3范围的表面、垂线流速分布(包括高含沙异重流).所测流量和体积法流量相比误差б=±5.0%。并作了示踪剂在流体中的扩散试验。该方法和仪器可用于石油开发、输送和工业气力输送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卵黄发生过程是双源性的.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均参与了其内源性合成,其中线粒体最早参与形成卵黄颗粒.在卵黄发生的中后期,内质网成为内源性合成卵黄蛋白最主要的细胞器,并最终演化成颗粒较大且有膜包被的卵黄球;溶酶体也在此时期发挥其特有的吞噬功能,通过融合分解线粒体、内质网等胞质细胞器,最终形成一种十分致密的卵黄球.外源性卵黄则主要通过卵质膜形成的微绒毛和微吞饮小泡从卵周隙及滤泡细胞中摄取外源物质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红螯光壳螯虾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有多种细胞器参与卵黄发生,其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有较强合成作用,在卵黄发生早期生成卵黄物质及卵黄原颗粒,但这些胞器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数量较少;而溶酶体、线粒体等数量较多且发达,溶酶体通过与卵黄颗粒融合参与卵黄形成;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形成的同时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还起到供能作用.红螯光壳螯虾卵黄发生具有内源和外源双重来源,在卵黄发生的早期主要是内源性卵黄发生,在中、后期对卵黄形成和积累起主要作用的是外源性的卵黄合成.  相似文献   

6.
在无机分析中,使用放射性示踪剂的定量分析法与活化分析比较,有下面一些优点:不需靠近核反应堆和粒子加速器.测量放射性的计数装置比较简单.操作的放射性强度较小,一般不需要远距离操作技术.另外,对在活化分析中反应截面小且产物半衰期短的元素,以及因无关核反应的干扰而不能进行测定的元素,可选用适当的高比放射性同位素,用示踪法进行测定.非同位素示踪剂的使用,有时也可增进方法的灵敏度. 与一般分析方法比较,放射性示踪法具有的特色是:多数不需要定量分离回收加入的示踪剂及载体.可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浓度范围很宽,可从百分之几到10~(1 2)分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操作相当简单和快速,也易于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北京油葫芦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 Matsuura)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期卵子发生可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生长及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可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二阶段,卵母细胞核内核仁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第三阶段,滤泡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单细胞层包围在卵母细胞外,之后滤泡上皮细胞形成双核的柱状体.第四阶段,卵母细胞胞质的周缘有泡状小体出现,随后卵黄小颗粒开始在胞质周缘沉积.第五阶段,卵母细胞积累大量卵黄物质,胚泡膜界限变的模糊.第六阶段,卵黄积累完成,胚泡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又成为扁圆形.第七阶段,卵黄膜和卵壳形成,卵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8.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灵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试验研究,已有不少报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阐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更有长足的发展。显微放射自显形技术比一般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测量法)能更精确的定位。利用它研究~(14)C标记增产灵(4-碘苯氧乙酸)在水稻各器官的积累与分布,有助于进一步从细胞水平上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物质(增产灵)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人工示踪技术用来验证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和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在水文地质勘察、水利工程防渗、地质工程涌水处理和查明矿井涌水来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国际上示踪试验的应用,国内虽然在仪器设备上不相上下,但是在应用的广泛程度上差距很大.近年来示踪剂的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进步使示踪试验在一些新的领域开展,例如研究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的流场,以及与天然示踪剂联用进行岩溶水系统的水文过程研究.由示踪试验计算得到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视流速在数量级上为10~102 m·d-1,而地下河中的视流速为102~104 m·d-1.尽管从富水性上显示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赋存比较均匀,但是示踪剂的运移被严格限制在主径流通道中,很难发生侧向的弥散.相比于地下河系统,平原地区含水层中缓慢的流速和很好的富水性结合会产生强烈的稀释作用,这是开展此类示踪试验需要注意的重点.为此建议在平原地区开展示踪试验的最远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km.鉴于示踪试验的重要性和南方大量地下河急需妥善管理,建议在水文地质普查中大量采用.  相似文献   

10.
产酸克雷伯氏菌的吸附固定及其产氢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曲霉(Aspergillussp.XF101)所形成的菌丝球吸附产氢细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HP1),当曲霉培养时间为50 h,菌丝球直径为1.3~1.8 mm,菌悬液pH值为5.0~6.0,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5 h时,可获得最佳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99%以上.利用菌丝球固定产氢菌可进行连续产氢,其最大产氢速率为18 mmol/L.h,平均产氢速率为1.7 mmol/L.h,持续产氢时间为15 d.  相似文献   

