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敖包山铅锌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北缘,大兴安岭山脉南西端,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东段,已发现有敖包山、大孤山、双山子、余家窝铺等矿几处矿床。以余家窝铺铅锌矿区为例,区域火山构造为敖包梁破火山机构南东缘小营子火山基底凸起。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最主要的断裂为少朗河大断裂及其两侧的次级断裂和派生的配套断裂。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余家窝铺铅锌矿的成因类型为燕山晚期接触交代-岩浆热液复合矿床。本区的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破碎带,包括裂隙密集带,尤其是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者。受前者控制的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一般较大,受后者控制的矿体走向延伸不及前者,但常常在局部出现较厚大的矿体。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为蚀变破碎带,地表表现为褐铁矿化带。褐铁矿化越强,找到矿体的可能性越大,尤其以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者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区位于国家重点找矿区带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东坡。大地构造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Ⅰ级)、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褶皱带(Ⅱ级)、哲斯-林西复向斜(Ⅲ级)。区域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中统、侏罗系中上统,第四系。其中二叠系地层为区域主要赋矿围岩。据遥感解译资料,环形构造明显受东西向、北东向断裂控制,呈北东向、东西向串珠状分布,矿床点多分布于环形构造边缘,是该区找矿方向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肃北县后红泉铁矿位于塔里木与华北两大板块的对接部位。成矿区划属公婆泉加里东期华力西期铜、镍、铁成矿带。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二叠纪下统哲斯组下岩组石英砂岩,受华力西晚期辉长岩和花岗岩侵入切割,与辉长岩的接触带发生矿化蚀变,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华力西晚期辉长岩控制。辉长岩、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文章在较详细研究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红岭铅锌矿矿区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岭铅锌矿区及外围位于神山-白音诺尔铜、铅、锌、铁、铌(钽)成矿带(Ⅳ级),浩布高—敖脑大坝铜、铅、锌成矿带(Ⅴ级)内,该带内矿产较为丰富,目前发现矿产有铅、锌、铁、铜、锡、水晶、萤石等,矿(化)体均发育在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及其与二叠系地层的外接触带。红岭铅锌矿发育在燕山期花岗岩体与二叠系地层的外接触带石矽卡岩中。红岭铅锌矿外围出露的地层与矿区相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红岭铅锌矿外围是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利部位,也是寻找脉状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昭通-鲁甸断裂作为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之一,自鲁甸Ms6.5地震以来,备受关注。研究区内昭通-鲁甸断褶带是由NE、NW向断裂和破褶皱共同组成的似花状构造带,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昭通-鲁甸断褶带,在布设的4个观测区内,基于野外特征与应力分析,初步建立了6个构造变形序列,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燕山中期NE、近SN向褶皱形成阶段;(2)燕山中期昭通-鲁甸NE向断褶带形成阶段;(3)燕山晚期NE向断裂反转阶段;(4)燕山晚期EW向叠加褶皱阶段;(5)燕山晚期昭通-鲁甸断褶带伸展阶段;(6)第四纪昭通-鲁甸断褶带活动阶段。为燕山期以后川滇地块与华南地块的运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并认为昭通-鲁甸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变形使NE向和NW向断裂均有活动,组成了共轭断裂样式。鲁甸地震的发生与NE、NW向断裂活动均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陈国达教授的地洼说成矿理论,来研究冀东北地区金矿床所具有的复生多期热液成矿特征。文中说明了该金矿产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还提出金矿质来源于前长城纪地槽及前地槽构造层的混合变质的基性火山岩和燕山期地洼花岗岩类。论证了复生多期热液成矿作用是由于大地构造多期演化的结果。最后提出,断裂构造、古矿源层、燕山期地洼花岗岩体共处的“复生带”,是寻找金矿盲矿体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7.
孙云锴  翟振飞  蒲刚  刘勇 《甘肃科技》2012,28(20):38-40
黑火石金矿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复杂褶皱带,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志留系卓乌阔组(Szw)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其控矿因素主要为区域的岩浆侵入活动,其次为区域次级断裂构造。金矿矿体受构造断裂严格控制,F1、F2断裂为矿区控矿断裂,其间或两侧形成的构造挤压破碎带则是矿区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8.
