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较了不同玉米育苗和栽植方式对植株长势,生物与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明玉米以方格或肥团育苗,宽窄行套栽最有利于生长发育和高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四人邦”的破坏干扰,根据我社地处丘陵秋粮90%以上是玉米而产量较低的实际情况,自1973年以来,开展以推广杂交玉米为重点的科学实验活动,突破春季杂交玉米制种关,自力更生解决杂交种子问题,实现全社玉米杂交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7年全社8300亩秋玉米,全部杂交化,总产达484万斤,比1976年增产115万斤,平均亩产583斤,比1976年每亩增加113斤,比1973年前老品种亩产300斤增加90%以上,全社全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地气候和自然条件,探索总结了玉米杂交制种要选择高产且配合力高的组合,亲本种子包衣、肥球育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严格去杂等的规范化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观察研究室内育苗、池塘中间培育和海区养殖过程中的方格星虫的消化道发育和摄食特点。结果表明,方格星虫消化道结构由"C"环结构发育成双肠环结构,变态7~10d后,发育完善;消化道随体长和生长日龄增加而增大,成体方格星虫消化道约为其体长的4倍;摄食饵料由单胞藻转变为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幼体摄食最大沙粒径小于翻吻触手基径;方格...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有杨树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将原有两种控制授粉技术-室外大树搭架法杂交和室内切枝水培法杂交改进为室外植株斜置法和室外切枝扦插法;通过借鉴棉农棉花育苗技术,总结了一个简易、经济、出苗率高的杨树播种育苗新技术-营养钵直播直移法;提出了芽保存率、苗期节间距、冠径比等几个新指标,丰富了杨树常规育种的选择指标体系;建立了基因库与试验林二元路线选择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原有杨树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将原有两种控制授粉技术-室外大树搭架法杂交和室内切枝水培法杂交改进为室外植株斜置法和室外切枝扦插法;通过借鉴棉农棉花育苗技术,总结了一个简易、经济、出苗率高的杨树播种育苗新技术-营养钵直播直移法;提出了芽保存率、苗期节间距、冠径比等几个新指标,丰富了杨树常规育种的选择指标体系;建立了基因库与试验林二元路线选择法。  相似文献   

7.
玉米三交式顶交种“72—1”,是以本地硬粒型农家品种“盘安黄籽”为母本,以外地马齿型优良单交种“新单一号”为父本杂交而成,适合作秋玉米栽培。在1972年小面积制种、试种获得成功后,1973年横店、南溪两个公社种植面积扩大到1173亩,普遍地获得了丰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演变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玉米小叶斑病已成为我县秋玉米主要病害之一。据去年全县9个公社15个生产大队的调查,秋玉米发病面积达100%,病叶率在95%以上,一般田块病情指数也在40—50之间,严重田高达80以上。但由于对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还缺乏了解,已经实施的防治办法,成效不很显著。为了了解玉米小叶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其防治途径,本所于1971年10月选择有代表性的社队进行了秋玉米小叶斑病发生情况和防治的调查试验。现将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豆玉米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系已将大豆的蛋白质基因移植到水稻种子中去,培育出“大豆玉米”,简称“大豆米”。食用这种大豆米饭,既有大豆的营养,又有大米的果腹作用,是一种新研制成功的营养米新品种。果核大豆巴西农业专家把普通大豆蛋白质基因移植到巴西果核之中,杂交栽培成功新品种果核大豆。该产品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营养较好,又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为巴西及全世界开发了一种价廉物美的新食品。牛肉番茄德国汉堡大学把牛肉细胞和番茄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繁殖出一个动植物杂交的新食品,内含牛肉动物蛋白和西红柿植物蛋白各半,…  相似文献   

10.
果树速成育苗法师万勇(定西地区园艺站743000)果树速成育苗法分春种秋接,春种春接两种,苗木两年出圃,比一般育苗方法提早1~2年,速成育苗必须加强管理,才能达到目的。1播种3月下旬(春分至清明)播种,以条播为主,行距20cm,覆土1~3cm,播后覆...  相似文献   