11.
实验选用合肥经开区某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经过厌氧反应器处理的养猪场废水作为进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内进行反应。经过氨氮负荷提高阶段,pH调节阶段,投加缓冲物质阶段的三阶段连续实验,将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态氮积累率分别提高至90.7%和88.9%,短程硝化启动成功。最后计算出水的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并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分析出水水样中的荧光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冶金反应器内渣-金界面的传质,设计了研究液-液流动边界层传质实验.实验在保证油-水界面稳定的情况下,研究了苯甲酸钠示踪物质在油-水界面的传质现象.通过改变水流量Q(0.44~1.60m3/h),利用电导率仪测量苯甲酸钠示踪物质在水中的浓度变化,实验确定了液-液界面流动边界层传质系数的准数方程式,并尝试性地给出了液体黏度以及表面张力与传质系数之间的准数关系式.实验结果与液体流过平板边界层的传质过程作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两栖类成体染色体制备方法研究较多,如骨髓细胞制片法、外周血的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等。但对其早期胚胎细胞染色体的检查,除用切片方法外,还研究得很少。本文采用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囊胚细胞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的制作方法进行探讨,得到了初步结果。兹将方法介绍如下:1.秋水仙素处理:当受精卵裂到四细胞期以后,把分裂球放进含有0.005%秋水仙素的1/8Hofreter溶液中培养15小时左右(室温20-25℃)。2.去除卵胶膜:将秋水仙素处理的囊胚细胞水洗后移入表玻璃内,加少许水,置15W紫外光下(距离光源20厘米左右)照射直至卵胶膜溶化为止。3.低渗处理:将脱去卵胶膜的囊胚细胞,水洗后移入0.4%KCl溶液低渗处理1.5-2小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制药厂处理废水的污泥和普通黏土以及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烧结制备了水处理生物膜法应用的流离球填料,研究了其处理制药厂污水的效果.流离球填料表面为多孔结构,直径为1~10μm.实验表明污泥用量和烧结温度是影响流离球多孔填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对废水COD的去除率有很大影响.当烧成温度为1 150℃时,填料的抗压强度为32 MPa.当污泥用量为85%,烧结温度为1150℃时,废水的COD的去除率为92.4%.  相似文献   

15.
褐毛鲿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褐毛鲿仔、稚、幼鱼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对仔、稚、幼鱼各时期提出了界定标志:仔鱼前期(1~6日龄)以油球消失为界;仔鱼后期(7~24日龄)以各鳍齐全为界;稚鱼前期(25~29日龄)以枕骨棘完备为界;稚鱼后期(30~32日龄)以全身被鳞为界;33日龄后进入幼鱼早期.仔、稚鱼培育水温22~25℃,盐度25~27.褐毛鲿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以卵径(0.81~0.86 mm),油球径(0.21 mm)和枕骨棘形态的特征为区别于其它石首鱼类卵子和仔鱼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氩气流在水平携带床热解管中的运动,设计了水平携带床透明冷态模拟装置.以油雾粒子为示踪粒子,利用PIV技术对示踪粒子在水平携带床管内的速度分布和加速距离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管内气流的速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雾粒子加入管道后的加速距离约为400mm,在大于400mm的区域内已经较为稳定,速度变化很小;气流在进入管内400~600mm时,处于过渡段的后期或已经进入稳定段.  相似文献   

17.
蛋壳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壳为主要原料,利用水热合成工艺,成功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粉体.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HA粉体具有与天然骨骼HA相似的结构特征,组分包括OH-,H2O,CO32-等基团.单个HA粒子为纳米尺寸,并团聚为微米级大颗粒.该工艺提供了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的羟基磷灰石制备方法,可有效提高蛋壳加工利用技术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岩栖蝮(Gloydius saxatilis)、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和菜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jerdonii)5种蛇毒的混合物制备类毒素,免疫20~22周龄莱航母鸡并收集鸡卵,用冻融法、水稀释法和PEG法提取卵黄多价抗蝮蛇毒IgY,并用酶联免疫法和蛋白印迹法对所得IgY效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母鸡在免疫期间产下的鸡卵中,均存在可有效中和上述5种蛇毒的卵黄抗体IgY,且诱导量随免疫强度的提高而增加;不同方法所得有效抗体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提取法所得抗体对不同蛇毒的交叉中和能力也不同,这可能与动物对5种蛇毒的免疫应答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所产细菌素是一种绿色、安全以及高效的天然抑菌物质,但产细菌素乳酸菌数量有限、产量低及价格昂贵等因素极大限制了细菌素的集约化应用.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的16株乳酸菌中,通过微孔板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出一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乳酸乳球菌株Q13,通过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蛋白酶酶解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研究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株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对细菌素进行了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3所产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的蛋白类物质;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4%、发酵初始pH 8.0、发酵温度27.5℃,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最高,可达618 AU/mL,比优化前200 AU/mL提高了3倍;Q13所产细菌素的后期添加可有效抑制酸奶后酸化,延缓酸奶酸度增加.该研究可为细菌素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学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孤雌卵(夏卵)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隆线溞夏卵为中黄卵,室温24℃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45h左右.根据隆线溞胚胎内部结构特征及外部形态学变化,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和准备孵化期7个时期.卵排至孵育囊约40min后开始表面卵裂.卵裂至256细胞时,胚胎发育进入囊胚阶段,在卵表形成一薄层细胞层,囊胚腔则全被卵黄颗粒所充塞.囊胚后期,囊胚层细胞分裂加快,相互挤压向囊胚腔中移入形成原肠胚.随后,胚胎外部形态开始出现变化.首先在胚胎前端出现头部的三对附肢原基(两对触角原基及一对大颚原基),胚胎发育进入前无节幼体期;随后胸节分化,胚胎发育进入后无节幼体期,并形成胸肢、壳瓣和肠道等结构.复眼在复眼色素期的基础上,逐渐发育形成完整的复眼结构,同时其他各组织器官也不断发育完善.至准备孵化期的胚胎结构与幼体已基本相同.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枝角类胚胎发育的机理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