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晓慧 《科技资讯》2006,(22):153-154
本文论述了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煤矿、金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包括废水废渣对水环境污染、废渣和废弃场占用大量耕地和林地、地下水位下降和水均衡遭到破坏等。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了技术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矿山是金属资源的重要来源地,在开采和选别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使用后形成废水,选矿废水含有大量诸如重金属离子、悬浮物、药剂等污染物,排放废水引起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选矿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的节约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获得减少选矿过程中水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矿山露天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和恢复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科技信息》2012,(6):416-416
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且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进行矿山环境治理,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可以恢复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实现矿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矿山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及防治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化矿系的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常常产生含有金属硫酸盐的矿山酸性废水。这些酸性废水在井下腐蚀管道和设备,危害矿工健康,危害矿工健康;在地面污染地表水,破坏水生和陆生生态环境。本文根据微生物学,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理论,探讨矿山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矿区开发对水资源影响较大,故开展矿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城矿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晋城矿区水资源承载力情况。结果显示: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等偏好水平;矿区废水回用对提高矿区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矿区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明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做到矿山尾砂、废石以及废水废气的资源化和对周围环境的“无害化”是矿业生产的最大效益;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矿区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晓慧 《科技资讯》2007,16(5):119-120
本文论述了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煤矿、金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包括废水废渣对水环境污染、废渣和废弃场占用大量耕地和林地、地下水位下降和水均衡遭到破坏等。极预了生态环境问题测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技术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粤东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研究案例,选取As、Cd、Pb、Cu、Ni等5种重金属指标,通过样品采集,对比分析标准值、背景值在修复前后的变化,评价环境质量的修复改善效果以及生态复绿效果。结果表明:一期工程有效遏制了矿区酸性含重金属废水对下游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山前地表水监测点的Cu、Cd、Pb、Ni、As质量分数分别比修复前削减了84.1%、86.4%、89.4%、90.0%、47.7%,山后监测点的As质量分数削减率大于98.8%;一期工程有效改善了矿区的景观,4个生态复绿工程区域5个样方修复后全部存活每千平方米拥有3~5种植物形成的植被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为Vb级,5号库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高,达到参照样方的78.8%。可见莲花山矿区一期工程采用“工程措施+生态复绿”的生态修复模式,修复效果明显,可为其他钨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矿山开发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资源,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总结广东省矿山资源及其特点,分析广东省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综合分类,剖析若干典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矿产资源储量较大,矿种相对比较齐全;但支柱矿产缺口大,矿石处理难度大,许多矿山开采回收率偏低;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水平低,矿山环境污染和引发地质灾害较严重。广东省矿山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于水、土壤的酸性水和重金属污染、以及相应的水文地质环境破坏和大气污染。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采矿和冶炼;硫化物的氧化作用对环境重金属的释放和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丁 《太原科技》2014,(3):40-42
以山西古县兰化宝欣煤矿区为实例,通过从矿区的地形、地质及矿区周边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与级别,研究了现状评估的主要内容及评估重点,参考山西古县兰花宝欣煤业有限公司的评估实践,对评估中涉及的相关技术规定及计算标准做了相应说明,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修护和保护意见措施,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区水资源匮乏,矿井水资源化意义重大。探讨了矿井水资源化的相关概念,详述了矿区水资源质量评价内容和方法,介绍了矿区供需分析预测及矿井水资源化可行性研究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三种矿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煤矿井下清洁开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矿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与矿井开采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即废矸石、废水及粉尘、噪声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全煤巷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全煤化、减少煤岩开采过程中混矸石量;采煤机径向雾屏降尘、溜煤眼粉尘的控制、凿岩时粉尘的治理、爆破时粉尘的控制;井下废水的处理;井下废水的净化;噪声控制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清洁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和井下生产的安全,以保持能源生产、消费和生态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从山西煤矿区域的基本状况、煤炭特点、采掘方式及功能区划和水源历史污染事故等方面,对全省煤矿区域的水污染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Zai城煤矿开采过程中防治水安全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对矿井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规律,采取上行式开采、疏水降压、疏放才缩水、改变工作面布置方式等方法,从采煤面设计、安装到生产我环节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害威胁,为生产的正常创造了良好条件,保证了安全生产,为同类条件下矿井防治水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洁净煤开采技术及其环保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矿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与矿井开采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及粉尘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全煤巷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全煤化、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混矸石量;采煤机径向雾屏降尘、溜煤眼粉尘的控制、凿岩时粉尘的治理、爆破时粉尘的控制;井下废水的处理;井下废气的净化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洁净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和井下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煤区水资源量减少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州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对水资源造成很大影响。文幸系统地分析了采煤区水资源量浅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长治市西旺煤矿生产布局和开采条件的实际情况,对西旺煤矿井下实际安装的隔爆水袋棚进行分析总结.就适合西旺煤矿的隔爆水袋的几种方法及特点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矿山水害灾变具有链式的结构特征。结合灾害链式理论与矿山工程特征,探讨矿山水害的断链减灾理论模型与工程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矿山为工程实例,基于灾害链式理论构建了矿山水害的动态灾变链理论模型,将影响矿山水害形成的灾害要素划分为3类集合。构建了集合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内要素、要素与要素间的动态理论模型,分析了矿山水害链随时间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针对水害链孕育、潜存与爆发各个阶段特征的3种断链减灾模式和控制措施。应用该模型对某矿山610中段存在的由老窿水患引起的残矿资源回收问题,从断链减灾模式出发,提出了控制水害发生的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水害链模型显示的水害链灾源主要由地表水与老窿储水构成,并在工程响应下诱发充水通道形成灾害输出的灾变链结构;水害链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矿井水害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610中段水患问题处于爆发状态;针对水害链的结构特征与状态,提出了老窿充填、地下排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水害的断链减灾工程措施,可以实现矿山水害的减灾、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的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往往伴随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通过对矿井涌水、生产生活污水以及退水口河道断面水质化验和计算分析,研究分析了正常退水和非正常退水对矿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为了保护区域水资源,既要加强退水管理,又要加强处理后水源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矿山开采排出废水、废气、废矸石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产生破坏,对经济造成损失.为使矿业持续发展,维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开采技术,采用全煤巷布置,杜绝或减少出矸量;井下设充填硐室,将采掘的矸石充填采空区,实现肥料不出窿;废料资源化等,实行矿山无废开采.使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区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