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针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很多,但针对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研究较少。为此,对高层建筑中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利用统一建筑规范对非结构构件抗震计算进行规定,通过FEMA273、FEMA356依次对非结构构件性能与设计方法进行规定。选用楼面反应谱法对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将加速度看作调整核心,完成对加速度时程曲线振幅的调整,将其看作试验加速度波。地震波选用EL Centro-NS、Taft-NS与天津-NS地震波。通过ANSYS软件建立模型,获取不同楼层楼面反应谱,通过时程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吊顶抗震性能以及有无设置45°悬吊线吊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通过非结构构件模拟器进行浮放设备抗震性能试验分析。依据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楼层越高,吊顶和浮放设备越容易在地震作用下被损坏;设置45°悬吊线能够有效提高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建筑机电工程管线抗震支架结构是一种建筑非结构构件。针对抗震支吊架可在地震中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有效保护,从而大大降低震后二次灾害的破坏,运用多自由度体系振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选择DN系列管道与普通单管对夹式管箍侧向抗震支架为原型建立三维模型,在多自由度体系振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管线系统的振动特性;运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提取出在不同工况下管线系统的模态云图与地震位移响应云图;仿真结果表明:单管DN100在对夹式管箍侧向抗震支吊架的约束下,可以有效缓减地震位移响应,方法为非结构构件抗震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地震作用下建筑非结构构件累积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善忠海 《甘肃科技》2011,27(18):163-165
在结构设计中,非结构构件一般不属于主体结构的一部分,非承重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时往往容易被忽略,但从历次震害造成的后果来看,非结构构件处理不好往往在地震时倒塌伤人,破坏主体结构.因此,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问题应该引起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提出了附属结构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并不亚于结构抗震设计,这也是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观...  相似文献   

4.
建筑中的非结构构件一般不属于主体结构,长期以来被视为主体结构的次要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中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在地震造成的震害中发现,非结构构件设置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倒塌伤人,破坏建筑主体结构严重。因此,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问题进行充分了解,针对非结构构件的具体类型采取加强非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和细化非结构构件节点的细部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5.
自动加固的ER智能抗震结构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结构的抗震加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工程技术。本文提出了用ER智能结构构件来加固常见的搞震结构,使之成为自动加固的ER智能抗震结构体系的方法。在介绍了这种智能结构体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自动加固用的可调参数的ER智能结构构件的力学模型和试验情况,并研究分析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ER智能结构构件来加固抗震结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自动加固的ER智能抗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比原结构有大幅提高,并较大地超过了用被动控制方法加固的抗震结构。  相似文献   

6.
当前针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很多,但针对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研究较少。为此,对高层建筑中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利用统一建筑规范对非结构构件抗震计算进行规定,通过FEMA273、FEMA356依次对非结构构件性能与设计方法进行规定。选用楼面反应谱法对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将加速度看作调整核心,完成对加速度时程曲线振幅的调整,将其看作试验加速度波。地震波选用EL Centro-NS、Taft-NS与天津-NS地震波。通过ANSYS软件建立模型,获取不同楼层楼面反应谱,通过时程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吊顶抗震性能以及有无设置45°悬吊线吊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通过非结构构件模拟器进行浮放设备抗震性能试验分析。依据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楼层越高,吊顶和浮放设备越容易在地震作用下被损坏;设置45°悬吊线能够有效提高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福州琅岐岛某酒店公寓楼改造为中学宿舍,抗震设防类别由标准设防(丙类)提升为重点设防类(乙类),采用黏滞阻尼器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对加设黏滞阻尼器模型和传统加固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验算,对结构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楼层剪力、地震输入能量分布和结构构件损伤等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以及经济性对比.采用黏滞阻尼器进行抗震加固能有效将位移控制在2~3倍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大幅提高结构抗震超强能力,替代主体结构构件耗散50%~60%地震能量,减轻结构构件的损伤.加设阻尼器加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抗震加固方式,且大幅降低结构在改造加固中的工程造价(降低约30%),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量化单体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组装的通用型功能损失量化方法和对应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为建筑构件定义一种基于概率的功能损失,以考虑构件功能损失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使用树状层级结构组装构件的功能以获取建筑的功能损失。使用基于修复方案的建筑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获取建筑功能时变函数曲线。基于蒙特卡洛法给出单体建筑抗震韧性量化的计算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幢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建筑的抗震韧性进行了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韧性提升方法对该建筑抗震韧性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合理地评价建筑的抗震韧性,案例建筑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韧性较好,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建筑抗震韧性有较大影响;不同韧性提升方案中,提高建筑构件抗震性能和优化建筑震后修复策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512汶川大地震震害调查为基础,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结构的典型震害进行了分析,指出设置多道防线、合理刚度布置、增强整体性能、重视非结构构件等对于保证结构抗震安全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具备多道抗震防线的刚度可调型密肋复合墙新型抗震结构体系,探讨了其对于改善结构抗震性能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缨  王灵仙 《河南科学》2002,20(3):301-303
着重阐述建筑非结构 ,包括隔墙 ,女儿墙及突出构件 ,围护墙 ,顶棚 ,家俱设备 ,楼梯的震害和抗震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是以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沉积相为基础,以地震相、地震属性地层切片、可视化地貌分析等物探技术为手段,结合钻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综合开展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分析和地震地貌描述的研究。调研对比中外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关于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的论文较少,主要重视碳酸盐岩沉积相与地震技术方法相结合的研究;外国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主要集中在地震地貌学、三维可视化和定量研究。整体而言,中外学者都重视地质历史时期的碳酸盐岩沉积同现代碳酸盐岩沉积进行类比分析,提升地下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12.
首先简要地说明了大跨度结构在抗震分析中的特点以及目前常用的计算大跨度结构多点激励地震反应的三种方法,继而详细地论述了近年来大跨度结构多点地震激励反应谱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倒塌性能,全面总结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倒塌的研究过程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在地震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准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各个破坏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同时,建议应在破坏准则的基础上确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倒塌准则和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的铀矿冶水冶的工艺及其设备.相对详细地介绍了吸附法提取铀的工艺与设备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铀矿冶水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的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检测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的方法,分别有冲击回波法、探地雷达法、超声波法、超声波层析成像法等几种检测方法。总结了这几种方法在工程应用上的特点,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结果,推荐冲击回波法为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膜材料与膜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膜材料及膜工艺的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近期膜材料的发展不仅仅是新型材质的研发,材料表面性能研发也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膜工艺方面近年也出现了众多组合工艺,如活性碳、电渗析、反渗透等工艺与膜组件的组合工艺,大大提高了出水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及预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这些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和抗震设计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将来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我国桥梁抗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理论和抗震设计思路进行了精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条件价值评估法在野生动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国外野生动物价值评估的最新成果,介绍了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学基础、内涵、主要的优缺点、评估步骤和具体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0.
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人格评价方法,列举了其中几种常用的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罗夏墨迹测验(RIT)和主题统觉测验(TAT),分析了它们的理论基础、优缺点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为更加清楚地理解和进行人格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