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正全 《科技信息》2009,(25):I0235-I0236
2008年8月,随着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高、更大的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必将激励着全世界人们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目标前进。奥林匹克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本文具体阐述了如何利用奥运精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奥运的人文精神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奥运精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两个大的方面具体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奥运会有句名言:“参加比取胜更重要”,通过参与实现奥林匹克理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目的,为世界留下丰富的文化教育遗产。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结合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和目标,也是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从发展的立场出发,二者应该各取所长,互为补充.为了我国能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了让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更好的交融,更应该加强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是个文明的时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通过分析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对体育思想的主张,得出“大众体育”的思想由来已久。这些思想对北京奥运会如何理解奥林匹克精神,以此来推进大众体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新思考体育教育的基本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作为国民体育基础的学校体育有其重要的人文教育的因素,对于人类心灵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人的世界观的转化,在注重体育科学的同时更应注重体育思想的精神影响,这样,我们在千变万化的“伪科学”中扶正压邪,战胜邪恶,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奥林匹克精神,不只是强力的展示,它的本质是通过科学锻炼和平等竞争来实现教育的人文目标."也就是说,体育追求的实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人在体育运动中,需要的是不断地追求卓越,挑战自我,这样自我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的形式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只是这个目标追求的初级阶段.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支应该关注的是,体育课堂上内化本质目标的实践,从而达到精神上升华.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精神与大学体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思想的极佳机会,面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对大学生的素质与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仅仅满足于传授技术、技能、增进体质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培养大学生奥林匹克精神和崇高的体育境界,培养大学生“自信、自强、自尊”的体育精神,并努力探索中国高等教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之路,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校体育中提倡奥林匹克教育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这不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教育还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发展完满人性、丰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者们希望这一伟大的社会活动能够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能够促进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10.
沈延惠  姜媛媛 《科技信息》2008,(31):156-156
在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倡导奥林匹克精神与理想,传播奥林匹克知识,推动学校体育运动,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文明素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发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体育比较学的角度,探讨苏联、民主德国、中国在大众体育、体育科研、教练员的培训等方面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指导我国竟技体育的发展,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2.
唐明丽 《科技信息》2013,(15):220-220,264
人文精神作为体育教学的精神内核,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旨在阐明高校体育教学在构建学生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现状,并以本校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包括:1)开设传统体育项目;2)开设奥林匹克知识课程;3)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4)定期举办校运会和各类比赛。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成功申办2014年的青奥会,青奥会在南京的筹办将对南京的城市体育产生重大影响,青奥会对城市体育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实现奥林匹克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中的传播;2)转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3)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繁荣群众体育;4)刺激消费,拉动体育产业快速增长。通过筹办青奥会,南京的城市体育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的体育盛事,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事。体育诚信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北京奥运会正是接受奥林匹克体育诚信教育的难得机会,也是展示我国诚信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探讨奥运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奥林匹克的实质和宗旨等对我国体育诚信的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民族体育逆渐走进学校体育的形势下,民族大学生的选择决定了民族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依存关系,体育选项课的出现增强了两种文化的变融,形式上的课程交融演绎着自然的民族文化和强势的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但学校体育依然是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形式,体现出民族大学生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更有利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健  谢佳 《科技信息》2009,(20):357-357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试论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本质作为体育这一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由体育过程内部的诸多因素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身心关系是体育过程的一个主要矛盾,而身体是主要方面,对精神方面具有决定作用,同时,精神也以体育主体及其意识的形式,对身体有巨大的反作用,从运动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体育的本质是身体的教育,是人类在其身心的参与和协调下,加速自身建构、改造和完善的社会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赵齐林 《科技信息》2007,(2):183-183,188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9.
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是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以现代体育精神的启蒙与实践为引线,阐述我国现代体育精神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现代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团队精神、乐观自信精神、理性精神、竞争精神,最终提出现代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现代体育精神内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化涵盖了体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层面的文化形式。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历经了冲突、选择、改造、变异、融合等变数,而高势位文化总要向低势位文化流动,先进文化总要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体育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变革,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精华,积极汇入世界体育文化潮流。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