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刺果苏木(Caesalpinia cristal)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北部湾采集的剌果苏木(Caesalpinia cristal)中分离得到4个结晶化合物,通过 IR、~1H NMR,~(13)C NMR,MS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本文报道(D)-4-O-甲基-肌-肌醇和24,26-甲基-3β-羟基-5-烯胆甾醇。前者是一种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含吸电子基的手性液晶聚合物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与合成含胆甾醇基的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丙酸胆甾醇酯(M1)与含氰基的液晶单体(4-十一烯酰氧基联苯氰酯(M2)),并将其以一定比例投料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含吸电子基的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通过热分析、偏光显微分析、旋光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单体M1,M2和手性液晶聚合物液晶性能.结果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应用波谱及GC一MS等方法从软珊瑚sarcophytonmolle中分离鉴定出柳珊瑚甾醇,24一甲基胆甾醇和鲨肝醇。这些化合物是从Sarcophytonmolle中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填充柱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胆甾醇氟代物、胆甾醇油烯基碳酸酯及低分子量的胆甾醇羧酸酯;对分子量大于500的胆甾醇羧酸酯,通过甲醇化-酯交换反应使其转变为相应的羧酸甲酯,用毛细管柱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酯交换产物而间接测定之,有效地测定了胆甾相液相混合物的各个组分。  相似文献   

5.
海藻Caulerpa sertularioides中的甾醇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应用GC-MS技术从海藻Caulerpa sertularioides中分离鉴定出7种甾醇:胆甾醇,胆甾烷醇,24-甲基-轩-5,22-,二烯-3β-醇,24-甲基-胆甾醇,24-乙基-胆甾醇,24-甲基-胆甾-5,7,22-三烯-3β-醇,24-乙基-胆甾-5,23-二烯-3β-醇,3种甾酮:24-乙基-胆甾-4-烯-3-酮,24-甲基-胆甾-5,7-二烯-3-酮,24-甲基-胆甾-5,22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波谱及GC-MS等方法从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中分离鉴定出柳珊瑚甾醇,24ξ-甲基胆甾醇和鲨肝醇。这些化合物是从Sarcophyton molle中首次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小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microclavata)的天然代谢产物,分离出10个结晶化合物。本文对3β、5α、6β-三羟基,24-亚甲基胆甾烷(24-methylene cholestane-3β、5α,6β-triol),24-亚甲基胆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和柳珊瑚甾醇(gorgosterol)3个化合物进行了波谱和化学分析,并推导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从软珊瑚(Sinularia remei Tixier-Durivault)中分离到一种新的海洋甾醇C_(30)H_(50)O,命名为Remeisterol.经红外、质谱、~1H和~(13)C核磁共振谱分析,证明其结构为24-亚甲基-23,26-二甲基胆甾醇.此化合物经重排反应后进行臭氧化反应,产物用气相色谱分析,证明其中有丁酮,从而证实了上述侧链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南海海绵Pachychalina sp.中鉴定出具有5种不同甾核的15个甾醇,5种甾核包括7-烯-甾核,8-烯-甾核,A-降-甾核,5-烯-甾核和4-甲基胆甾烷醇甾核。2个在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甾醇,24-甲基-25(26)-去氢-胆甾醇和24-乙烯基胆甾醇,存在于该海锦中。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南海酉沙群岛永胜岛附近海域采集到的白荑软珊瑚[NephtheaAlbida(Holm)]”中分离到一种新的海洋甾醇C31H52O,熔点135—137℃,经IR,MS,1HNMR,13CNMR及13CNMRDEPT实验等波谱数据分析,证明其结构为24-亚甲基-27-甲基-26-乙基胆甾醇。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鹅耳枥属(Carpinus)树种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为鹅耳枥属的系统发育及基因组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获取鹅耳枥属16个树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叶绿体基因组间的结构特征与变异程度,并以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为外类群分析了鹅耳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鹅耳枥属16个树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双链环形结构,均包含1个长单拷贝区(LSC)、1个短单拷贝区(SSC)以及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小,最大差异仅1 902 bp。