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骨文中的天人关系思想以“天、地、人”(“ ”)与“从、比、北、化”(“ ”)两组古文字而体现的,其中蕴含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体系,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价值。甲骨文中的“天、地、人”与“从、比、北、化”若加以简化便是“化”字,“化”字孕育了太极图,形成了《易经》;《易经》又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专家、学者在探讨东方管理哲学时往往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始探究,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的思想源头,更没有挖掘甲骨文中所蕴含的智慧。通过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是中国文化“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思想的出发点,并对东方管理哲学的形成产生重大而独特的影响,以太极哲学、中庸哲学、和合思想、人本思想、变易哲学为核心的东方管理哲学正在彰显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药品质量管理中validation、verification和qualification容易混淆和误译的现象,借助语料库软件AntConc,并经ABBYY Aligner处理,结合搭配理论,探讨这三个术语的语义区别以及如何规范化。建议在药品质量管理中,validation译为“验证”,verification译为“确证”,当探讨杂质问题时,qualification译为“界定”,涉及设备或辅助系统时,qualification译为“确认”。  相似文献   

3.
张雨 《科学大观园》2010,(19):60-60
鲁迅先生一生没有找任何人为自己写序或者介绍文字。也没有发表任何与名流政要往来交游的“借光”文字。尽管他的故交旧友中多的是达官显贵以及宋庆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林语堂这些名噪一时的社会名流。对鲁迅有知遇之恩的陈独秀曾经红极一时,甚至被爱因斯坦、罗素等人称为“东方思想界的大彗星”。这样的“大红人”。自然是用来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4.
“形式主义”一词在国内的大众媒体中频频出现,是中国政治文献常用的术语之一。国内的权威词典大多将其翻译成formalism。文章基于CCL语料库和COCA语料库,从词频、搭配和语义韵三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形式主义”一词在不同领域中含义大相径庭,特别是在中国政治领域中,该词更是含义特殊。笔者建议中国政治文献中的“形式主义”应翻译成formism,以便与其他语境下该词被翻译成formalism相区分。  相似文献   

5.
古拉丁文献中有这样一句话:Ex oriente lux,ex occident lex,意为“光明来自东方,法则来自西方”。从人类近代文明史来看,似乎不无道理。本来,人类文明的摇篮就在古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这最早的文明之光照耀东方数千年之久。这火种被冲撞奔突于黑暗之中的西方人从拜占庭拣回,燃起冲天大火,对西方人来说,真是“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短短几百年,西方人找到了支配自然的法则,发明了发明的方法,建立起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建立起当代文明。  相似文献   

6.
文敏 《科学大观园》2009,(22):14-15
东方夏威夷-芭堤雅东南亚近年来热度极高的海滩度假胜地,享有“东方夏威夷”之誉,芭堤雅已成为“海滩度假天堂”的代名词。它位于泰国暹罗湾的东海岸,那里集阳光、碧海与沙滩为一体,吸引着无数游客,当然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另一种让人心动的景致便是娇艳迷人、能歌善舞的“人妖”了。从曼谷出发,沿苏库威高速公路,两小时就可到达芭堤雅。每年有200至300次、上百人参加的国际会议在此召开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收入外汇折合泰币70多亿铢,是泰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方“世界史”把中国列在“边缘”地位 一说起文明,人们往往立即联想到“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区别与反差、甚至对立。但实际上,过去笼统地划分东西方文明,是模糊而不确切的。“东方‘’’与“西方”一对概念的内涵所指,各时期各地区差别很大。古代希腊罗马人群心目中的“东方”就是指: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当时他们对于印度的认识很模糊,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0-50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担完成的“基于语料库的数字化辞书编纂平台研制”是国家863计划“中文信息处理基础应用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子课题是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大规模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以语义计算理论为核心,以数字化典范辞书为出发点,利用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等,研制辞书的知识获取、自动生成、检查检测、审核评价等技术和集成化的辅助操作平台,突破传统的辞书编纂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辞书编纂模式。  相似文献   

