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产权具有私有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知识产权权力行使的界限和权利限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都是为了平衡知识产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保障公众合理接近和利用知识产权产品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就从对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述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的重大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曦 《当代地方科技》2011,(6):21-21,23
伴随着知识财产取代有形财产成为社会的重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现象日见彰显。在知识产权冲突中,与商标有关的权利冲突在知识产权冲突中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尤其是商标权与在先权利的冲突更是频繁发生。如何确认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是合理平衡在后商标权人和在先权利人之间的利益等有关在先权利问题的先决条件。我国《商标法》第9条和第31条规定了商标注册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但对"何谓在先权利"却未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借鉴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概念的规定,结合本国的商标法上的相关规定,探讨了如何界定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界限与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是不同的概念,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界限是法律对知识产权人行使其专有权的范围的一种界定,是伴随着知识产权的出现就存在的问题,而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是知识产权存在以后在行使过程中出现的对其权利进行的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伴随这知识产权这一新型权利的迅猛发展,对知识产权的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渗透,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以专利为重点,对知识产权涉及到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以便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有更深入地认识。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包含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众多权力类型,而在某些情况下知识产权重叠现象层出不群.知识产权权利的重叠是指数个知识产权在同一智力成果或商业标识上的交叉与重合.而在此类权利的重叠中包含有一种特殊的权利重叠,即戏剧等著作品中的角色所依附之著作财产权或真人姓名肖像的形象之其他人格方面的权利与知识产权的冲突,达便是今日所言之商品化权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6.
张磊 《厦门科技》2009,(1):24-25
现有传统知识产权的定义广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两大部分:(1)版权及其版权相关的权利;(2)工业产权,包括商标权、地理标志、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技术秘密或未披露的信息。我们所指的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应当是狭义的知识产权。它必须有特定的权利主体(个人或者法人):所获得的权利有特定的有效期,超过有效期.该知识产权就进入公共领域,为大众分享;获得收益直接交由权利主体使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益平衡”成为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新话题。作与公众之间,确有利益平衡问题。而作与盗版之间,则是侵权与维权的问题。作与公众之间,在本质上是利益一致的。网上盗版为了掩盖自己侵权的真面目,总是把自己扮做公众利益的代表,以便混淆黑白、从中渔利。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有利于维持作与公众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已成为一个寻常现象,其中的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纠纷则更为普遍。然而,在愈演愈烈的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纠纷中,有一类偶合性的权利冲突应引起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即案件中权利冲突的原因并不出自原被告双方主体,即原被告双方主观上并没有混淆的故意,而是由于客观上我国商号和商标登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引发的权利冲突。我国地域辽阔,行政区域众多,商事登记的条块管理制度存在弊端。究竟应如何妥善处理此类偶合性的权利冲突纠纷,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等处理知识产权冲突的基本原则能否适用于此类纠纷,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知识产权和公众信息权法律渊源的分析,建立了两种权利与图书馆间的模型关系,并试图借助图书馆的中介作用来平衡这两种权益,以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规制这种滥用行为,必须明确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法律中没有界定此概念,国内学者的界定不足于涵盖知识产权滥用的根本问题。知识产权滥用是指行为人违背知识产权制度目的,修改知识产权制度扩张知识产权、不当行使权利侵害他人、社会或国家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的客体,属于知识产权法领域内的一个基础理论范畴的问题。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彼此间难以达成契合。传统的规范分析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需另辟道路。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对知识产权范围内各项具体权利客体进行研究,会发现知识产权的客体有是智力成果的.又有是行为的。还有是复杂客体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因此,对知识产权的客体应具体权利具体分析.且知识产权的开放性决定了知识产权的客体必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客体.还有助于解决域名与商标及商号的冲突等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专用技术、商业秘密以及邻接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统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上述权利在互联网上得以自然延伸,一切侵犯上述权利或数字化后的上述权利的行为都将构成对知识产权的侵害。网络环境下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知识产权法学界一直在积极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展开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再论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及利益分配契约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问题的发展状况,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新现象: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表现为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的新的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以及与知识产  相似文献   

14.
谢瑞 《安徽科技》2014,(9):29-30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包含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地理标志、设计专有权、商业秘密等。在某个领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就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控制权。但是知识产权无形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容易受到侵犯,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而为数不少的企业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漠,忽视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立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安徽省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行为选择和情感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安徽公众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行为选择存在失范现象,但总体的情感需求较为强烈,因此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和企业为主体、以媒体为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联动体系和机制,系统地培养与提升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已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其指的是一知识产权的行使对其他民事权利造成限制或损害的状态;我们在处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时应以权利独立原则、尊重在先权原则、基本权利优先于非基本权利的原则、利益衡量原则,尊重正当的法定程序原则等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对于解决我国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并非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可以作为权利质押的标的。我国立法对于知识产权质押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现实问题,结合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制度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是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内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具有财产属性的权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一方面,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如何协调植物品种权与农民权利是构建和完善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制度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虽然确立了平衡保护两权的理念,但实践中主流知识产权制度对两权的保护明显失衡。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存在较大差别:南方国家致力于平衡保护两权,北方国家却偏向于植物种子权的保护。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农民权利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法所确立的知识产权财产权内容,以此为对象,根据权利内容理论,从知识产权财产权“整体上的权利”和与“使用方式相对应的权利”两个层次上深入分析了“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等权能。并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进行比较,认为知识产权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但基于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的无形性和权利来源于法律授权的特点。知识产权财产权与所有权仅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