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采用电流体动力学法制取的Sn-Bi纳米晶粉进行微区原位电子显微实验和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其形貌、尺寸分布及组织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流体动力学法制取的Sn-Bi纳米晶粉是尺寸分布均匀且集中的球形小颗粒,其组织结构是成分由原始合金成分和液态金属浓度走伏决定的、具有单晶结构的单相过饱和固溶体(或单相固溶体)。  相似文献   

2.
Fe78B13Si9纳米晶合金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高密度电脉冲处理Fe78B13Si9(Metglas2605S-2)非晶合金,形成了纳米 晶合金,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纳米晶合金的晶粒结构,结果表明,两个晶体相为α-Fe(Si)固溶体和Fe2B(bct)化合物,晶粒尺寸为19nm。  相似文献   

3.
Fe78B13Si9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Fe78B13Si9非晶合金,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在不同的温度下和相同的时间内实现了试样的纳米晶化,透射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由电脉冲方法所制备的纳米晶Fe78B13Si9合金中存在着亚晶和孪晶等亚结构,三种晶化相是α-Fe(Si)Fe2B和少量的Fe3B.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试样中Fe2B相略有增加并出现了有序的Fe3Si结构,但平均晶粒尺寸保持不变,由Sherrer方  相似文献   

4.
FeCuNbSiB微晶软磁材料的成分,组织及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讨论了新型超微晶软磁合金-FeCuNbSiB合金的成分,组织及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合适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可eCuNbSiB非晶转变为纳米级超微晶合金。该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低矫无顽力和低铁损的优良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不同成分的Fe-(Cu-Nb)-Si-B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试了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并与相应成分的非晶合金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均小于非晶合金,较小的磁波伸缩并不是产生优异软磁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4种复合氧化物(PbO-Bi2O。-B2O3,MnO-Bi2O3,Na2O-SiO2和LiNbO3)为扩散剂对半导化的SrTiO3基陶瓷显微结构、压敏和介电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晶界势垒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SnO2.ZnO微粒的水溶胶和有机溶胶,实验结果表明,SnO2.ZnO胶体存在着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应用L-B膜技术制备了SNo2.zNo纳为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用原子国显微镜观察了SnO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的形貌。  相似文献   

8.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不同成分的Fe-(Cu-Nb)-Si-B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试了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并与相应成分的非晶合金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均小于非晶合金,较小的磁致伸缩并不是产生优异软磁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α-Fe(Si)纳米晶对软磁合金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置换固溶体结构机制,去分析FeCuNbSiB纳米软磁合金中α-Fe(Si)相表面Fe原子的合成磁矩.并用磁畴理论等物理视角去解释该类合金综合软磁物理性能优异的主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SnO_2.ZnO微粒的水溶胶和有机溶胶,实验结果表明,SnO_2·ZnO胶体存在着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应用L-B膜技术制备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的形貌。通过加热除去硬脂酸后的SnO_2·ZnO膜有好的气敏性及对酒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先在钎缝间隙中预填合金粉,然后在钎缝外置放钎料进行钎焊的方法,解决不锈钢接头宽间隙的钎焊问题.当钎缝内预填316粉(或1Cr18Ni9粉)及用BNi-1a(或BNi-2)钎料钎焊时,预填粉不熔化,焊后保持原来的形状。钎料中的硼沿晶界向预填粉中扩散,在晶界处与铁结合形成Fe2B,钎料获得固溶体组织。用BNi-1a钎料钎焊钎缝内预填316粉时,钎绀缝强度高达504.7MPa。用BNi-5钎料钎焊针缝内预填316粉时,针缝组织内的固溶体相中夹带少量的化合物相,钎缝的重熔温度高达1325℃。对同一种钎料而言,宽间隙针缝的抗拉强度与重熔温度有较好的对应性,即重熔温度高,抗拉强度也高。  相似文献   

