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盐度对盐生杜氏藻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盐度对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salina( Dunal.) Teod .)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aCl 浓度为2 .7 mol/L 的培养液中,其叶绿体为典型的杯状结构.在NaCl 浓度从2 .7 mol/L 增加到4 .3 mol/L时,其杯状叶绿体逐渐离解为多个相互连结或分离的部分;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片层系统解体并出现大量的嗜锇质体小球;在分离的叶绿体间隙中形成多个线粒体.在培养液的NaCl 浓度逐步从4 .3 mol/L 降低到2 .7 mol/L后,盐藻的叶绿体又逐步恢复为典型的杯状结构.由此可知,不同盐度下盐藻叶绿体的结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这种可逆变化是盐藻得以在高盐度,强光照,易蒸发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电镜观察发现 ,黑藻 (Hydrillaverticillata(L .F .)Royle)叶细胞遭受Cr6+ 、As3 + 毒害初期 ,高尔基体消失 ,内质网膨胀后解体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和线粒体中的脊突膨胀 ,核中染色质凝集 .随着叶细胞毒害程度的加重 ,核仁消失 ,核膜破裂 ,叶绿体和线粒体解体 ,质壁分离使胞间连丝拉断 ,最后细胞死亡 .结果表明 :Cr6+ 、As3 + 对细胞的膜结构与非膜结构都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诱导黄瓜幼苗Ca(NO3)2胁迫抗性的机制,以‘改良津春2号’为试材,硝酸钙[Ca(NO3)2]为盐胁迫试剂,研究了外源BR的3种施用方法(0.01 mg/L BR浸种、0.10mg/L BR喷叶及两者结合施用)对Ca(NO3)2(60 mmol/L)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的3种施用方法均能诱导黄瓜幼苗的Ca(NO3)2胁迫抗性,但效果有所差别。其中,以浸种处理效果最优,可缓解Ca(NO3)2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叶片ФPSⅡ值、保持叶绿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的数量和排列整齐度,维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而喷叶处理、浸种+喷叶处理,Ca(NO3)2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反而出现了叶绿体基粒片层紊乱、类囊体褶皱的现象。表明外源BR浸种能通过保护叶片细胞器结构的完整和叶片PSⅡ反应中心功能来提高黄瓜幼苗的Ca(NO3)2胁迫抗性。  相似文献   

4.
Cr^6+、As^3+污染对黑藻叶细胞伤害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镜观察发现,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叶细胞遭受Cr^6 、As^3 毒害初期,高尔基体消失,内质网膨胀后解体,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和线粒体中的脊突膨胀,核中染色质凝集。随着叶细胞毒害程度的加重,核仁消失,核膜破裂,叶绿体和线粒体解体,质壁分离使胞间连丝拉断,最后细胞死亡。结果表明:Cr^6 、As^3 对细胞的膜结构与非膜结构都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盐生植物是一类能够在盐渍环境中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即在含有渗透压为3.3巴(等于70mM单价盐)以上的盐水生境中的天然植物区系(Munns,R,et al,1983)。盐生植物种类繁多,在现存的94个目的开花植物中,有38个目中有盐生植物。盐生植物的耐盐机理也不相同,有的泌盐,有的拒盐,有的稀盐,有的兼而有之。通常根据其主要的抗盐机理将盐  相似文献   

6.
从科、属 2个层次对河北省盐生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盐生植物共计有 2 5科、6 2属、91种 ;(2 )植物区系基本上属于温带性质 ;(3)特有现象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植物的3套基因组(核、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索红松(Pinus koraiensis)与西伯利亚红松(P.sibirica)的遗传关系,查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神秘五针松"飞来松"的确切分类地位.研究发现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具有各自独特的叶绿体、线粒体单倍型,部分核单拷贝基因也在物种间表现出明显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飞来松应属于西伯利亚红松.  相似文献   

8.
