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科技发展论坛连续举办7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太原、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方针,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太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届论坛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对新形势下太原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绿色转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太原市开展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科技需求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活动针对太原市推进绿色转型的总体现状及科技需求,从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绿色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进行调研,并提出了太原市推进绿色转型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钱野 《杭州科技》2012,(2):14-18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着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主体,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07,165(10):I0001-I0001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是太原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具体行动,更是解决太原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2007年4月,太原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的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太原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步伐。金秋九月,又逢全省科技大会和太原市科技大会召开,科技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更加显现,  相似文献   

6.
1月3日.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布2010年一号文件,围绕科技工作、科技创新的主题,就太原市在新的一年,如何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发展提出《关于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2010年全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的号角。  相似文献   

7.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阜阳转型发展新引擎。在全市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和创新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将成为阜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阜阳转型发展新引擎阜阳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中,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科技信息     
《太原科技》2007,160(5):96-96
科技项目全国招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全面推进“绿色转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原市科学技术局向全国公开招标44个科技项目,这些项目中的80%是促进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项目。经专家组评标其中41个项目评出中标单位。此次招标的“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绿色标准体系设计与研究”项目共有太原市质量与名牌协会等7家单位投标,最终由太原市科技战略研究院中标。这个项目将由太原市科技战略研究院牵头,太原市经济研究中心、太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太原市标准化协会、太原市质量与名牌协会、太原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共同参与完成。项目将阐述绿色转型的背景和意义,准确界定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标准的内涵、外延和特征;提出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的太原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标准体系,形成绿色标准目录并提供全面实施绿色标准的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为太原市加快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太原科技》2012,(3):I0003-I0003
2011年,太原市科技工作以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支撑引领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年”活动,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0.
郭霞 《华东科技》2013,(2):58-59
2012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实践"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加快由"资源集聚共享平台"向"创新支撑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围绕上海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进科技资源集聚与共享、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