基因排列顺序基本一致,各基因数量相对保守,其中核糖体RNA(rRNA)数量最为保守,所有树种均为8个。此外,鹅耳枥属树种叶绿体基因组在序列长度、基因组成以及GC含量等方面相对保守,但4个边界存在明显的多样性。鹅耳枥属叶绿体基因组中非基因编码区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程度较高,而基因编码区差异较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叶绿体基因组4个部分中,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IRa区的变异程度最低。鹅耳枥属叶绿体基因组中psbArps16atpArps19ndhFndhI以及ycf1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显著差异。此外,ycf3-trnS, trnS-rps4, trnH-psbA, psbZ-trnfM, matK-rps16, rps16-trnQ, trnQ-psbK, ccsA-ndhD, accD-psaI, ndhC-trnV, trnT-trnL, trnF-ndhJ, atpB-rbcL, trnT-psbD, trnE-trnT, trnD-trnY, rpl32-trnl等基因间隔区的非编码区差异较大。绝大部分基因的编码区长度十分保守,含内含子的蛋白编码基因长度变异主要来源于内含子长度或编码区长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鹅耳枥属划分为鹅耳枥组与千金榆组,此外由于地理隔离导致欧洲鹅耳枥(C. betulus)、美洲鹅耳枥(C. caroliniana)与鹅耳枥属其他树种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结论】鹅耳枥属树种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基因排列顺序基本一致,未检测到大规模的倒位或基因重排,但其IR区与单拷贝区(SC)边界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鹅耳枥属树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3.
植物与土壤之间相互反馈的格局、过程与机制,不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养分循环角度剖析“植物-土壤”间的反馈效应,探明相互反馈在空间尺度(根面、根际、种类、生态系统以及区域等)与时间尺度(秒至千年)上的级联效应及其变化格局;阐明根际、植物种类、生态系统及区域地理等水平上“植物-土壤”的相互反馈机制,重点揭示根系分泌、共生、生长及代谢的根际界面过程对植物水分/养分吸收与土壤物理学修饰的调控机制,剖析“植物种类-凋落物化学-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相互作用对地上-地下养分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运用“上行-下行控制理论及腐屑食物网模型”揭示地上-地下生物群落交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土壤地质演变(岩石风化模式、土壤形成模式及土壤养分格局的变化)与区域植被演替(优势种更替及植被分布模式、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格局等的变化)相互反馈的过程与机制;从“植物-土壤”相互反馈的理论视角,分析生态退化与恢复、外来物种生态入侵、大气氮沉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及植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生态问题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揭示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反馈的生态学过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机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疆域广大,人口、土地、耕地和发展程度很不均衡。1933年,知名学者胡焕庸据此提出了著名“胡焕庸线”。利用这条北东南西走向直线,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该线的东、西两侧差异悬殊。究其原由,制约因素的多元的,而近地表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与探索表明:(1)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两陆—陆板块的碰撞—挤压驱使高原南缘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是根本原因。(2)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突起阻隔了印度洋南来温湿气候的北进,并形成了西风带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域的干旱和荒漠化。(3)在力系作用下,壳、幔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地壳短缩增厚、高原整体台升不仅导致东、西两部降水量、气温、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且地球物理场发生了强烈变异与分布不均。(4)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水进则人进,人进则文化进,文化进则科技进,科技进则发展快,西部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则更安宁。(5)东部不断强化开辟地下空间与利用,西部期盼“红旗河”工程实施,维护生态环境,兴建亿亩现代化耕地、牧场与绿洲。我国东部与西部共同发展与建设十分重要,饭碗要永远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5.