唐古特虎耳草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高海拔地区的唐古特虎耳草(Saxifragatangutica)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分析表明:叶绿体长度缩短,厚度增加,局部有损伤,基粒垛叠程度小,类囊体有肿胀现象。线粒体的形态由棒状变为球状,被膜不整齐,局部有损伤,嵴的数目少而且有肿胀现象。这些特征的出现,是与青藏高原强辐射,低气压,高寒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沉水植物苦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实验室水培试验,经过不同浓度磺胺(0.01,0.02,0.05,0.08,0.1mg·L~(-1))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磺胺污染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叶片生理生长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b含量比值(c_a/c_b)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外源磺胺浓度增加,苦草相对生长率降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a含量下降速度大于叶绿素b;c_a/c_b先增大后减小.(2)磺胺胁迫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MDA和SS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3)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磺胺胁迫使苦草叶细胞中叶绿体被膜破裂至消失,类囊体膨胀、破损;叶细胞中类囊体呈现出分布不均、出现空腔等.当磺胺浓度为0.01m·L~(-1)时,苦草叶片外观形态结构未表现出受害症状,而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显示,类囊体开始出现轻微的分布不均现象;当营养液中磺胺浓度为0.02mg·L~(-1)时,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叶片边缘呈现枯黄至坏死症状,叶绿体超微结构显示类囊体膨胀、变形至空洞现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距离减小至消失.研究结果表明,磺胺胁迫导致苦草叶生理代谢失衡,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亚细胞结构出现不可逆损伤,期望该结果为研究磺胺污染的作用机制及苦草在抗生素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高海拔地区的唐古特虎耳草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分析表明:叶绿体长度缩短,厚度增加,局部有损伤,基粒垛叠程度小,类囊体有肿胀现象。线粒体的形态由棒状变为球状,被膜不整齐,局部有损伤,嵴的数目少而且有肿胀现象。这些特征的出现,是与青藏高原强辐射,低气压,高寒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硅对盐胁迫下杨树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杨树在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加硅处理30d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无硅条件下,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杨树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扭曲、变形、松散,嗜锇颗粒增多,外膜逐渐断裂解体,局部消失,细胞核固缩,核物质凝聚,核膜不清晰。盐质量浓度为40g/L比盐质量浓度为20g/L和30g/L的处理对叶片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更为严重。盐胁迫下加硅后杨树叶肉细胞细胞器损伤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叶绿体类囊体排列有序,嗜锇颗粒略有增多,细胞核基本完好,局部核物质凝聚。施硅质量浓度为05g/L比施10g/L的效果显著,且对盐质量浓度为20g/L和30g/L的缓解效果比质量浓度为40g/L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亚细胞组分差速分离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ICP-AES),研究不同浓度Cd2+(1、10、100μmol/L)胁迫下,毛葱幼苗不同部位Cd、Fe、Mn、Cu、Zn等金属元素吸收积累的特点,以及根和叶中Cd的亚细胞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的增加,毛葱根、茎、叶各器官中Cd的含量均显著增加,Cd主要集中在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运输量很少;(2)Cd的吸收积累改变了根、茎、叶中Fe、Mn、Cu、Zn等矿质元素的含量;(3)叶和根各亚细胞组分中Cd的含量为:细胞壁组分细胞质可溶性组分细胞核、叶绿体组分线粒体组分;(4)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的增加,细胞壁和细胞质组分中Cd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线粒体、细胞核和叶绿体组分,Cd在细胞壁和细胞质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呈上升趋势,在线粒体、细胞核及叶绿体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植物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部,细胞水平上,多数的Cd被细胞壁沉淀螯合和液泡区室化,避免了Cd对新陈代谢旺盛的亚细胞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黄化型大麦不同生育期叶绿体的发育情况.三叶期时叶绿体的基质片层简单分散,类囊体垛叠极少;分蘖期时类囊体膜较复杂,并与叶绿体长轴平行,拨节期时类囊体垛叠增多;灌浆期时片层较复杂,但均不及正常的原品种早熟三号三叶期时的垛叠多.黄化型大麦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叶绿体的片层是逐渐发育而复杂化的.这个过程,反映了叶绿体的演化历史,说明了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常,盐碱地没法种庄稼,因为庄稼会“咸死”。但是有一类盐生植物却不怕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陆地上的盐生植物有泌盐机能和结构,能把身体里过量的盐分排出去。它们有的是从根部把盐排出去,有的是通过茎、叶表面排出盐分,有的将含盐太多的老器官脱落掉。 例如,被称为柽柳(属于柽柳科)的植物在茎、叶上长有泌盐腺体,位于下陷的表皮上,由基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其体内过多的盐分通过基细胞收集  相似文献   

15.