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地处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属西秦岭冶力关-厂坝-太阳寺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亚带岷(县)-礼(县)金成矿带.经对矿体赋存部位分析认为,区内所发育的教场坝花岗岩体(γ51)、渴台沟闪长岩株(δ43),尤其是在教场坝花岗岩体(γ51)热源作用下金元素的活化游离;以下二叠统杨家河组第二岩性段(P1yj2)特有的岩性组合为矿源层;以北西向断裂构造为导矿构造,北东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共存,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富集、热液条件、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在特定的环境和时空条件下,形成了番白坡金矿.总结分析了番白坡金矿体控制因素、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尹万博  陈维东 《科技信息》2012,(14):389-390
椅山-东柳河子矿区隶属辽源市东辽县,矿区所处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褶皱构造不发育。区内矿产种类较多、矿化普遍,主要有金、银、铜、铅、锌等贵金属矿产。矿区水系出现沉积物Au、Cu、Pb、Zn、Ag等套合异常和金、铅重砂异常,是寻找金、银、铜、铅、锌的重点靶区。目前已发现金及多金属矿床(点)7处,从成矿条件和矿山开采揭露情况分析,矿体延展性稳定,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可纳入重点勘查计划。  相似文献   

10.
甘露池金矿位于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马雅雪山复式背斜的东延部位。成矿区划属永登—庄浪加里东期铜、铅、锌、金、银、铁锰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下志留统马营沟群上岩组第二亚岩组第一岩性段,岩性为灰、褐灰色含铁白云石绢云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夹黄褐色千枚状长石石英岩屑砂岩,严格受北西向断裂及含金石英脉的控制,矿床的形成受下志留系地层控制。志留系地层的含矿岩性、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文章在较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区域地质概况阿勒太铁矿带位于阿勒太褶皱系富蕴褶皱带之中段,阿勒太——蒙古基底大断裂之西南沿,呈 NW—SE 向线状展布。东南自青河富蕴,西北至哈巴河,东西长420Km,南北宽25Km。本文工作重点在中段阿巴官—蒙库一带。区内褶皱断裂均甚发育,挤压初期形成紧闭褶曲,中期褶皱的块段被 NW 向断裂破坏,分割成若干个断块,晚期各断块经受不同强度的挤压与变质形成不同类型的褶皱与断裂。在变质程度上亦有差异。本区含矿地层以晚古生代泥盆系为主,呈 NW—NWW 向断续地残留在大片以海西期为主(部分燕山期)的花岗岩体中。均已遭受海西地槽回返时发生的褶皱和区域变质作用,以  相似文献   

12.
该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昆明台褶束南缘,区域构造以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和褶皱构造为主,矿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特征大体相近,呈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矿区内主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南东。矿床产于上泥盆统在结山组(D3zj)的断层破碎带中,该地层倾向南南东,倾角20-30°,岩性单一,主要由浅灰、灰白色薄层状含泥质条带粉-细晶白云岩与中-厚层状、块状粉-细晶白云岩组成。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近北东东。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为少量方铅矿,未见其他金属矿物,脉石矿物只有方解石。该矿床是受北东东向的断裂构造和泥盆系下统在结山组(D3zj)白云岩系控制的,含矿热液沿断裂构造运移,在碳酸质围岩性质活泼的构造破碎带中发生交代、蚀变、充填作用,于有利的成矿空间内沉淀富集并成矿,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卢氏县葫芦山铅锌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南缘,秦岭地槽北部。矿体位于熊耳岭岩体西侧、后店—寇家沟向斜两翼宽坪群四岔口组下段(Pt2s1)地层中,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向斜两翼次级小断裂中。通过对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体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矿体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综合控制,为熊耳岭岩体晚期形成的富含铅锌元素的成矿流体沿后店—寇家沟向斜向西运移,并在富含成矿元素的宽坪群四岔口组下段(Pt2s1)地层中进一步富集,最终在两翼次级小断裂中沉淀下来形成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南段末端地区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康滇南北带和北西向甘孜地槽褶皱带交接地区。对其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及基底杂岩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推覆构造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都是与印支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和燕山期的伸展作用相关的。龙门山构造与康滇南北带在印支期前及印支期是同一个基底和构造单元。甘孜地槽褶皱带在喜马拉雅期局部推覆到龙门山构造带和康滇南北带之上。这一发展历史确定了龙门山南段末端现存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5.