11.
王淑芳  尚继红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3,(5):455-455,493
黄土丘陵地区玉米杂交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固原清水河流域的黑城、杨郎等行政村,该区是固原较为富裕的经济作物产区,年降雨量300mm,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一熟有余,气候干燥,各不同区域特别有利于早、中、晚熟玉米杂交制种,一般亩500kg,比较效益高,深受制种农民欢迎。现就在几年的玉米制种实践中总结出的高产途径介绍如下,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我社秋玉米连年增产的主要关键性措施,除了选用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的旅曲、虎单5号、丹玉6号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以外,还不断试验、摸索和推广“以叶令为主,参照天数”适时猛攻蒲肥,促进秋玉米蒲大、高产。蒲肥数量要多,用量一般要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时间要准,要把肥料用在玉米雌穗、小穗分化和小花分化的盛期,这是决定玉米蒲大小、粒数多少的关键时刻,是玉米需氮的全盛时期,也是需磷最多的时期,蒲肥如果施用过早,则玉米杆高、叶茂,后期易脱力,影响产量,如蒲肥过迟,会造成蒲小、减产。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制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玉米杂交制种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播期选择不当、制种错期方案选择不当、父本密度不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平集算法是一种解决曲线演化问题的有效方法,它能够解决一般方法难以处理的拓扑结构变化问题。在水平集算法中,跟踪曲线经过一步演化后的当前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下一次演化计算的精确程度,以往采用的跟踪算法一般是步进方格(Marching Square)算法,这种算法中存在计算重复问题。本文根据图像中曲线跟踪的特点,改进了步进方格算法,减少了其中的重复计算。实验表明,这种改进的算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高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植株高大,适宜与其他作物行间套种。秋玉米生长后期,行间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适宜某些食用菌的生长,因此秋玉米可以与某些食用菌套种。1985年东阳玉米所开展秋玉米行间套种凤尾菇试验,仅二潮菇的生物效率达45.7~53.8%,平均每平方尺收菇2斤左右,这一技术不影响玉米产量和田间操作,凤尾菇的产值超过玉米本身的产值,残留菌糠还有肥田改土作用。该技术简单易行,无需特  相似文献   

16.
玉米基腐病(病原待查)是早播秋玉米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部分社队发生相当严重。根据1972年的初步调查,其株发病率:早播秋玉米40.0~60.0%,严重田块高达85%以上;适期偏迟播种的秋玉米,在20%以下,有的很少发生。秋玉米感染基腐病后,千粒重较健株降低31.7~37.2%,瘪粒增加,秃顶度增大,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早春甘蓝套种玉米栽培技术,利用温棚育苗、早春膜下定植,解决粮菜争地矛盾,提高复种指数和产出率,实现粮钱“双过千”(千斤粮、千元钱)。  相似文献   

18.
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冀东地区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试验。马铃薯选用中熟品种,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用生育期较短的中熟品种,减少与大白菜的共生期;秋大白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期提前。该模式中马铃薯产量达37 618.01 kg/hm^2,玉米产量达7 493.83 kg/hm^2,大白菜产量达114 640.63 kg/hm^2,三茬作物总产值62 119元/hm^2,纯效益48 769元/hm^2。比露地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37 757元/hm^2,比地膜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26 219元/hm^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播种育苗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均可.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为好.播种前对圃地要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米,高15~25厘米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每公顷施腐熟有机饼肥1.5吨,厩肥30吨.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应适量施硫酸亚铁、生石灰、福尔马林等进行土壤消毒.  相似文献   

20.
玉米育苗移栽是利用青苗盘对玉米进行保护地育苗,待霜期过后,将玉米幼苗移栽于大田,完成幼苗的生长阶段,这种方法可延长玉米生育期20天左右,增加有效积温200-300度,向前赶一个积温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与提早成熟的效果.可使玉米增产40%左右。为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开创了新途径。一、育苗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苗床位置: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且干燥,水源充足.能排能灌,交通方便,防风条件好,床上、肥源较近地方,设置风障加以保护。2.育苗棚规格:大、中、小棚均可,以开闭式中棚为宜,中棚具有成本合适,操作方便,即脊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