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壳聚糖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及包膜层通透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壳聚糖包膜尿素(CCU)在30℃水中的释放实验,描述了其养分释放特性。将CCU释放过程分为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同时探讨了CCU养分释放速率和包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亲水性包膜尿素与非亲水性包膜尿素的释放情况有很大不同,不存在明显的滞后阶段;在稳定阶段释放速率系数K为一定值;在衰退阶段,K随时间和浓度变化,可以描述为K=0.0022(t—ts30)+0.0801。  相似文献   

2.
包膜肥料是为改善肥料功能或在其颗粒表面涂上其他物质薄层制成的肥料。它是缓释或控释肥料的一种类型。包膜物质一般为树脂、硫磺、石蜡、沥青等。包膜为半透膜,土壤水分可以进入膜内,肥料养分因养分浓度而向膜内扩散可达到养分缓释或控释的目的。涂层尿素就属包膜肥料的一种。因为普通的化学肥料都是速效性的,施入土壤即可溶于水而被作物吸收利用,如果一次用量过大,则易引起烧苗,使农作物减产;而少量施用,又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求,必须分次追肥,才能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要求,这不仅增加劳动力,提高施肥成本,而且会增加肥料多次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库布其8种防护林0~100 cm的土壤水分和0~60 cm的土壤养分进行分析.0~100 cm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土层和防护林类型均对土壤水分有极显著影响,8种防护林样地的土壤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旱柳+小美旱扬旱柳沙枣+沙柳沙枣速生杨速生杨+羊柴拧条羊柴.对0~60 cm的土壤养分分析表明,土层对7个土壤养分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表土层0~10 cm土壤养分高于10~60 cm土层的,表现出土壤养分的表聚效应.防护林类型对7个土壤养分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柠条和旱柳样地中土壤养分较高,羊柴样地中土壤养分相对较低.结果表明:旱柳、旱柳+小美旱杨和柠条等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好,土壤有较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林下草本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都较高,羊柴和速生杨防护林表明对流沙的改良作用较差,土壤水分和养分较低,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温度效应对非饱和土壤中湿分迁移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种条件下,对非饱和多孔土壤中温度和湿分分布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效应对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土壤持水性降低,水分含量明显降低;在周期性变化的土壤温度的作用下,土壤水分含量则呈周期性变化;土壤润湿度与温度变化幅度共同决定温度效应对土壤湿分迁移的影响程度,由温度和温度梯度引起的湿分迁移在含水量中等程度的土壤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1目的意义:黄壤是我区的主要土壤,其中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母质、气候、地形地貌、耕作制度等成土因素,形成了不同供肥特性的的土壤类型。对于不同土壤,仅靠土壤贮存养分的释放,往往不能满足或完全符合优质烟叶养分的需求,必须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和方法及其它栽培措施有效地调控烤烟对养分的吸收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陕北农户马铃薯种植大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对马铃薯产量潜力及产量差的影响,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增产策略。试验得出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对马铃薯产量产生影响按大到小排序为: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含水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与产量相关性最强,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含水量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因此,陕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大小,建议该地区进行水肥一体化耕种措施,改进灌溉方式,加大钾肥与氮肥的投入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分、氮素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盐分、氮素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土壤水盐的监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受灌溉方式影响显著,滴灌处理水分下渗较深,使盐分主要分布在30cm以下土壤,同时由于覆膜减少蒸发,有效的抑制了土壤返盐,在距滴头纵向30cm、水平15cm范围内根区形成脱盐区,棉花根系更容易获得生长所需水分、养分,因此棉花比浇灌处理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降雨入渗、产流等水量转化关系模拟时,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即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扩散率、导水率是必不可少的数据,影响和控制着水及溶质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和运移速度,是描述和研究土壤水运移的关键参数.以昆明地区红壤为例,利用离心机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水平土柱测定扩散率并计算出导水率,利用VG公式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通过指数经验公式拟合土壤水体积分数与扩散率、导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参数确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颗粒粒径、干容重等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原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根际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动态特征,本研究选择4种典型草原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栽培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4种植物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植物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养分差异。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初期土壤水分含量均迅速下降,后期逐渐趋于平缓;羊草、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等3种植物在干旱胁迫期间更容易在水分缺乏的不同时期出现根系水分提升现象,而且不同植物根际土壤水分提升现象在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存在较大差异(P<0.01),羊草在干旱胁迫前期,而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在干旱胁迫中期。(2)干旱胁迫的持续时间是影响土壤根际水分的最大影响因素,其次是植物物种和土层深度,而且三个因素的互作效应显著。(3)羊草、克氏针茅和星毛委陵菜根际土壤具有明显养分“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0.
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对福建海岸带木麻黄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防护林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分为5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缓冲期、土壤水分平稳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在1m内垂直剖面上,水分变异系数都在0.45以上,土壤水分变异较大.从土壤水分有效性来看,其土壤水分基本上处于难效水状态,在时间和深度上,中龄林土壤难效水出现的机率为90.8%,略低于幼龄林土壤(幼龄林为98.3%),相应中龄林土壤中效水出现的机率为9.2%,略高于幼龄林土壤(幼龄林为1.7%).通过对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气象因子的综合分析,得到土壤含水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降水是限制木麻黄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分布与入渗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入渗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容重、初始含水率和灌溉水深对土壤水分分布模式影响微弱.土壤质地和容重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大,入渗水头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南阳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采用美国Soil moisture公司生产的陶土板进气值为15 bar的压力板仪对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了研究;其中原状样进行了不同高度或面积系列下的研究,重塑样进行了不同干密度或含水率系列下的研究;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面积增加对原状试样的持水特性没有影响,但是高度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很大,高度增加使得在相同吸力下土样含水率增加,脱水难度增大;2对于重塑样,在相同干密度条件下,低吸力条件土样含水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吸力的增加,从某一吸力值开始,含水率随吸力的增加而降低,初始含水率越高,这个值越低;3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条件下,低吸力条件干密度越低含水率越高,随着吸力增加,干密度越低,土样的含水率下降的越快,各试样的含水率开始接近,最后低干密度试样的含水率趋于一致;4考虑体积变化的影响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修正并进行模型拟合,最后表明VG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原状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涂层尿素具有缓效的特性,施入土壤中可减少氨的挥发损失,使土壤保持较高的供氮水平,肥效期延长。  相似文献   

