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在其代表作《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一勤劳睿智独立的西部拓荒女性角色。她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观点的角度将亚历山德拉与小说中的其它男性角色进行对比,以分析亚历山德拉这个挑战男性偏见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在其代表作<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一勤劳睿智独立的西部拓荒女性角色.她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观点的角度将亚历山德拉与小说中的其它男性角色进行对比,以分析亚历山德拉这个挑战男性偏见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代中国海外拓荒之旅历史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古代中国的海外拓荒之旅是古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这一推断;并探讨了古代中国海外拓荒之旅的历程,它始于商代,终结于清朝后期,形成了官旅、商旅、释旅、军旅4大类型;最后剖析了古代中国海外拓荒之旅的价值地位,对古代中国的海外拓荒之旅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类”和“自然”是薇拉.凯瑟内布拉斯加系列拓荒小说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凯瑟以深情的笔触营造了一个个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互蕴共荣的生态世界,充分折射出其崇尚自然、关爱人类的现代生态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情怀。凯瑟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肯定,对人物共融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与人关系谐和的期盼。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童年生活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草原的美景和生活给薇拉·凯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最终使她成为热爱自然、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作家。她的许多拓荒小说都表达了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通过《啊,拓荒者!》中的亚力山德拉的故事,可以看出小说中蕴含的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美国梦作为一种美国精神备受美国人推崇,然其实质却需要重新审视。美国梦肇始于英裔移民者的北美“拓荒”梦想,而“拓荒”梦则是移民者通过侵占印第安人的家园得以实现,这完全背离了“民主、自由、平等”这一美国立国理想。愈渐膨胀的美国梦已将“拓荒”对象扩展到海外,并采用文化“拓荒”这一软殖民方式进行推广。因此,文化被输入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需要具备兼顾、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集《苏珊娜·穆迪日记》逆向采用荣格原型理论构造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完美逻辑结构,回顾加拿大拓荒期间,加拿大先祖穆迪夫人摆脱身份错乱感、实现“再生”的经历,完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构建;剖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激活与穆迪夫人“再生”原型的显现过程,实现“再生”原型的建构;展现“再生”原型所象征的加拿大拓荒先祖选择回归旷野、构建加拿大独特文化的加拿大式坚守精神,促成“再生”原型背后加拿大民族集体无意识在加拿大人心中的回归。这一逻辑结构的逆向运用,使加拿大人民感受到了祖先遗传下来的强大精神指引,有利于加拿大人民重新审视自我,拾获精神遗产,构建民族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进运动的拓荒精神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求实创新的民族气质。目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样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应该树立一种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新西部精神,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新西部心理状态和变革、创新的新西部意识,惟此,才能使西部大开发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在中西文化强烈碰触、冲撞下产生的一位现代作家。他是以表现个人孤冷感伤情绪的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在他的作品中,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与他张扬个性、表露自我情感不断冲撞、时刻纠结。他笔下的自然深深地打上了个人感伤情绪的烙印。他的“回归自然”带着一种士人逃避现实的矛盾。这种喜好自然而又不能从中愉悦自我的情绪在郁达夫的作品中多有体现。文章旨在从郁达夫的身世、创作理论以及同陶渊明的自然主义相比较等角度出发,对郁达夫作品中这种自然的移情特征进行一番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拜伦留给后世很多关于生态的佳作,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其对生态的关心,并描写了很多破坏自然的行动以及人类的变革行为,在此基础上,和生态进行了自主对话。这些诗歌折射出作者对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批判,表达了其对自然的崇拜,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领略大自然之神奇和美妙的生态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拜伦诗歌中的生态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郭剑虹 《科技信息》2011,(32):197-197
维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反映中西部生活的最杰出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都以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为背景,为中西部移民们谱写着一幅幅诗篇。《我的安东尼亚》是其最杰出的拓荒作品之一,人与土地及自然的关系贯穿作品始终,回归西部草原正是逃离城市精神荒原的体现。拓荒者精神与日益工业化的社会形成强烈反差,人的精神生态面临危机。从生态视阈来看,《我的安东尼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竞技健美操通过人体动作进行自我展示,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完美诠释,凸显了人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丰富创造力,同时也是人们抒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本文将以竞技健美操的音乐选取为切入点,重点对竞技健美操音乐的选取技巧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水涛的《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是一次深耕细作的学术开拓:完成了部分理论元素的构建,建构了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的宏观逻辑框架,进行了逻辑板块的建构。作为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著作在理论构建与文学批评两个层面都做了大量拓荒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文化潮流的影响,艾米莉培养了一种独特的自娱自乐和表达自我的方式——诗人沉浸在大自然中创造了大量关于自然的诗歌。在诗歌中,她与自然为家,与小生物做伴,借景抒情。家乡的自然风景、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15.
面对白人社会及其文化的侵蚀,坚守传统文化,心怀万物平等观念,视自我为人类共同体、大地共同体一份子的印第安人,达到了人性与自然世界之本性的相融相合,实现的是深层生态学提倡的"生态自我",而切断了与自然、部落文化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危机;印、白两种文化对土地和自然解读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印第安社会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李菲 《科技信息》2010,(26):165-165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批评角度分析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西方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都是男性压迫的对象。本文通过女主公珍妮的三次婚姻解读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及珍妮通过婚姻追求自我解放,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名高校外语教师的个案研究,勾勒出该教师真实自然的课堂语言与生活。认为优秀的教学及良好的教师生存状态来自于教师完整的自我认同。认为除了情感、精神上对教育的投入,教师只有对知识、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才可能重塑个体完整统一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8.
高婧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97-100
《我的安东尼亚》与《菊花》均为美国20世纪前半期的作品,它们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及相互关系。依据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可从女性在男性世界的斗争、女性在自然世界的融合以及女性在自我世界的坚韧三个层面探视作者的性别差异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文本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绘画流派通过色彩、线条、性状或空间都是给人一种特定情绪特征的启示,德国表现主义桥社画派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鲜明,他们激昂地抨击他们眼中的虚伪和不真实,批评假艺术和世俗画风,反对将艺术作为美的装饰物,反对通过塑造虚伪的真实来掩盖现实.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应当舍弃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而建立人与自然这条新的纽带,表达出与自然接触中突来的灵感和感触,宣扬忠实自我,回归自我,探寻自我,从而唤起创作激情的有力动力.  相似文献   

20.
孔子"和"之实现方式,在人与己的关系上,强调认识自我、磨炼自我、提升自我,注重个人行为的适度,追求完美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仁者爱人、礼之用、和而不同,主张孝悌友爱,睦邻礼让;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人是仁德之人、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崇尚道德理性,强调社会责任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地和谐,师法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