9.
“语言” “言语”和“话语”是语言学的三个重要概念,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论述,有不同程度的含混,本文从语言比较、语料库、俗用、变体、专用等角度讨论了三分的事实、理据与作用,最后对三个概念作了相应的厘定。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物理学名词》(2019)和国际科技术语委员会(CODATA)推荐的“量表(2018)”以及量纲分析,并且通过中西语言特点对比,由“数”与“量”谈及“数词”与“量词”,论述了区别“常数”与“常量”的原则,表明将“constant”一词译为中文时,如果它所代表的物理量有量纲,则应译为“常量”,反之则译为“常数”。说明在中文科技术语中,常数与常量的区别是明确的、可规范的。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巨著The Wealth of Nations自译介入中国,已呈现出多种译名,虽终以“国富论”定名并广泛应用,但在翻译学界及经济学界引起了译名之争,即“国家财富”与“国民财富”之争。译名是思想的载体,The Wealth of Nations严谨准确的译名关系到对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解读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应用与发展。文章在学者研究基础上,超越词义分析层面的局限,从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经济思想角度进行溯源探究,依据历史逻辑研究方法寻求理据,并结合现代经济学话语概念,发现“国家财富”更能精准呈现原作之意。  相似文献   

13.
严复以“计学”对译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economics,该译词凸显了20世纪中国“经济学”概念转型的一次尝试,然而东洋“泊来品”——“经济”(之所以置“泊来品”于引号之内,皆因“经济”一词中国自古有之)后来却逐渐占据中国近代经济话语的主导地位(至少从economics的对译术语角度而言如此)。作为承载与交流知识与信息的表达系统,语言在知识本体与对象客体间架起了解释和理解的渠道,而本体(ontology)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内部知识体系的架构。人文社会术语因其特殊属性对当今计算机形式化语言下的知识本体构建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开辟了本体视角下术语翻译的新维度。文章借西方术语 economics于近代中国的本体转型在多元译词上的反映来凸显近代术语翻译中的术语概念演变,本土语言资源选择与词汇化过程,翻译的术语化过程以及术语传播与效应,以期对中国近代术语翻译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4.
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提出“情志九气”,后“情志”一词在中医学中获得广泛运用。这一术语虽有被译作“emotion”的先例,却不如心理学和生理学术语“情绪”译为emotion有据可查。文章欲通过“情志”与“情绪”二词比较,为“情志”英译提供支撑之据。  相似文献   

15.
“重心”和“形心”是两个科学术语。它们的出现比较早,前者出现于1623年的《职方外纪》,后者出现于1627年的《奇器图说》。两个词都来自拉丁语,分别是centrum gravitatis和centro figure(或geometrica centrum)的仿译。“重心”后来还传到了日本。但“形心”一词,在《奇器图说》之后的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人使用。后来在1935年的一本数学名词汇编中再次出现,但它是《奇器图说》中的那个词的沿用,还是后来另行创造的,现在还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6.
endotension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重要并发症,目前将其译作“内张力”,该译名带有明显翻译腔,未能反映该术语的内涵及特征。基于原始释义、真实语境中的使用及词素三方面,提出将“内扩张”作为该术语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7.
过去认为“比较文字学”名称最早由林柷敔在1937年提出,但实际上胡适1923年起草《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第一组必修的特设国文课程纲要》时就已经提到了“比较文字学”。1928年贺昌群翻译《文字的起源》一文时也使用了这一名称,而林柷敔撰写《比较文字学浅识》时参考了贺昌群的文章。但林柷敔是第一个详细论述“比较文字学”内涵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中文化学界至今对organometallic的译法不统一,或称“有机金属”,或称“金属有机”。通过对organometallic一词的历史考察和词义解析,并参照中文化学术语的翻译习惯,认为将其译为“有机金属”才更符合原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从“立交桥”这一术语存在的多种英译着手分析,对这些英译词逐一进行辨析并找出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目前术语翻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术语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字敦煌”是一项数字化敦煌保护工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敦煌莫高窟实景。该项目配有中英双语版介绍,英文文本为中文文本的译文。因此,翻译对“数字敦煌”平台中的信息传播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其中的敦煌文化术语翻译。由此,文章以“数字敦煌”中的术语翻译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