14.
The anionic polymer γ-polyglutamic acid(γ-PGA) was used to coat urea and slow its dissolution. Three types of slow release urea(SRU) fertilizers(polymer coated urea with pore constriction, polymer coated urea with enzyme inhibitor and polymer coated urea with pore constriction and enzyme inhibitor)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for the N-release rate. After using SRU, the effect on the tomato growth was analyzed. The extracts of SRU were analyzed for NH3/NH4+-N and NO3--N. The N-release rat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ratio of ingredi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types of SRU met the dissolution rate standards recommended by the Committee of European Normalization. γ-PGA SRU increas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omato(flowering stage) by an average of 100% compared with that grew in untreated urea. The results from soil analysis(0-60 cm in tomato po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 of NH3/NH4+-N in SRU-treated pots was 25%-61% higher than that in soil from urea-treated pots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while the content of NO3--N was nearly 50% lower after the tomato had been harvested. Newly formulated SRU fertilizer increases nitrogen uptake and reduces loss of applied nitrogen. Plant growth is enhanced, a valuable resource is conserved, and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benefits from decreased level of nitrate in agricultural run-off.  相似文献   

15.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基于大田多种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土壤含水量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入渗率和Kostiakov(两参数)模型(h=Kt^α)的两个入渗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两个入渗参数随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明显,较好符合对数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大田灌溉、地面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培养条件下生物炭对红壤菜地土氨挥发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南方酸性红壤菜地为供试土壤,利用密闭法室内培养模拟,研究了生物炭单独添加(B处理)或与尿素同时添加(BN处理)对土壤氨挥发、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CK 相比,生物炭单独添加处理(B)氨挥发量显著增加,如果同时添加尿素(BN)则氨挥发量更高.单独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值、EC值、CEC值以及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但除CEC值外,其余指标B处理和BN处理间没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与土壤pH值、EC值、脲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CEC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炭要考虑氨挥发引起的氮素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 结合穴状衬膜改土整地, 移栽了绒毛白蜡、国槐、桧柏、柳树等研究用苗木, 以土钻取土法进行两年土壤水盐动态定期监测, 研究了移栽苗木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规律的影响, 以期为滨海泥质盐碱地造林绿化的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与未移栽苗木的处理(对照组)相比, 移栽苗木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 并增大二者的月际变化幅度, 但对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不大。苗木的生长季、树冠结构和根系吸水是移栽苗木后影响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其中苗木的生长季影响主要表现为同一时期, 各种苗木所在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苗木的冠型结构主要影响表层土的土壤含水量;根系吸水作用则是改变了土壤含水量和盐分的垂直分布。4 种苗木间对比, 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呈显著差异, 其中以桧柏对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影响较为显著、脱盐降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王双林  郭颖  单炜  钱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2):4818-4825
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黏土在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将融化和冻结过程中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特征点作为参数,建立黏土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关系半经验模型,并分析初始含水率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初始含水率对黏土冻结时的过冷温度影响较小;完全融化温度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略有上升;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相同土质的未冻水含量在同一温度点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覆膜处理对林地土壤特性及刺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地膜覆盖造林试验,探讨了地膜单层覆盖、双层覆盖对土壤瘟度、水分、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和剌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土壤层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和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刺槐成活率和生长量,同时对土壤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其对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下草地和裸地降雨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和裸地的径流量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且裸地在稳定阶段的产流量以及累积产流量均高于草地;同时,前期土壤含水率较高时,累积产流量与降雨历时呈现出分段函数的关系;(2)径流系数、产流滞时以及入渗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分别呈现出增大、减小和减小的趋势,且两影响因素对草地径流系数、产流滞时及入渗率的影响程度均强于裸地;(3)裸地和草地的入渗率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且较其他入渗模型,Horton入渗模型可以很好地估算土壤入渗率以及入渗量。通过试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太行山前平原区降雨产流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