空间环境对月季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神舟四号飞船搭载的月季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空间环境对月季组培苗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处理的月季组培苗株高、叶片数及植株鲜重均显著大于地面对照.和地面对照相比,空间处理的月季组培苗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部分细胞出现了细胞壁变形,叶绿体增大,部分叶绿体片层结构扭曲模糊,大多数叶绿体中淀粉粒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变;线粒体数目增多,偶见内嵴消失及外膜破裂的现象.空间处理后月季组培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有增加,丙二醛的含量下降.用40个随机引物对空间处理和地面对照叶片DNA进行RAPD检测,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5个引物表现多态性,变异程度为6.34%.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银杏叶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4个银杏品系1年生实生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正常土壤水分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及细胞核正常,核膜清晰,少数叶绿体中含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细胞质中含较多电子密度强的黑色物质;(2)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的水分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及细胞核基本正常,核膜基本清晰,叶绿体片层较清晰,叶绿体含少量嗜锇颗粒和淀粉粒,叶绿体外膜、细胞核膜和细胞壁上附着电子密度强的黑色物质;(3)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40%的条件下,银杏各品系叶肉细胞核膜大部分消失,多数叶绿体模糊,片层开始紊乱,所含嗜锇颗粒有增大、增多趋势;(4)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20%的条件下,银杏各品系细胞核膜基本消失或消失,多数叶绿体外膜变得模糊,片层基本消失,叶绿体中嗜锇颗粒明显增多,少数叶绿体中虽含有片层却出现膨胀现象;(5)从各品系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综合情况分析,44号和11号品系耐旱能力强于32号和55号品系。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黄糯1号)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5个浓度山核桃黄酮提取液(0.00~0.5mg.L-1)处理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山核桃黄酮对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未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浓缩弯曲变形,被膜严重破损,内容物外渗,内部出现空洞,基粒片层排列混乱;线粒体外形及膜受破坏程度较小、内部嵴部分消失;细胞膜与叶绿体贴叠并有撕裂、突起呈小泡状等.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及线粒体损伤不明显,其中以0.05~0.1mg.L-1黄酮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叶绿体外形完好,被膜光滑,基粒片层清晰排列整齐,线粒体膜和嵴完整.研究表明,山核桃黄酮对提高玉米在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叶肉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自然降温条件下的潢川金桂叶片为试材,用HITACHI-HT77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自然温度下潢川金桂叶肉细胞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常温下,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结构完整,中央大液泡已形成,叶绿体、线粒体形态完整;0℃时,细胞壁和细胞核形状结构完整,液泡空间被挤压,叶绿体出现肿胀现象,线粒体和嗜锇体明显增多;-4℃时,叶绿体肿胀加剧,线粒体变化不明显;-10℃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细胞结构解体破碎.观察可知: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有一定影响且不同温度对细胞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温度低于-10℃将不适于潢川金桂生长,因此,将温度控制在-10℃以上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世界上最耐盐的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可在含0.1~5.0mol/L NaCl的培养液中正常生长.盐生杜氏藻细胞内的主要调渗物质是甘油,在甘油代谢途径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是一个关键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杜氏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细胞质和叶绿体中都存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同工酶,且叶绿体上的同工酶与渗透调节作用直接相关,为了解D.satina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同工酶的细胞定位和分布,我们通过冰浴超声波破碎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盐生杜氏藻的完整叶绿体,用相差显微镜镜检、酶的活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完整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十年生雌性银杏为实验材料,研究自然条件下叶绿体的光合能力和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叶绿体放氧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ATP含量、Ca~(2+)-ATP酶活性以及PSII,PSI和全电子链的电子传递活性逐渐提高;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430nm)和红光区(680nm)分别有两个吸收峰,类囊体膜室温发射光谱在640nm和680nm处有明显的峰值,光吸收值和680nm荧光值都随着叶片的生长而上升.显示光合器官在叶片生长过程中逐步发育和完善,叶绿体的光合能力随叶片生长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