12.
将传统CO2气体保护焊与喷射送粉法复合,在Q235碳钢表面堆焊Fe-C-Cr-BNi系合金,研究了Ni元素含量变化对堆焊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堆焊层组织,结合EDS、XRD分析堆焊层的相成分,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堆焊层表面的硬度.研究结果表明:堆焊层由马氏体、奥氏体以及(Fe,Cr)7C3和(Fe,Cr)2B硬质化合物组成.堆焊层熔合区由固溶体组成,过热区晶粒粗大,母材区组织均匀.堆焊层的HRC值范围为51.1~56.5,随着Ni含量的增加,堆焊层的硬度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13.
Dendritic growt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icro-structural formation mechanisms during crystal growth. Its morphology provides the kinetics information of crystal growth. Therefore, it is valuable to perform the research on rapid dendrite growth in order…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磷铸铁表面进行以镍基合金粉末为主的激光合金化处理,调整铸铁表面层中的成分、组织与结构,探讨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的硬度与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1.5kW,扫描速度为5mm/s时,镍铬硼硅粉末能很好地溶于基材之中,形成明显的合金层与过渡区,溶入的合金元素大多以化合物或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合金层与基材结合良好,未见宏观及微观裂纹,表面硬化层的硬度值大幅度提高,并使耐磨性提高5~7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铜锰固溶体的方法 ,研究了铜锰粉末压坯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 ,利用粉末冶金法烧结铜锰混合粉末 ,可以形成单相固溶体 ,其扩散机理属于单向扩散 ,即锰进入了铜。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 ,铜锰烧结压坯的密度和硬度都有下降的趋势。铜锰粉末经混料、预压、热压成型后 ,按不同烧结参数 (包括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 )在 80 0℃烧结 ,保温 5 0h ,可制得铜锰固溶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的Nb3Al块材,研究了球磨时间及退火温度对Nb3Al超导体成相及超导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磁学测量系统等详细分析了不同制备条件下Nb3Al超导体的相成分、微观组织结构,以及超导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将Nb和Al粉末混合后,利用高能球磨设备,球磨1 h即可以生成Nb(Al)ss过饱和固溶体;当球磨时间增加到10 h时,样品粉末发生了非晶化.通过调节球磨时间、退火温度,成功制备出超导起始转变温度达到15.3 K的单相Nb3Al超导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激光熔覆高硬度涂层生成机理,采用自配的合金粉末,利用宽带熔覆技术,对4Cr5W2SiV报废模具进行了成功修复。利用OM、XRD、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及硬度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硬度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具修复效果良好,熔覆层较基材有较高的硬度。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与激光技术的快冷快热特点是生成高硬度涂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显微组织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Al Zn对称成分合金在固溶处理成fcc结构单相组织后,在277℃以下发生的不连续析出转变产物形态和转变机制特征·明确了在转变的孕育期内,固溶体发生了失稳分解及随后的连续粗化;不连续析出产物为fcc结构Al基固溶体(α)和hcp结构Zn基固溶体(β)构成的片层状组织,转变的形核位置与温度有关,在200℃以下以沿晶界形核为主;转变的动力学符合Avrami方程关系,Avrami指数为2·  相似文献   

19.
电刷镀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可溶性阳极电刷镀技术制备Ni-Co合金镀层,利用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合金元素钴对镀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刷镀工艺下制备的镍钴合金镀层的晶粒尺寸都是纳米级;镍钴合金镀层都是单相面心立方固溶体结构,合金元素Co在镀层中具有固溶强化和细化晶粒的作用,随Co含量的增加,刷镀层的晶粒尺寸减小,硬度提高,耐磨性与耐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凝胶注模成型ZTA坯体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含不同种类和质量分数粉末浆料的粘度,坯体的密度和线性收缩率,研究了用凝胶注模成型的ZTA陶瓷坯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相悬浮体系统远比单相系统复杂得多。ZrO2和(2ZrO2 SiO2)质量分数增加都能够使浆料的粘度增大,原因是同一悬浮系统中不同粉体颗粒表面的双电层厚度不同。A12O3悬浮体系统和(2ZrO2 SiO2)可以部分相容,和纯ZrO2则相容性很差。固相质量分数和引发剂质量分数都会影响坯体的线性收缩率和密度。浆料的黏度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