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从佛雷格在《算术基础》一书的前言中提出了“语境原则”、马林诺夫斯基在给《意义的意义》一书写的补遗中提出了“语境”概念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学者,如弗斯、韩礼德、莱昂斯、海姆斯、利奇、塞珀伯和威尔逊等人,对语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强调的是与社会环境相关的客观语境,关注和研究非语言语境以及非语言语境对话语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翟萍娟 《科技信息》2012,(25):189+229-189,229
语境在交流中对意思的确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字幕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自然也受语境的制约,尤其是非语言语境的制约。本文拟通过对电影《暮光之城》中译字幕中的几例误译,说明非语言语境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时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对奈达来说,在翻译中,意义是第一位,形式是第二位的。然而脱离语境的词语.句子或篇章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因此是不确定的,是潜在。这些都给翻译造成了困难。因此我们要在语境中探讨意义,即“语境中的意义”,因为只有在语境中才能确定词语、句子或篇章的真正意义。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本文将从语言语境的角度来研究语境对意义的确定作用,从而使翻译能更准确地传达原语信息。  相似文献   

4.
依据非语言语境理论,对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小妇人》的两个汉译本——刘春英译本与王之光译本——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译文中在情境和文化语境上存在翻译偏差。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作品中非语言语境因素,准确传达作者所要传达的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5.
杜娟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120-122
以《大西洋月刊》专访希拉里.克林顿的新闻稿为例,在进行话语分析时,要尽量采取语境分析和非语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仅要看到会话结构在语言语境中的作用,还要结合说话人的语场、基调和语式对社会语境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语境与语言     
语境对语言意义的理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语境是动态的,在交际中不断变化,且各种语境因素相互交织。通过语境对语言的重要性、语境与语言的密切关系,以及语境动态性研究,指出语言离不开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研究同样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7.
语境与翻译     
“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依据。翻译中对上下文及更广泛的语言环境所确定的语境意义的研究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探讨了语境困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认为语境研究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语境研究已成为当前语言学界的中心课题,语义学也把语境视为一个重要对象。言内语义语境是利用语言知识来解释语境对语义的解释制约作用;言外语境语义则是用非语言知识来分析语境对语义的解释制约作用。由此得出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语言宏观研究的不断深入,语境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Halliday和胡壮麟所提出的语境观一脉相承,在语言学界有重要的地位。语境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更不可忽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对文章相关的语境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文章。为此,文章分析了其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希望能提高阅读技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志霞  贺莉君 《科技信息》2007,(16):273-274
文化语境作为一种间接影响语义的非语言因素影响范围非常大,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分析了历史传统、社会事件、民族文化心理、文学典故和历史人物、自然生活环境等文化语境因素对动词化意义理解的作用,旨在探讨文化语境与动词化意义理解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英语中动词化现象的研究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1.
成弈 《科技信息》2007,(27):353-354
结合语用学中Grice的合作原则,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着手,分析口译中的会话含义。认为:在口译实践中译员应在综合考虑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的基础上,遵照合作原则解读交际者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2.
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无时无刻不制约着翻译,只有加强对语境的辨析才能确定原文词、句所表达的确切含义。通过具体实例着重将非语言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作出透彻的分析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隐喻学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一定的语境。与静态的语言语境不同,非语言语境具有交际时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因此理解隐喻就必须根据特定的交际情景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20年代“语境”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来,人们对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作用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交际过程中,语言必须和其所依赖的语境相结合。而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因此,“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5.
语言交须必须切合语言环境,任何言语活动的进行总是离不开特定的时间、场合、人物和方式。在翻译中,译者除了要考虑原语本身的语言因素外,还必须重视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翻译离不开语境分析,如果忽略原语赖以产生的特定语境去进行翻译,则往往会导致误译。本文旨在通过对某些误译例子的辨析,谈谈如何在翻译中进行语境分析,以阐明语境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堂华 《科技信息》2008,(10):270-270
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并把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而文化语境在外语学习中有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参照B.Malinowski的语境概念,从语境,尤其是文化语境方面,结合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基于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探讨了文化语境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突出说明了文化意识(culture awareness)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语境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入手,着重阐述了语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语境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及对语言语境的处理方法,认为处理好语言语境问题是翻译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学、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视野逐步扩大,研究逐步深入:从语言结构转向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脑、语言与文化等等的关系。本文通过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辩证关系的阐述以及对汉英语言的词、短语和句子的得体运用的例述,说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所属民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产生于社会环境之中,因社会交际需要而为人们所使用,并随社会交际需要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社会、文化和语言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但语言结构与文化有关,语言使用方式也跟文化有密勿关系。对短语、句子的理解和使用除了要了解语言的结构之外,还要顾及社会文化背景及语境尤其是交际时的社交语境、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9.
孙丽娟 《科技信息》2011,(32):I0078-I0078
语言顺应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是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顺应不同语境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从交际语境入手,探求语境顺应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运用语境理论,论析语境对语言意义理解的影响,揭示语言交际环境中语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以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与作用这一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有效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