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中国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2010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我国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浙江省、杭州市也提出了各自重点培育发展的九大领域和十大产业.富阳市于2011年12月由原经贸局和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制订了《富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为更好地推进富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富阳市政协于2012年6月至11月底,深入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和企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专利数量优势、专利质量优势以及专利优势三个方面,通过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分析,找出福建省专利质量高、布局好、技术水平高的专利优势行业。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力争到2015年产值超万亿元。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和科技创新价值活动基础上,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深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上,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具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能够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并做出积极贡献.地方工科院校要突出人才与科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实现优势学科群与战略新兴产业链紧密结合,从大力建设创新园区入手,充分发挥大学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阜阳转型发展新引擎。在全市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和创新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将成为阜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阜阳转型发展新引擎阜阳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中,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十二五"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新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应重点考虑以太阳能和核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及高效节能煤电产业、以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为主的生物产业、以三网融合和3G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产业、以低碳排放和节水减污为特征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干线飞机和近地空间技术产业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5个领域,并正确处理好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以及科技人力资源、公民科学素质、创新文化培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与产业、金融、商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技术创新力量的推动下,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和高成长性,提供新的增长引擎,推动经济及早迈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十二五”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新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应重点考虑以太阳能和核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及高效节能煤电产业、以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为主的生物产业、以三网融合和3G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产业、以低碳排放和节水减污为特征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干线飞机和近地空间技术产业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5个领域,并正确处理好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以及科技人力资源、公民科学素质、创新文化培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粤府[2016]35号),编制本  相似文献   

12.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因此,各地在确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时,力争充分体现出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前瞻未来,既要积极有为、放手一搏,又要看准趋势、把握方向的基本要求。如上海的"到2015年要成为我国综合实力领先、在若干领域跻身世界前列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朱勇  方倩  史乐峰  吕璐 《创新科技》2021,21(7):74-82
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激励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学者在国外新兴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并从多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产业进行比较,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及归纳总结,从定义、特征、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脉络及现状进行了述评,展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未来五年,福建科技发展战略导向必须有效服务于“加快转变、跨越发展”这一主线,在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和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等领域和环节彰显作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奇点临近,后发国家依靠新兴产业的崛起发起了追赶战略。本文揭示了南非生物技术产业从国家战略规划制定、地区创新网络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开始,经历机制体制改革,政策转变和市场化发展等诸多变革,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自组织、自演化的创新生态体系,其发展路径和改革方向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配套政策体系、拓展国际创新网络,以及培育市场导向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重点领域.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指标将力争达到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11,(6):I0002-I0003
嘉兴市科技创新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日前隆重举行。大会总结成绩,表扬先进,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在会上强调,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推动转型升级走在前列。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浙大科技园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浙江大学的实际情况,在依托学校科技创新优势、推动自主创新项目转化与产业化、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落实政府优惠政策、推进教职工和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李万 《创新科技》2021,21(2):1-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把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把握发展趋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东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举措,加快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仅"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就连续5年,每年投入20亿元资金,继续"科技东莞"工程的实施,此举有力支持了东莞的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了集约发展水平和区域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