页岩的脆性控制着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对页岩气层的体积改造和页岩气的增产极为关键。以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岩石力学等实验对龙一1亚段的矿物组分、有机地球化学、孔隙-裂缝结构以及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不同脆性矿物、有机质以及埋深的页岩脆性特征及其与裂缝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龙一1亚段脆性最高者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石英、长石和黄铁矿等脆性矿物的总含量大于50%,它们能够调节岩石断块的剪切滑移,所积累的能量大于完成岩石整体剪切破坏过程所需的能量;有机质及其在成熟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孔隙与微裂缝可促进裂缝的拓展、贯通以及连接,有机碳含量越高,裂缝系统越发育;随着埋深增加,页岩的脆性下降,岩石破裂模式由复杂的劈裂型向单一的剪切型转变;龙一11、龙一12小层脆性矿物和有机碳含量最高,脆性指数分别达到了61.31%和60.70%,为压裂甜点层段。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nosciences and nanotechnology, a wide variety of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are now used in commodities, pharmaceutics, cosmetics, biomedical products, and industries. While nanomaterials possess more novel and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an bulk materials, they also have an unpredictabl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In the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tudies of nanomaterials, it is essential to know the basic behavior in vivo, i.e.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ADME) of these newly designed materials. Radiotracer techniques are especially well suited to such studies and have got the chance to demonstrate their enchantment. In this paper, radiolabeling methods for carbon nanomaterials, metallic an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etc. a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radiolabeled nanomaterials in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tudies are outline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s. 2006CB705605 and 2006CB932505),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nt No. KJCX3.SYW.N3),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10525524, 10505024 and 20707027)  相似文献   

17.
对攀枝花、承德和朝阳等地钒钛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研究,同时依据铁精矿、钛精矿的现货价格和理论选矿指标对矿石的价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钒钛磁铁矿中MFe品位分别为13.26%,12.84%和1.15%;TiO2的品位分别为10.98%,4.53%和2.02%;V2O5的品位分别为0.22%,0.23%和0.055%.各个矿产地钒钛磁铁矿中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矿物含量、矿物成分有显著差别;攀枝花、承德和朝阳铁精矿中TFe品位分别为59.21%,66.46%和55.74%;TiO2品位分别为12.35%,4.87%和16.42%;V2O5品位分别为0.928%,1.142%和2.07%;攀枝花矿石价值最高,其次是承德,朝阳最低.  相似文献   

18.
金湖凹陷灰岩段为灰岩与砂岩混层沉积,灰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特征差异较大。综合运用岩芯、物性分析以及 铸体薄片资料分析灰岩段储层特征和储层控制因素。灰岩段由3 个沉积韵律组成,每个韵律的下部为泥岩或泥灰岩, 上部为生物碎屑灰岩或砂岩。生物碎屑灰岩平均孔隙度12.7%,平均渗透率为21 mD,属低孔低渗型储层。灰岩储集 空间以粒内孔为主,粒间溶孔和铸模孔为辅,裂缝多被方解石全充填或半充填。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16.36%,平均渗 透率为47.11 mD,属中孔中渗型储层,砂岩储层以粒间孔为主。灰岩储层铸体薄片资料显示储层孔隙和喉道分选均较 差,非均质性强,而砂岩储层孔隙和喉道分选性好,较均一。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明显受到沉积环境、米级旋回和成岩 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平面上,构造高部位生物碎屑灰岩发育,储层物性好,非均质性弱,纵向上,米级旋回上部生物碎 屑灰岩发育,储层物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9.
黄缘闭壳龟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0世纪70年代前野生黄缘闭壳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台湾等省和琉球群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分布面积多达39万hm~2,野生种群数量约40万只.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盗猎强度的加剧,黄缘闭壳龟的分布区和栖息地遭到地毯式的搜索,猎捕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过度猎捕致使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只在河南大别山区、安徽皖南山区、安徽皖西山区等地还有少量野生个体生存,稳定的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台湾和琉球群岛.导致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其性成熟周期长、种群繁殖力低、栖息地遭受干扰破坏等因素,另外,人类贪婪无尽地对其野生资源的索取是导致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加强黄缘闭壳龟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打击盗猎行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自然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是拯救黄缘闭壳龟濒危灭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桑白皮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桑白皮的活性成分及相应作用靶点,借助DrugBank、GeneCards和TTD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桑白皮作用于2型糖尿病的预测靶点,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和关键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将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最后应用AutoDock软件进行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之间的分子对接验证。预测得到桑白皮活性成分25个,桑白皮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26个。PPI网络发现AKT1、IL-6、TNF、VEGFA、TP53、CASP3等可能是桑白皮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对脂质的反应和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