休布铜矿区位于塔里木北部成矿区巴仑台-星星峡铁、锰、钒、钛、金、铜成矿带,矿体产于元古界中天山群星星峡组第二亚组的一套中等变质的结晶片岩与华力西晚期红色花岗岩接触带及灰白色黑云母石英片岩与灰绿色砾岩、砂砾岩的断层接触带,受WWN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主要成矿作用为构造-岩浆热液改造,为热液脉型铜矿。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原的构造单元及深断裂基本上汇聚在日土地区,是揭开青藏高原成因奥秘关键之地。笔者将该地区划分为6个亚一级和若干次级构造单元:昆仑海西、冈底斯早燕山两褶皱系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具典型地槽性质,喀喇昆仑晚海西、喜马拉雅晚燕山两褶皱系和羌塘地块趋于准地台性质。各单元由活动转稳定过程、深断裂形成与封闭、岩浆活动等均具北老南新逐渐阶段性迁移特征;岩石圈固结有自北而南逐渐推移扩大趋势。巨大蛇绿岩带显示新生地槽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7.
杨阳  杨波  郭海茸 《科技信息》2014,(10):83+86
陕西省城固县双溪地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及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南山地区位于地台北缘龙门山—大巴山台缘隆褶带。本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分别为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并于印支期造山。通过分析研究,硅石矿主要产于研究区内广泛出露的长角坝岩群,鸡冠岩岩组、底庄沟岩组是铜、铅、金、铁矿的成矿有利层位,在其与岩浆岩的接触带部位形成铜、铅、金、铁矿等多金属矿。本文主要是对双溪地区的硅石矿,兼顾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狼娃山南铅锌银矿处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部位南侧的塔里木板块北缘,成矿区带属明水—双井子华力西期金、铜、铁、铅、锌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白山组二岩段的石英岩、硅化大理岩中,具有膨胀、收缩、分枝、尖灭现象,矿带在地表多以灰黑色锰帽与褐铁矿化石英脉为表现。区内岩浆活动、构造、变质均较发育,断裂控矿明显。该区内铅锌银矿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并指明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铺子坝金矿区位于南秦岭陆源裂谷带,南秦岭褶皱带之白龙江复背斜核部,成矿区划属玛曲-略阳区域成矿带亚尔码-舟曲金、铜、铁、锰、磷成矿亚带。矿体赋存于迷坝闪长岩外接触带的志留系地层中,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志留系地层、印支酸性脉岩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志留系地层的含矿岩性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较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宝山矿区位于南岭地区南部,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期至少发生了两期褶皱作用,清楚地记录了自身的构造变形历史;为了解大宝山矿区构造演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通过矿区内褶皱、石英脉、劈理、膝褶等变形构造的分析,首次识别了矿区内两个世代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褶皱(轴面走向NW-NNW向)形态较为紧闭,为斜卧褶皱;晚期褶皱(轴面走向为NE-NEE向)形态较为宽缓,为直立倾伏褶皱。结合大区域褶皱构造线的分析,提出华南地区横跨型叠加褶皱的早期褶皱应为近南北向,晚期褶皱为近东西向。基于矿区内多期变形构造的交切关系、石英脉辉钼矿年龄数据以及区域相关地质事件分析,这两组褶皱构造反映了大宝山矿区乃至华南地区中生代陆内两次变形事件:NW-NNW向褶皱是印支早期华南板块内部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结果;NE-NEE向褶皱是燕山早期华南板块陆内部变形作用的结果。大宝山矿区叠加褶皱变形研究不仅为研究华南大陆叠加褶皱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的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