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提高地质环境与气象要素耦合作用机制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以政府地质灾害应急网络为平台,从基础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创立了地质灾害致灾营力当量定律理论,通过对诸致灾因素的相关分析,构建了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信息传输和应急反应网络.提高了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率,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近两年汛期应用证明,区域性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增高,由于预报准确及时,通过群测群防体系,避免了300余人的伤亡,避免损失千余万元,在山东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晔  胡玉禄  魏嘉 《科技信息》2009,(21):51-52
基于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和国际互联传输协议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构建了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主要由预报系统、会商系统和网站组成。完成预报数据的获取、预报产品制作、预警信息发布。具有预报预警功能完善、信息制作发布及时、运行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的湖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建设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这一思想,介绍了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湖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特征,重点讨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开发思路、逻辑及应用架构、分析流程等关键问题.依据湖南省地质灾害发生特点,选定日雨量和小时雨量作为气象数据来源,结合地质背景因素,形成了一整套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日雨量的预警分析子系统、基于小时雨量的预警分析子系统和辅助办公自动化子系统,从而实现了快速、高效的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相似文献   

4.
李玉刚  于大鹏 《贵州科学》2007,25(Z1):190-193
以贵州省铜仁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例,在分析当地实际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论原理,对铜仁市进行了基于多因素分析后建立了信息量模型,并用于地质灾害区块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提升主动应对地质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第一代、第二代地质灾害预警模型主要特征,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并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叠加,实现了气象雨量信息动态可视化方法。以此为基础,采用GIS、数据库及网络等技术研发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以安徽省为背景进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可行,系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能为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决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对皖南山区"十一五"期间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查找了皖南山区降雨类型、降雨量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了影响皖南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主要因数,同时提出了改进该地区预警预报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是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对于危害性较大、变形发展趋势不明的地质灾害可通过专业监测预警方法进行防灾减灾。以近年来成功预警地质灾害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要求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即智能化的监测设备有效获取关键监测数据,科学的监测方案确保监测设备布设位置可靠和恰当,过程化的预警模型准确判断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做出预警。同时探讨了监测设备、监测方案、预警模型三方面工作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吕梁市各县区近年来地质灾害与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研究了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并开发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富赟  黎志恒  姜才文 《甘肃科技》2011,27(6):32-34,127
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应是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本系统不仅为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为公众眼务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全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莆田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2006年莆田市地质灾害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莆田市地质灾害的区域和现状特点;诱发地灾的气象条件;地灾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析研究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和以9镇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地质环境背景等级修正系数,建立了各单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Yi=Ai*Di。该方法科学新颖,实用性强,在近二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中,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彭亮  杜文学  田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8):7806-7813
滑坡是西宁市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严重,传统的监测方法以人工巡查为主,无法做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以张家湾特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实施了雨量、地表位移、裂缝位移及深部位移监测,率先在西宁市开展了滑坡实时自动化专业监测,通过对获取的监测数据分析,建成西宁市特大型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工程,为实时掌握地质灾害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及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强降水和持续性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和关键的自然因素入手,通过收集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和已发生的灾情资料,建立开发基于地理环境、地质特征和气象条件下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模型,作为常规工作投入基本业务,可以完成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3.
根据怒江州2012—2014年87个雨量监测站点的降雨数据,首先研究降雨量及降雨过程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对应关系,再用信息量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静态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将动态降雨预报和静态的易发性评价结合起来,分别建立了地质-气象耦合模型和地质-降雨综合模型.实例检验并分析了2种模型,结果表明:地质-降雨综合模型的指标计算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地质-降雨综合模型在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上更有优势;此外,地质-降雨综合模型的预警准确度较高,且在地质-降雨综合模型的预警图上除灾害当天的预警显示外,相近时间发生的灾害也有所反映.综上,地质-降雨综合模型比地质-气象耦合模型更适合怒江州滑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4.
基于“FloodArea”模型的山洪灾害精细化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二维水动力模型"FloodArea",针对缺乏水文资料但有历史洪水淹没记录的山区小流域,在山洪灾害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山洪风险雨量的计算;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山洪淹没栅格数据和精细化承灾体地理信息资料,利用ARCGIS进行分析计算,实现山洪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估;基于山洪灾害不同风险等级致灾临界雨量和精细化风险评估成果实现山洪灾害精细化风险预警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FloodArea"水动力模型能实现无水文资料的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精细化风险评估和预警.  相似文献   

15.
闽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引发地质灾害最关键的因素。该文在分析降水与地质灾害产生存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前期实况雨量、预测雨量与闽东地区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设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公式,筛选出连续阴雨、短时间强降水和台风期暴雨为主导可变诱发因子,以此为依据建立闽东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系统建设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期有效降雨量引入到地质灾害预警领域,结合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体系,并基于MAPGIS平台经二次开发建立了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在综合分析雨量和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等级自动划分方法,从而实现了对泥石流等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定量化时空自动预报。基于该系统,在辽宁省鞍山市开展了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与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油田水驱开发的科学与高效发展,建立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与预警管理机制非常必要。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对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设计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田水驱开发效果预警模型,并结合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结合无限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与Iverson瞬时降雨入渗理论,分析建立起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的预警模型,并以我国南方典型地区为例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动态预测区域降雨型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研究提供了一条更为精确的定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抚河流域3个山丘小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精细化模拟,利用率定后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临界雨量试算,得出各流域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预警时段组合条件下临界雨量。将计算所得临界雨量与实测暴雨洪水过程和设计暴雨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临界雨量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说明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可应用于抚河流域山洪预警临界雨量确定,并为抚河流域山洪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玉峰 《山西科技》2013,28(4):65-67
基于前期逐日收集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0年3月19日发生在阳曲县黄寨镇黄寨村的黄土崩塌事故,从而找出了诱发此次大型坍塌地质灾害的原因——气温突增及表层冻土迅速解冻,明确了提高气象诱发地质灾害预警水平和质量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